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被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随着复合构架 OPLC技术的应用,对于实现我国有线电视光纤入户网络成为可能。 OPLC技术在技术和功能上进行了很大的创新,大大提升了我国有线电视管线入户连接的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对数字电视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且对有线数字电视光纤入户的基本思路、相关设计以及实现方式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不断实现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技术提升,实现 FTTH技术的设施服务业务和传输系统能力的提升,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更好的服务。
简介:摘要: 对于有线电视网络的需求的提升,也就使相应的运营商为了能够更加促进有线电视网络的良好扩张越来越积极的去推动光纤入户工程的开展,而不断的去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的速度,去增强网络的承载能力,从而保证人们收看电视 与网络 的顺畅性。而 皮线 光缆作为有线电视光纤入户工程的重要部分,对有线电视皮线光缆入户的施工过程就非常的重要,要保证体现光缆入户的施工能够更加的安全降低存在故障问题的产生几率越来越成为光纤入户工程的重要工作。
简介: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国有线电视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有线电视的光纤入户率还不高,为了保证光纤入户的政策能够推行下去,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提出新建的住宅必须保证光纤到户。因此,我们必须掌握熟练的技术,保证有线电视网络能够实现光纤入户。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立足于实际发展情况,对有线网络 FTTH 光纤入户的规划以及设计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有线电视; FTTH ;光纤入户;规划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 SCI﹚患者出院后通过及时、定时、定期微信回访、对脊髓损伤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及护理操作,使患者居家的遵医行为得以延伸。方法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我科出院的脊髓损伤﹙ SCI﹚患 60例,其中颈髓损伤 10例、男性 7例、女性 3例、胸腰段损伤 50例,男性 46例、女性 4例,带压疮出院 10例 .所有患者出院前,均有手机微信并互加为好友,建立脊髓损伤病友群,共同出现的问题在群中通过视频、对话、文字描述等方式进行分析、指导,个体问题进行单独指导,经过两年微信指导,采集患者在社区生活中压疮治愈率、发生率、间断清洁导尿执行率、泌尿系感染率、血栓发生率进行分析 .结果 60例患者经过微信社区护理使患者居家的生活质量有很大提升,两年时评估压疮治愈率 94.3%,发生率 0.03%,间断清洁导尿执行率 96.6%,泌尿系感染率 8.3%、血栓发生率 0,重置尿管率 5%。结论 脊髓损伤﹙ SCI﹚患者出院后采用微信随访的社区护理模式对患者间断清洁导尿执行率,预防泌尿系感染及降低压疮、血栓发生率有显著疗效,提高患者社区生存能力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手术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并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8年4月淄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36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4种手术方式所占的比例,并通过随访,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6~80岁。636例乳腺癌患者中,分期:Tis 18例,Ⅰ期143例,Ⅱ期354例,Ⅲ期114例,Ⅳ7例。手术方式分为4种:(1)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124例(19.50%);(2)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39例(6.13%);(3)乳房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163例(25.63%);(4)改良根治手术310例(48.74%)。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427例(67.14%),成功404例(94.61%)。全部患者中,腋窝淋巴结阴性384例(60.38%)。随访1~9年,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11例,占保乳手术的6.75%;乳房切除胸壁局部复发43例,占乳房切除手术的9.09%;淋巴结清扫术后,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复发转移33例,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腋窝复发4例。结论本组病例保乳手术比例较高,且保乳手术的局部复发率小于乳房切除组;单纯改良根治手术比例进一步下降;全组病例中,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占比较少。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是改善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经规范化治疗后的肺功能水平和炎症指标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哮喘中心和呼吸科随访三年的198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12例,女86例,年龄(8.92±3.41)岁,年龄范围为4~14岁。根据患儿的病情控制水平分为控制组与难控制组。根据是否并存鼻炎分为单纯哮喘组与哮喘合并鼻炎组。根据患儿的首次发病年龄,分为起病(第一次喘息发作)≤3岁组与起病>3岁组。比较不同组患儿的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E(IgE)、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肺功能水平[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pred),一秒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一秒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pred),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50%pred),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pred)。结果规范化治疗三年,病情达到控制者154例,控制不良者44例;单纯哮喘者42例,哮喘合并鼻炎者156例;起病≤3岁者138例,起病>3岁者60例。