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血管迷走晕厥60例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PICU收治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的血管迷走晕厥患儿60例为血管迷走晕厥组,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的58例儿童为对照组,收集PICU收治的血管迷走晕厥患儿晕厥前诱因与晕厥先兆症状等情况;比较血管迷走晕厥组与对照组、不同性别及不同血管迷走晕厥疾病类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变化结果。结果血管迷走晕厥组最大频域功率小时指标、血清CK、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7.778、3.555、7.859,P<0.05);血管迷走晕厥男患儿CK水平明显高于血管迷走晕厥女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62,P<0.05)。结论掌握血管迷走晕厥发生诱因与晕厥先兆症状,联合动态心电图与CK、CK-MB检查可为临床评估血管迷走晕厥患儿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血管迷走性昏厥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恶性血管迷走晕厥主要是指反复发作且伴有发作时持续3 s以上心脏停搏的血管迷走晕厥,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然而,目前对其诊断与治疗认识不足。本文强调重视恶性血管迷走晕厥的诱发因素与临床表现,正确识别儿童恶性血管迷走晕厥,综述其治疗现状、争议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迷走晕厥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反射晕厥,易反复发生,虽然没有直接的生命危险,却对患儿造成不同程度的躯体损伤及心理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也引起家长的焦虑。目前血管迷走晕厥的确诊主要靠直立倾斜试验,随着转化医学的开展,通过其他方法鉴别血管迷走晕厥与其他类型晕厥已取得了重要的临床价值,这对于基层医院开展晕厥诊治的相关工作将更加方便。该文将对血管迷走晕厥鉴别诊断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 血管迷走性晕厥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恶性血管迷走晕厥(VVS)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并诊断VVS的368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在晕厥过程中是否发生3 s以上窦性停搏分为恶性VVS组与非恶性VVS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人口学特征。以病例信息完整的恶性VVS作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1∶4比例匹配同期非恶性VVS组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查指标。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或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VVS的危险因素。结果符合标准的恶性VVS患儿11例,非恶性VVS患儿342例。病例组11例,对照组44例,11例病例组中10例心脏停搏发生在直立倾斜试验倾斜过程的第35(28,35)分钟,窦性停搏时长(9±5)s;1例晕厥发生在患儿排队等待采血过程中,窦性停搏时长为3.4 s。恶性VVS组年龄小于非恶性VV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10)比 12(10,14)岁,P<0.05]。病例组患儿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24 h连续5 min节段平均心动周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7±9)比(340±8)g/L,(124±9)比(113±28)ms,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HC是VVS患儿发生窦性停搏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95%CI 1.02~1.26,P=0.024)。结论恶性VVS患儿发病年龄偏小,临床表现无特殊,MCHC是恶性VVS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儿童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血管迷走晕厥(VVS)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52例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血管迷走晕厥患儿,通过直立倾斜试验(HUT)将阳性患者确诊为VVS,对于HUT阴性以及未行HUT检查的患者则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排除法进行诊断。结果本组52例VVS患者中,有37例(71.15%)反复发作,35例(67.31%)有诱因,31例(59.62%)有先兆,36例(69.23%)有意识的丧失;42例(80.77%)HUT实验为阳性,其中基础实验阳性例13(30.95%),血管抑制型24例(57.14%),混合型13例(30.95%)。在对其进行治疗后,随访9个月,有1例(2.38%)复发。结论临床上治疗VVS患儿时,先要对其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方法进行明确,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其合理的治疗措施对预防疾病的复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临床诊治 直立倾斜试验
  • 简介:摘要:血管迷走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VS)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和学习,引起家长的焦虑,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儿童血管迷走晕厥的治疗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提出,显著提高了治疗的疗效。该文就儿童VVS治疗方法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治疗 儿童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儿童血管迷走晕厥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方法: 研究时间 2017年 10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确诊 儿童血管迷走晕厥患儿 56 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健康儿童 50 名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身高、体质量、年龄等信息,比较两组不同年龄段 BMI 指标。结果: 3-7 岁组, 8-10 岁组,两组 BMI 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1-13 岁组, 14-15 岁组,研究组患儿 BMI 指标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儿童血管迷走晕厥年龄较小时与 体质量指数的关系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 体质量指数显著低于健康儿童

