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余从先生是我的老乡,他是五台县大建安村人。大建安是唐代的大建安寺,在敦煌壁画上占有一大块画面。所以我在省委宣传部,就与张(庚)、郭(汉城)二老一起知道了他。他对山西的戏曲特别关心,山西的《戏友》刊物被承包出去后,他感到特别的惋惜。同时,他对京剧一些问题也有独特的看法。
简介:余从先生原籍山西五台,1931年出生于太原。1949年9月于华北大学三部音乐科结业,分配到中央戏剧学院乐队,不久调至教务处。后进入戏剧理论教研室中国戏剧史教研组,跟随著名中国戏剧史家周贻白先生进修戏剧史,同时也在周先生身边做助教工作。1955年余先生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史研究室,在杜颍陶、傅惜华、黄芝
简介:在近数十年来的戏曲研究中,声腔是一个很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不同研究者又往往各有路数,故这一领域常显得很热闹。戏曲声腔也是余从老师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而且余老师在研究理念和做法上有不少独到之处,值得后辈认真学习。
简介:昨日,从北京传来不幸的消息:我国著名的戏曲史论家余从先生于近日去世。噩耗传来,我十分悲痛.余从先生是与我多年深交的师友。他是一位学习刻苦、笔耕不辍、不知疲倦的老学者、老专家。多年患有糖尿病,经常带病工作,埋头写作,潜心戏曲研究。这种情况我是早已知道的。
简介:我很喜欢刘晓东博士(以下简称"刘博")的文章及文章里所洋溢出的哲学智慧和执著的钻探精神.他对儿童充满人性的研究使得其理论有滋有味,为儿童的教育描绘出一幅灿烂的前景.这一切对我们幼教工作者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振动作用及清明作用.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古典文学专家余冠英,因病于1995年9月2日逝世,享年89岁。余冠英1906年生于江苏扬州,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教。1952年调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文学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简介:
简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至今我在艺术园地已耕耘了整整六十来年,光阴荏苒,不改的是我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简介:读2005年第3期《收藏家》杂志余念忠先生的文章《釉面显微观察法在越窑古瓷鉴定上的应用》后,笔者认为,余先生的文章对读者是一种误导,特撰此文,与余先生商榷。
简介:提起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我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王颂余先生,熟悉的人莫不钦佩他的人品艺品,他一生勤奋苦学,淡薄功名,不求闻达,以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态在进行着他自身人格的自我完善.
简介:著名书画家、我院教授王颂余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13日在津逝世,享年95岁。王颂余先生1910年生于天津,早年师从溥心畲、溥修、刘子久学习绘画,师从溥默公学习书法,古典文学则曾受业于章太炎、闻一多。经长期刻苦学习成为天津文化史中一位集大成的中国山水画家、书法家。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为国内一些博物馆、美术馆和国外收藏家
简介:读了余彤辉先生的《也谈“创造性阅读”》(见《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5期,以下简称《也谈》),深受启发。本文主要是谈学习余先生文章的体会,同时也有几个问题向余先生请教。
简介:余侠魂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先生创造的艺术形象,是"马派"艺术的代表作。马师曾先生苦心独创了粤剧的新声—"余侠魂"这个人物的唱腔声音,人称为"乞儿喉";并在《苦凤莺怜》一剧中塑造了"义丐余侠魂"这个生活于旧社会最低层人物的鲜明形象而一鸣惊人。
简介:1月22日.原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陈泽泓捐赠广东地情文献图书1000余册给广东省方志馆,使该馆藏书更加丰富多彩。
简介:记得四五年前钟老敬文先生曾有《病中口占》诗云:"世事人文浩不穷,民风民艺独情钟。不辞握管人憔悴,要采珊瑚碧海中。"四句韵语,道出了先生毕生的学术业绩在于"民风民艺"。先生作为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作为一代宗师,几乎举世皆知。尽管先生九十七岁生辰又曾撰有"烛灰未尽平生意,霜鬓徒劳四海知"的联语,但先生毕生的苦心孤诣,也几乎是举世——至少是举世学子皆知的。
简介:作者虽然没有说明《乐记》是如何取《公孙尼子》的,《乐记》取《公孙尼子》,《乐记》取《公孙尼子》
简介:细读小说《丁香先生》后,多少有点后悔答应作评,原因在于,余一鸣的这篇小说在题材书写上显得有点出格。怎么样的一种出格呢?因为小说的核心要素之一,居然是说起来肯定会让正人君子们颇觉不雅的放屁。或者说,整篇小说的故事构成,就是建立在放屁这一核心因素的基础之上的。就此而言,说《丁香先生》是一个屁声连连的小说,也都毫不为过。放屁,本来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古人云,屁者,气也,五谷杂粮之味也。”凡人,大概总免不了会放屁的。
简介: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留校任教多年。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前不久,在“青春中华”中国青少年读书周名家讲座中,余秋雨教授作了关于青少年读书的报告。报告中的不少内容,对于目前中小学生的阅读有着很好的借鉴和提示意义。现摘录如下。
简介:<正>两栋灰色的五层楼中间夹着两个椭圆形的花坛,花坛里各种了一棵丁香树,都带死不活地开着。水泥地上,几个学龄前的孩子在弹玻璃球,鼻涕和口水顺着下颌往下淌,阳光一晃,细得跟蛛丝似的。几个老太太坐在墙边的小马扎上边聊天边看孩子。
悼余从先生
余从先生治学风范略记
余从先生的戏曲声腔研究略记
沉痛悼念 我的良师益友余从先生
我看儿童精神——与孙民从先生商榷
余冠英先生逝世
王余先生作品选
洞庭余霞洞庭歌——葛觉民先生自述
釉面显微观察之我见——与余念忠先生商榷
浮名终是累 有麝自来香——悼念王颂余先生
著名书画家、我院教授王颂余先生逝世
阅读的“创造性”何在——兼与余彤辉先生商榷
学习马师曾先生演余侠魂的体会和创造
陈泽泓先生向省方志馆捐赠图书千余册
犹余微尚恋诗篇——钟敬文先生诗苑卮言
从先秦古籍通例谈《乐记》的作者
一种丧失自由的绝地反抗——读余一鸣新作《丁香先生》
读书是为了生命的沉淀--余秋雨先生与青少年朋友话读书
深山出幽兰——记瑞安市桂峰乡干部、侨眷杨余律先生
老余和小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