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及其安全性通过多项研究已得到证实,随着时间的推移,PIOL植入术后的患者面临白内障手术的可能,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的计算是获得良好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PIOL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前房容积以及房角参数与术前数值相比有差异,少量研究发现IOL-Master测量的眼轴、角膜曲率以及通过多种公式计算得出的人工晶状度数在PIOL植入术前与术后无明显差异,在临床上部分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度数计算由于屈光介质混浊而需要通过A超进行眼生物测量,然而PIOL植入对A超眼生物测量的影响尚未得出结论,因此需要更多针对PIOL植入对人晶状度数计算影响的研究,为PIOL植入术后患白内障的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17-321)

  • 标签: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眼生物测量
  • 简介:摘要在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中,理想的人工晶状(IOL)位置是居于囊袋内且中心与视轴重叠。但由于患者眼部解剖结构、IOL特性和手术操作等因素,IOL可能发生偏心和倾斜,影响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准确测量晶状和IOL偏心和倾斜状态有助于术前指导IOL选择,术后评价IOL在眼内的稳定性,并探讨IOL偏心和倾斜与视觉质量的关系。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针对IOL偏心和倾斜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晶状和IOL位置测量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提高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52-556)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焦点人工晶状(IOL)与区域折射IOL植入术的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超声乳化术56例(62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A组植入区域折射IOL 29例(32只眼);B组植入三焦点IOL 27例(30只眼)。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视力、球差、彗差及视功能质量评分。结果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80 cm中距离裸眼视力(logMAR)B组依次为0.00(0.00,0.10)、0.00(-0.03,0.10)及0.00(-0.03,0.10),优于A组的0.20(0.00,0.25)、0.10(0.00,0.25)及0.10(0.00,0.24)(Z=-2.478、-2.332、-2.248,P=0.013、0.020、0.025),两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及裸眼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暗室条件下A组球差大于B组(Z=-2.424、-2.620、-2.550,P=0.015、0.009、0.011),彗差A组大于B组(Z=-2.184、-2.376、-2.325,P=0.029、0.018、0.020)。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问卷调查评分视远、视近、使用电脑、夜间开车、日常生活活动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区域折射IOL相比三焦点IOL能提供更好的中距离视力,具有更小的球差和彗差。

  • 标签: 晶状体,人工 晶状体植入,眼内 质量,视觉 像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晶状巩膜层间固定术在眼球挫伤所致晶状脱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部分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眼球挫伤致晶状全脱位或不全脱位者58例(58只眼)行晶状摘出联合人工晶状巩膜层间固定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91.5±61.4)d,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屈光状态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研究晶状脱位范围超过3个象限者30例(51.72%),需行后段玻璃切除术,其中需重水辅助者8例(13.79%),合并高眼压28例(48.28%)。术后视力(logMAR)为0.76±0.56,优于术前的1.52±0.57(t=9.71,P<0.05)。术后眼压为(14.3±5.4)mmHg,低于术前的(27.5±16.4)mmHg (t=5.95,P<0.05)(1 mmHg=0.133 kPa)。术中1例人工晶状坠入玻璃体内。术后3例眼压高于21 mmHg,1例出现前房积血。无脉络膜爆发性出血、眼内炎或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人工晶状位置均居中,无明显偏移。结论人工晶状巩膜层间固术可用于眼挫伤所致晶状脱位患者一期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晶体半脱位 晶体,人工 晶体植入,眼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晶状人工晶状(V4c型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度及高度近视行V4c型ICL植入术60例(118只眼)的临床资料。术眼屈光状态为等效球镜度(-11.26 ±3.87)D。观察术后拱高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对比由Orbscan、IOLMaster、Pentacam及UBM所测得的角膜直径及前房深度的一致性。结果眼前段OCT测量术后1 d、1、3、6及12个月拱高依次为:(0.635±0.201)mm、(0.608±0.194)mm、(0.581±0.195)mm、(0.597±0.171)mm及(0.495±0.158) mm。术后拱高与年龄呈负相关(r=-0.266,P=0.004),与角膜厚度呈负相关(r=-0.241,P=0.009),与前房深度、ICL直径、角膜直径及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529、0.583、0.405及0.314,均P<0.05),与性别、术前眼的屈光状态、是否植入散光矫正型ICL、角膜曲率及是否伴随睫状体囊肿均无相关(P>0.05)。Orbscan Ⅱ及Pentacam术前测量角膜直径的一致性好,Orbscan Ⅱ、Pentacam及UBM术前测量前房深度可互相参考。结论V4c型ICL植入术矫正中度及高度近视效果良好,拱高是术后安全的重要因素,术前精确的生物测量及术后定期的随访观察是关键。