  • 标签: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体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血管迷走晕厥是儿童常见疾病,严重危及患儿的身体、心理健康,因此给予有效正确的诊治尤为重要。近年来在中国专家与学者的努力下,中国儿童血管迷走晕厥的诊断技术、治疗均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诊疗效果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儿童血管迷走晕厥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希望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儿童 血管迷走性晕厥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血管迷走神经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患儿186例,根据其临床晕厥发作频率分为偶发组68例(晕厥发作1~2次)和反复组118例(晕厥发作≥3次),所有患儿均行HUTT,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试验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及HUTT阳性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试验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试验前降低(P<0.05),且反复组试验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低于偶发组(P<0.05)。186例患儿中127例出现HUTT阳性反应,诱发发作时间为(21.37±5.43)min,其中反复组HUTT阳性率(77.12%,91/118)高于偶发组(52.94%,36/68),P<0.05。反复组血管抑制型和心脏抑制型阳性反应比例均高于偶发组[59.32%(70/118)比44.12%(30/68),13.56% (16/118)比4.41%(3/68)],P<0.05。与试验前比较,血管抑制型患儿试验后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心率变快;心脏抑制型患儿试验后心率减慢而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变化;混合型患儿试验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下降(P均<0.05)。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HUTT可作为儿童VVS的一种有效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儿在HUTT中的血压及心率变化可明确其HUTT阳性反应类型。

  • 标签: 儿童 血管迷走神经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血管迷走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晕厥的常见类型,大部分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等控制。对于部分年龄较大、反复发作、发作时存在心脏抑制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起搏治疗。众多起搏疗效相关临床研究的结论不一致,促使研究者不断探寻起搏在VVS中的真实疗效及疗效的影响因素,革新治疗对象筛选方法及起搏模式等。通过收集现有研究结果,本文从起搏治疗VVS的原理、疗效、适应证、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争议等方面,介绍起搏在VVS治疗中的发展历程。

  • 标签: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 起搏 闭环刺激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参数对儿童血管迷走晕厥(VVS)的预测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VVS的患儿111例为VVS组;收集同期在该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11名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和U检验比较两组间血细胞参数,利用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VS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细胞参数对诊断VVS的预测价值。结果VVS组与对照组性别构成比一致(男女均为51比60例),VVS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11.0(8.0,12.5)比8.0(7.0,11.0)岁,Z=4.39,P<0.001]。VVS组白细胞计数(WBC)[6.0(5.3,7.1)×109比8.6(6.7,10.1)×109/L,Z=-7.96,P<0.001]、淋巴细胞计数(LY)[2.3(1.9,2.7)×109比4.0(2.8,6.3)×109/L,Z=-8.49,P<0.001]和淋巴细胞比值[0.39(0.33,0.44)比 0.52(0.37,0.69),Z=-5.59,P<0.001]、单核细胞计数[0.3(0.3,0.4)×109比0.4(0.3,0.6)×109/L,Z=-6.19,P<0.001]、嗜酸粒细胞计数[0.1(0.1,0.2)×109比0.2(0.2,0.4)×109/L,Z=-5.75,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8±12)比(333±11)g/L,t=-3.27,P<0.001]、血小板计数[263(235,313)×109比341(295,409)×109/L,Z=-2.69,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中性粒细胞比值[0.53(0.48,0.58)比0.37(0.22,0.54),Z=5.86,P<0.001]、红细胞压积(0.39±0.04比0.37±0.04,t=2.75,P=0.006)、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5(82,88)比 81(78,84)fl,Z=5.56,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8(27,29)比 27(26,28)pg,Z=3.39,P=0.0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39(37,41)比 37(36,40)fl,Z=4.02,P<0.001]和平均血小板体积[11(10,11)比10(9,11)fl,Z=2.81,P=0.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校准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LY(OR=0.42,95%CI 0.29~0.62,P<0.001)、WBC(OR=0.75,95%CI 0.59~0.95,P=0.015)、MCHC(OR=0.94,95%CI 0.91~0.97,P<0.001)与VVS呈显著负相关,而MCV与VVS呈显著正相关(OR=1.08,95%CI 1.01~1.15,P=0.021)。ROC曲线显示联合运用LY、WBC、MCV和MCHC对VVS诊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8,灵敏度0.80,特异度0.83,约登指数0.63。结论VVS患儿血细胞相关参数发生变化;在临床以晕厥或晕厥先兆为表现的患儿中,LY、WBC、MCHC、MCV指标联合预测可以作为辅助VVS的诊断参考。

  • 标签: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 儿童 血细胞计数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晕厥进行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的诊断影响。方法:选取了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期间,114例来院就诊或接诊的不明原因的出现晕厥状况的儿童进行分析。对比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晕厥的诊断效果。结果:不同的倾斜角度和不同患儿性别对儿童血流动力影响不大;另外,不明原图晕厥诊断出的阳性患儿,在试验方式,晕厥次数,反应类型等等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因此以上数据通过统计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角度的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晕厥的诊断没有影响,只是在处于60°倾斜角度时患儿体感更舒适一些。