治疗前,难控制组患儿的FEV1/FVC%pred低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治疗第三年,两组FVC%pred、FEV1%pred、FEV1/FVC%pred、PEF%pred、FEF50%pred、FEF75%pred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规范化治疗三年中,哮喘合并鼻炎组与单纯哮喘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3岁组FVC%pred在开始治疗前、规范化治疗第二年时明显低于起病≤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pred、FEF50%pred及FEF75%pred在规范化治疗第一年时均高于起病≤3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3岁组的FeNO在开始治疗前和规范化治疗第三年高于起病≤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控制组IgE水平[(185.00±251.43)IU/L]明显低于难控制组[(482.11±403.90)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规范化治疗一年,控制组IgE水平[(275.40±281.36)IU/L]与难控制组[(224.48±252.04)I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FeNO与FEV1%pred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开始治疗和规范化治疗第一年时,FeNO与FEV1%pred呈负相关(P<0.05);随访第二年和第三年两者无相关性。结论早期干预并给予规范化防治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对于改善哮喘患儿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幼年皮肌炎(JDM)的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系统的回顾性研究,以探讨JDM患儿的发病、临床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612例JDM患儿的起病情况、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及门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评估JDM的疗效及转归。数据分析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用±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M(Q25,Q75)]表示。结果612例JDM患儿中男性278例,女性334例,男女比例1∶1.2;起病年龄6个月至14岁,中位数为5.4(2.9,8.4)岁。皮疹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患儿均有典型的皮损,96.1%(588例)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无力症状。肺脏(57.5%,352例)、消化道(38.5%,236例)及心脏(32.5%,199例)为最常受累的脏器。95.5%(584例)的患儿存在肌酶增高。89.5%(534例)的患儿肌电图呈典型的肌源性损害。134例肌活检患儿均呈肌炎性改变。612例患儿均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均较好。612例患儿中死亡24例,呼吸系统受累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是JDM患儿死亡的最常见原因。17.9%(105例)的患儿遗留有远期后遗症,包括钙质沉着70例,肌肉萎缩35例。结论JDM是一种儿童少见疾病,以皮肤损害和肌无力为主要表现,脏器功能受累较常见,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治疗JDM的首选方法,疗效和转归均较好。
简介:摘要患儿女,87 d龄,出生后因右侧躯体片状红色斑块伴同侧肢体畸形于2012年1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右下腹、右臀部、右侧会阴部、右腿及右足部见明显红色斑块,表面附着黄色鳞屑,边界清楚,无明显渗出及异味;右下颌、右颈部、右腋下及右手第1~4指指背见淡黄色疣状增生;右足第2、3、4趾只有1个趾间关节且甲板缺如。右足X线片显示右足畸形及骨质缺损。诊断:CHILD综合征。患儿间断口服阿维A胶囊,外用凡士林、他卡西醇软膏、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6年余,用药时皮损可缓解,停药易反复,后改外用辛伐他汀软膏2年。皮损随年龄增长等比例增大,患肢较健侧肢体生长速度稍快。至2020年1月患儿右下颌、右颈部及右手第1~4指皮损消退,右手第5指出现新发带状疣状增生性斑块,右小腿皮损较前稍好转;无其他系统受累表现。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者胆囊息肉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胆囊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宣武医院健康筛查中心接受腹部超声体检者的相关资料,动态观察胆囊息肉变化情况,对其中多次体检均有胆囊息肉(息肉组,n=1 149)人群与多次体检均未发现胆囊息肉的(对照组,n=18 243)人群,及息肉发生及与消失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息肉组占比(n=1 149,52.1%)>新发组(n=797,36.2%)>消失组(n=258,11.7%)。胆囊息肉在中年人群中占比最大;息肉新发人群集中在30.0~59.0岁,而胆囊息肉消失的顶峰在60岁以后。息肉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男性、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舒张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152)、男性(OR=1.407)及低密度脂蛋白(OR=1.656)是胆囊息肉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息肉的年发病率为9.7‰,多见于中年,且发病率在升高;胆囊息肉可自行消失,但随着胆囊息肉初始直径的增大,消失概率减小。年龄、男性、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胆囊息肉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或随访,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 300 例,是我院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选取时间段为 2015 年 3月 -2020 年 3月 。 按照硬币正反分配原则, 其中
简介:摘要随着起搏器功能的增加、植入技术的改进,植入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acemaker,PM)在我国的植入数量逐年增长,这对目前国内常见的起搏器术后诊室随访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提出了远程随访管理模式,使PM植入术后随访变得更加方便有效,也成为近年来的关注热点。传统的诊室随访,患者术后根据主治医生的建议定期前往医院随访检查,但该随访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远程随访虽然比诊室随访方便安全,但仍存在短板,起搏器术后患者的随访模式仍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综述了诊室随访及远程随访目前的模式与利弊,提出了对未来起搏器随访模式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