  • 标签: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近视 调节,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后1个月拱高的因素,建立并验证预测拱高公式。方法(1)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9年8月1日至12月30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行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83例(83只眼)患者,年龄(27±5)岁。所有患者术前行完整术前检查,包括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综合验光、眼压、角膜厚度、3种仪器的角膜水平直径、水平和垂直沟到沟直径、晶状厚度、角膜屈光力及明暗瞳孔直径。通过收集患者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步进法)确定拱高影响因素并建议预测公式。(2)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3月1日至6月1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行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的65例(65只眼)患者,年龄(26±5)岁,通过分析患者实际拱高与预测拱高之间的组间相关系数并行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验证拱高预测公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1)人工晶状尺寸对术后1个月拱高影响最大(β=0.942,P<0.001),其次为水平沟到沟直径(β=-0.517,P<0.001)、晶状厚度(β=-0.376,P<0.001)以及垂直沟到沟直径(β=-0.257,P=0.017)。其余因素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建立回归方程为术后1个月拱高(μm)=-1 369.05+657.12×人工晶状尺寸-287.41×水平沟到沟直径-432.50×晶状厚度-137.33×垂直沟到沟直径(拟合度R=0.813,R2=0.660,校正R2=0.643)。(2)预测拱高为(497.31±102.75)μm,实际拱高为(514.62±152.99)μm。96.92%(63/65)的患者处于理想拱高,3.08%(2/65)的患者拱高过高,未出现拱高过低病例。组间相关系数为0.581。Bland-Altman检验显示实际拱高较预测值平均高17.31 μm,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260.28~294.90 μm。结论人工晶状尺寸、晶状厚度、水平沟到沟直径与垂直沟到沟直径是影响及预测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后1个月拱高的因素。预测公式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19-525)

  • 标签: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眼前半段 预测 拱高 晶状体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行ICL植入术的近视者81例(81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将眼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白到白、沟到沟、人工晶状直径以及人工晶状直径与白到白和沟到沟的差值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步进法)。结果ICL植入术后视力(logMAR)为-0.047±0.044,较术前1.531±0.254显著提高(t=55.110,P<0.05)。术后拱高与前房深度、ICL直径、3种方法测量白到白直径、垂直及水平沟到沟直径、ICL直径与白到白直径的差值、ICL直径与垂直沟到沟直径的差值、ICL直径与水平沟到沟直径的差值均呈显著相关性(r=0.306、0.533、0.414、0.410、0.418、0.308、0.334、0.262、0.332、0.475,均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术后拱高的因素有前房深度、ICL直径和ICL直径与水平沟到沟直径的差值(Beta=0.203、0.321、0.317,P=0.039、0.002、0.002)。结论有晶状眼ICL直径、ICL直径与水平沟到沟的差值以及前房深度三者是决定ICL植入术术后拱高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轴长度,眼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晶状人工晶状(ICL)植入术后不同光照强度下拱高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郑州爱尔眼科医院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ICL(V4c)植入术61例(117眼),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根据光照强度分为暗环境组(2 lux)、常规环境组(60 lux)和明环境组(600 lux),以海德堡OCT的眼前节模块测量瞳孔直径及拱高,并根据常规环境组的拱高分为低拱高组(≤250 μm)、中低拱高组(251~500 μm)、中高拱高组(501~750 μm)和高拱高组(>750 μm)。分别比较常规环境组与暗环境组、明环境组瞳孔直径和拱高的差异。结果各拱高组的暗环境下瞳孔直径均大于常规环境下者,明环境下瞳孔直径均小于常规环境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各拱高组均未发生ICL接触晶状的情况。低拱高组,暗环境下拱高大于常规环境下者(t=2.795,P=0.019),明环境下拱高小于常规环境下者(t=2.516,P=0.031);中低拱高组、中高拱高组及高拱高组,暗环境下拱高与常规环境下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24,1.772,0.821;P=0.062,0.082,0.425),明环境下拱高均小于常规环境下者(t=7.456,10.644,7.894;均P<0.001)。结论ICL植入术后拱高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但是其动态变化仍可保持在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