  •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诊断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晕厥(VVS)患儿直立倾斜试验(HUT)中血浆催乳素(PRL)及皮质醇(Cor)的变化,探讨二者与VVS的相关。方法回顾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完善HUT阳性确诊为VVS的75例患儿设为VVS组,选取同期HUT阴性的29例健康儿童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仪实时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HUT平卧位及HUT阳性反应时HR、SBP及DBP的变化。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UT平卧位及HUT阳性反应时的PRL及Cor水平,计算HUT平卧位及HUT阳性时PRL及Cor的变化差值(ΔPRL、ΔCor)。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秩和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ΔPRL对VVS的预测价值。结果VVS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电解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VS组亚型间(血管抑制型、混合型、心脏抑制型)晕厥频率、晕厥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VS组HUT后PRL高于健康对照组[36.23(22.08,61.97) μg/L比11.47(8.00,23.2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0,P<0.01)。VVS组HUT前后ΔPRL、ΔCo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5.36(9.92,48.93) μg/L比-0.10(-2.67,9.32) μg/L;(84.4±43.6) μg/L比(57.6±64.6)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39;t=-2.44,均P<0.05)。HUT阳性反应时PRL与SBP、DBP均呈负相关(r=-0.46、-0.45,均P<0.01);尤其在VVS组(r=-0.38、-0.24,均P<0.05)。VVS组HUT前后ΔCor与SBP呈负相关(r=-0.25,P<0.05)。ROC曲线显示,ΔPRL预测VVS的曲线下面积为0.842,ΔPRL以4.03 μg/L为界值,对预测HUT阳性反应的判断较好,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72.4%。结论VVS患儿晕厥发作时血浆PRL及Cor升高,其中血浆PRL与血压下降有关。VVS患儿HUT阳性反应时血浆PRL的增高水平与血压有关,ΔCor与SBP有关,血浆PRL、Cor可能参与VVS的发病过程;ΔPRL对VVS有诊断价值。

  •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催乳素 皮质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血管迷走晕厥(VVS)患儿血浆NO浓度、血小板5-HT含量,探讨其在VVS儿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HUTT确诊为VVS的患儿28例作为研究组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在HUTT前后分别测定两组血浆NO浓度、单位血小板5-HT含量结果研究组出现阳性表现时血浆NO浓度与试验前平卧位相比较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试验结束后血浆NO浓度与试验前平卧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在出现阳性表现时血小板5-HT含量与试验前平卧位相比较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试验结束后血小板5-HT含量与试验前平卧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研究组血浆NO浓度和血小板5-HT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可以把血浆NO和血小板5-HT作为诊断VVS的客观指标。

  • 标签: 晕厥 儿童 一氧化氮 五羟色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晕厥(VVS)患儿维生素D缺乏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方法前瞻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心血管科,VVS组为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VVS的122例患儿;对照组为同期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体检、无不适症状的130名健康儿童。根据维生素D诊断标准把VVS组患儿分为维生素D非缺乏组、缺乏组、严重缺乏组。所有入组儿童进行常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清25(OH)D水平测定。VVS组患儿进行直立不耐受(OI)症状评分,包括晕厥、头晕、恶心、心悸、头痛、震颤、胸闷、视物不清、大汗、注意力不集中10个症状。比较VVS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压、血清25(OH)D水平的差异,比较VVS组患儿维生素D非缺乏组、缺乏组、严重缺乏组之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压、血清25(OH)D水平和症状评分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F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VVS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OI症状总评分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VVS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1±11)比(46±10)nmol/L,t=10.89,P<0.001]。VVS组25(OH)D缺乏率为73.0%(89/122),对照组25(OH)D缺乏率为24.6%(3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1,P<0.001)。VVS患儿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缺乏组、非缺乏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9.8±0.4)、(26.6±6.5)和(45.8±5.9)n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77,P<0.001)。VVS组患儿OI症状总评分在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缺乏组及非缺乏组分别为(14±1)、(10±2)和(7±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7,P<0.001);其中晕厥、恶心、大汗、视物不清、头晕单项评分在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缺乏组及非缺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01、7.52、12.11、7.07、9.54,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VVS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OI症状总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69,P<0.001)。结论VVS患儿存在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水平越低其症状严重程度越重。晕厥、恶心、大汗症状更易于发生在维生素D严重缺乏患儿,头晕、视物不清症状更容易发生在维生素D缺乏患儿。

  • 标签: 儿童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 维生素D
  • 简介:摘要血管迷走晕厥(VV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晕厥类型,其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目前尚未完全阐明。VVS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和潜在机制,仍然存在一定困难。本文旨在对VVS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作简要综述。

  • 标签: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 心脏起搏 直立倾斜试验 心脏神经消融
  • 简介:目的探讨PCI术后补液,暂停销酸甘油对减少血管迷走晕厥发生的作用。方法将冠心病PCI患者227例随机分为两组,补液组124组,对照组103组。结果补液组和对照组血管迷走晕厥的发生率分别为5.6%和15.5%,补液组晕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CI术后给予补液,压迫止血过程中暂时停用硝酸甘油,可明显降低血管迷走晕厥的发生率。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术 血管迷走性晕厥 冠心病 压迫止血 硝酸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