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Hp相关性胃炎治疗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后的作用效果。方法 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入院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患者中任意选择100例进行观察,予以随机数表法分组,每个小组各自计入50例。为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为观察组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上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0%,两组治疗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相关性胃炎患者接受半夏泻心汤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显著升高,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不良症状的同时,临床疗效提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简介:审判中如何最大程度地还原案件事实,是不同法系共同所要面对的问题,而如何理解证据相关性,是正确评价证据可采性的关键,同时也是发现案件事实真相的关键。将证据相关性用贝叶斯概率方法进行刻画是一种有益的理性尝试,可以将证据相关性进行量化比较,然而却存在着以封闭理论假设应对纷繁复杂外部环境的理论困难。本文对此理论困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主观概率的选择困难来自于参考类的不当选取。针对案件事实发现的对话认知过程,从新论辩术理论的视角探讨了案件事实发现过程的对话类型,主张证据相关性具有论辩术维度,根据案件事实发现过程中多主体参与的说服论证特征,提出证据相关性的理解还具有修辞学维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马γ振荡异常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SAE)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3个月龄)7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建立SAE动物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CLP组及CLP +多巴胺4(dopamine 4, D4)受体激动剂RO-10-5824组。于术后第10~14天分别行旷场、新物体识别及条件恐惧实验;行为学结束后取海马组织检测微清蛋白(parvalbumin, PV)与D4受体表达情况;行海马CA1场电位检测,并分析其与大鼠新事物探索时间的关系。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多组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Tukey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LP组海马PV(77.54±4.61)%、D4受体(56.36±3.88)%及γ振荡能量(41.1±8.62)%,新事物接触时间(36±3)s、新事物识别率(49±4)%与场景僵直时间(56±7)s均显著降低(P < 0.05),而RO-10-5824可上调γ振荡能量(92.3±6.7)%,逆转降低的新事物接触时间(44±3) s和新事物识别率(63±4)%。相关分析显示海马CA1区γ振荡能量与新事物接触时间成正相关(r=0.609 2,P=0.015 9)。然而,各组动物在总探索路程和中央格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γ振荡异常在SAE的认知功能障碍中发挥关键作用。
简介:为研究实测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的位移响应,以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参数修正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跨中位移影响线;基于动态称重系统(WIM)及拍照系统提取车流数据,将实际车流信息施加于位移影响线,分析实测车辆荷载下桥梁跨中位移的反演值,并与GPS系统监测得到的位移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车辆荷载反演桥梁位移响应的方法能较为准确地反演出车辆过桥时主跨跨中位移值的变化情况,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跨中位移存在时滞效应,选取120s用于修正安庆长江公路大桥GPS监测值和反演值时程曲线,消除时滞效应后两者吻合较好;车辆荷载不仅引起桥梁下挠,同时造成位移响应振荡效应,且荷载越大振荡效应越明显;单车辆荷载作用下GPS监测值与反演值两者相差小于10%,多车辆荷载作用下两者相差较大。该方法可为桥梁健康监测以及GPS监测值校验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胃肠道症状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探讨其与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透中心随访的腹透患者为研究对象,追踪随访至患者退出腹透或研究终止日期2019年12月31日。收集患者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疾病及腹膜炎发生情况,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评估患者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比较胃肠道疾病组与无胃肠道疾病组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筛选腹透患者发生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471例腹透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387例(82.2%)患者出现至少1种胃肠道症状,142例(30.2%)患者患有胃肠道疾病。患者总体腹膜炎发生率为0.094次/患者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发生率为0.034次/患者年,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率为0.027次/患者年。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疾病是总体腹膜炎及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OR=1.852,95%CI 1.252~6.369,P=0.002;OR=3.324,95%CI 1.616~6.836,P=0.001);腹泻症状得分较高是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32,95%CI 1.616~4.963,P<0.001)。结论腹透患者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胃肠道疾病是总体腹膜炎及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腹泻症状是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并且不具备编码蛋白质功能的转录本。LncRNA在人类各种疾病中发挥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与健康个体相比,lncRNA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中表达异常。LncRNA ZNF503-AS1、BANCR、MEG3可通过各自的机制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从而导致AMD的发展;lncRNA MIAT、TUG1、H19可通过竞争性结合微小RNA发挥重要的调控机制,从而影响ARC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主要综述AMD和ARC相关lncRNA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揭示不同lncRNA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机制,为阐明疾病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并为其诊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探究应用优质护理的作用与整体效果。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起始时间为2020年5月,终止时间为2021年4月,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数量对等均为43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则应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知识掌握度、视力恢复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视力整体恢复情况明显更好,P<0.05;在知识掌握度方面观察组评分明显更高,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整体效果比较理想,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明显更好,同时知识掌握度得到显著提升,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大幅度降低,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可以普及推广优质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在垂体腺瘤卒中发生中的作用和相关性。方法筛选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经影像资料、术中和病理结果证实垂体腺瘤或垂体腺瘤卒中患者病例样本67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的方法检测样本中免疫细胞的分布,分析其浸润水平与临床特征(性别、年龄、激素类型、侵袭性、肿瘤大小)的相关性。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运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双染色的流式细胞技术,评估被垂体瘤细胞系(GH3、AtT20、TtT/GF)培养基活化的巨噬细胞对垂体瘤细胞系的影响。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20.9%的病例样本组织(卒中组13/39,非卒中组1/28)有广泛干酪样坏死伴纤维素样组织沉积。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染色强度与卒中相关(P<0.01),与性别(P>0.05)、年龄(R2=0.011,P>0.05)、激素类型(P>0.05)、侵袭性(P>0.05)、肿瘤大小(R2=0.009,P>0.05)无相关。在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发现被垂体瘤细胞系(GH3、AtT20、TtT/GF)培养基刺激的巨噬细胞系(Raw246.7)会促进垂体瘤细胞系的凋亡[GH3:(24.39±0.860)%比(6.467±0.709)%,t=20.56,P<0.01;AtT20:(20.87±1.896)%比(7.403±0.261)%,t=10.94,P<0.01;TtT/GF:(27.970±1.399)%比(8.563±0.632)%,t=26.20,P<0.01]。结论垂体腺瘤卒中肿瘤组织相较于非卒中肿瘤组织存在更高水平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活化的巨噬细胞可能通过促进垂体腺瘤细胞凋亡的方式促进垂体腺瘤的出血转化。
简介:摘要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可导致眼球突出、复视、眼睑退缩、眼球运动障碍甚至失明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尽管临床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治疗体系,但仍存在治疗困难、易复发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治疗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腹股沟疝复发的因素。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其疝的类型(斜疝、直疝、股疝),年龄(950岁、〈50岁),性别、手术方式(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前合并症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与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关系。结果共施行腹股沟疝修补术1582例次,其中初发疝占91.5%,复发疝占8.5%。与传统的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对复发疝再手术的相对危险度低,男性、直疝、复发疝和术前合并症未控制是手术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术后并发症与术后复发无明显相关关系,积极控制术前合并症及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可降低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