  • 标签: 植入术,人工晶状体,有晶状体眼 ICL 拱高 强度,光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后不同时间的前房角变化,分析影响术后前房角度数(ACA)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的连续病例研究。连续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屈光中心接受有孔型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81例(81眼),患者术前,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行Visante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测量术前、术后鼻侧和颞侧ACA及术后拱高。分析术后ACA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水平角膜直径、前房深度、前房容积、水平角膜曲率、术前ACA、ICL直径和术后拱高的相关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眼前段各项参数的变化,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的AC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的鼻侧ACA较术前减少45%~50%(F=268.73,P<0.001),术后的颞侧ACA较术前减少44%~49%(F=333.40,P<0.001)。ICL植入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拱高分别为(640±180)μm、(540±150)μm和(530±160)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4.14,P<0.001);术后1个月内拱高下降趋势明显,术后1个月至术后6个月期间拱高下降趋势明显减缓。ICL植入术后鼻侧ACA与术前前房容积、术前前房深度和术前ACA呈正相关(r=0.426,P=0.003;r=0.377,P=0.008;r=0.525,P<0.001);与ICL直径、拱高、术前SE、眼轴长度、水平角膜曲率和水平角膜直径无相关性。ICL植入术后颞侧ACA与术前前房容积、术前前房深度和术前ACA呈正相关(r=0.392,P=0.006;r=0.376,P=0.008;r=0.594,P<0.001),与ICL直径、拱高、术前SE、眼轴长度、水平角膜曲率和水平角膜直径无相关性。结论:ICL植入术后前房角明显减小,随访期内患者前房角开放度数基本稳定,没有进一步变窄。

  • 标签: 高度近视 眼内接触镜 前房角 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作为一种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ICL植入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约2%~3.5%,严重时需白内障手术(<1%)。ICL植入术后早期并发性白内障与手术操作、患者年龄及屈光度等有关,而晚期并发性白内障多归因于ICL与晶状的接触或房水循环改变有关。近年来术后早期并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明显下降,与ICL材质与设计类型改进、手术经验增长等因素有关。ICL拱高过低术后白内障发生风险上升,有研究认为理想拱高应在250~750 μm之间。(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41-145)

  • 标签: 可植入性后房型屈光晶状体 并发性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ICL)植入术及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早期干眼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高度近视172例(344只眼)按手术方式分成两组:ICL组73例(146只眼)及SMILE组99例(198只眼)。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无创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细胞因子(TNF-α,IL-1α)表达水平。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OSDI评分均较术前增高(P<0.05);SMILE组泪液中炎症介质IL-1α表达水平(5.01±1.07)pg/ml较ICL组(8.92±1.13)pg/ml低(t=4.639,P=0.008);NIBUT在SMILE组为(12.01±2.98)s,较ICL组的(7.92±3.05)s长(t=3.381,P=0.018);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较ICL组轻(t=4.891,P=0.006)。但术后3个月所有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早期均有术后干眼并发症,ICL组干眼程度均较SMILE组重,但二者干眼情况均可在短期内改善。

  • 标签: 干眼综合征 近视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激光,飞秒
  • 作者: 王静 罗娟 张劲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1年第05期
  • 机构:沈阳爱尔卓越眼科医院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 爱尔眼科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研究所,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沈阳 110005,沈阳爱尔卓越眼科医院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 爱尔眼科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研究所,沈阳 11000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沈阳 110005
  • 简介:摘要人工晶状(intraocular lens,IOL)在眼内位置的变化将会对屈光状态及眼内像差尤其是高阶像差及成像质量产生影响。IOL在眼内的稳定性主要包括纵向(轴向)位置的稳定及水平位置的稳定,包括IOL有效位置、偏心和倾斜以及旋转稳定性等。囊袋与撕囊口性状、IOL的襻型设计及材质、眼内组织结构及手术操作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IOL眼内稳定性,需在白内障手术全流程予以关注。(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404-408)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 偏心和倾斜 旋转稳定性
  • 简介:摘要Toric人工晶状(IOL)的应用为合并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提供了同时矫正散光的可能。为使术后效果最优、残余散光最小,Toric IOL的术前测量和计算至关重要,为实现其精准化,不同特性的散光测量设备相继应用于临床,了解设备原理及优缺点有助于根据患者情况个性化选择测量设备。手动角膜曲率计是测量角膜曲率的金标准,角膜地形图可用于评估角膜散光是否规则,许多设备所测角膜数据都可作为计算Toric IOL的参考数据,建议术前至少使用3种设备测量来提高预测精准度。角膜后表面散光对Toric IOL测量和计算均有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Barrett Toric计算器准确性好,适用性强,在Toric IOL计算中推荐使用,同时其他各类Toric计算器及公式经过修正优化也可获得准确稳定的结果。本文从各类角膜曲率测量设备、角膜后表面散光以及Toric计算器3个方面对Toric IOL测量和计算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Toric人工晶状体 散光测量设备 角膜后表面散光 Toric计算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巩膜瓣下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外伤性晶状脱位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外伤性晶状脱位60例(60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组30例,行传统睫状沟缝线固定植入术;改良组30例,行改良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植入术,术中行UBM检查。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有效率、视力、人工晶状偏心量、倾斜度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改良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传统组的70.00%(21/30)(χ2=5.455,P=0.020)。手术后改良组的视力(BCVA,logMAR)为-0.12±0.01,优于传统组的0.01±0.003(t=68.201,P<0.001)。重复测量结果显示,术后1周、1、6及12个月改良组患者的平均偏心量及平均倾斜度均低于传统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发生、偏心量≥1 mm及倾斜度>5°为晶状脱位患者影响疗效的因素。结论改良睫状沟缝线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晶状脱位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平均偏心量≥1 mm及平均倾斜度>5°为外伤性晶状脱位疗效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晶状体半脱位 晶状体,人工 晶状体植入,眼内 固定,缝线,睫状沟,改良 并发症 因素,影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放置方向对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ICL)植入术后拱高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新视界眼科医院行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47例(94眼),根据ICL的放置方向分为水平放置组24例(48眼)和垂直放置组23例(46眼),术后随诊时间大于1年。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前节程序检查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拱高,并分析2组患者术后拱高的变化趋势以及2组之间拱高变化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2组间拱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自术后1周至1年拱高都在不断下降(均P<0.001),术后1周至1个月时,垂直放置组拱高下降幅度更为明显(t=-2.692,P=0.008),术后1个月至3个月、术后3个月至6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至1年时的拱高下降幅度在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L植入术后1年内,拱高都在持续下降,这与ICL水平放置或垂直放置无关,但是ICL垂直放置时,术后1个月内拱高下降幅度更大。

  • 标签: 拱高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无缝线人工晶状巩膜层间固定术在五晶状眼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1-2021.6于我院接受人工晶状植入手术患者3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行睫状沟缝线悬吊术,实验组行改良无缝线人工晶状巩膜层间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结果:实验组患者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无缝线人工晶状巩膜层间固定术应用于无晶状眼手术中可提高人工晶状的稳定性和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有效晶状位置(effective lens position,ELP)在不同人工晶状(intraocular lens,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如Holladay、SRK/T、Haigis、Hoffer Q、Olsen、Barrett Universal I公式等)中预测方法不同,其准确性也不尽相同。并且ELP在白内障术后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IOL的材料和形状,撕囊口的形状和大小,撕囊的方法,患者本身的情况等。(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409-414)

  • 标签: 白内障 有效晶状体位置 人工晶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