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外周血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粒细胞分型,评估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临床特征及恶化风险对个体化治疗和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对照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AECOPD患者448例,根据入院时第一次抽取的外周血细胞计数结果,将患者分为粒细胞组(n=158)、中性粒细胞组(n=174)、混合粒细胞组(n=46)和乏粒细胞组(n=70),比较4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特征,以出院后再发需要住院治疗的急性加重作为随访结局,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时间,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进一步对恶化危险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住院期间呼吸衰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静脉激素及高级抗生素使用率均以中性粒细胞组最高,粒细胞组较低(48.3%比31.0%,33.3%比7.0%,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中性粒细胞组再发急性加重率最高,其次为混合粒细胞组,粒细胞组及乏粒细胞组再发急性加重率较低(P=0.003)。以粒细胞组作为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组再发急性加重风险较高(HR=1.95,95%CI:1.13~3.37,P=0.017),其他恶化因素包括年龄(HR=1.04,95%CI:1.01~1.07,P=0.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HR=0.98,95%CI:0.96~0.99,P=0.002)以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HR=1.61,95%CI:1.01~2.57,P=0.046)。结论基于外周血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粒细胞分型,中性粒细胞型AECOPD相比于粒细胞型AECOPD住院期间病情严重,且再发急性加重风险高。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嗜酸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外周血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两种表型哮喘患者炎症特点及小气道功能变化,为哮喘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上海市第六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科就诊,经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证实的46例酸性粒细胞型哮喘及42例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哮喘类别分为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发作病情严重度、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数(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外周血及诱导痰上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干扰素γ]浓度以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halation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 predicted,%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 pred、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流速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75% of FVC exhaled,FEF75)% pred、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流速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50% of FVC exhaled,FEF50)% pred]。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哮喘患者一般资料和A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急性发作重度+危重度患者比率[52.38%(22/42)]、未控制+部分控制患者比率[59.52%(25/42)]、CRP浓度[24.6(7.1,35.0) mg/L]高于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30.43%(14/46)、36.96%(17/46)、8.5(2.0,12.0) 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7、χ2=4.48、Z=4.76,P=0.036、P=0.034、P<0.001)。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FeNO浓度[76(54,93)×10-9]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27(15,41)×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2,P<0.001)。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FEV1% pred[(56.13±21.51)%]、MMEF% pred[(62.03±23.97)%]、FEF75% pred[(54.42±20.49)%]与FEF50% pred[(66.89±26.47)%]均低于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68.53±29.81)%、(72.16±23.05)%、(65.38±25.46)%、(79.86±27.6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2.02、2.21、2.24,P值分别为0.027、0.046、0.030、0.027]。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血清IL-4[(49.42±24.46) ng/L]、IL-5[(104.89±43.91) ng/L]及诱导痰上清中IL-4[(44.49±19.12) ng/L]、IL-5[(95.45±28.58) ng/L]浓度均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32.29±14.19)、(50.35±22.30)、(33.33±15.08)、(55.61±26.41)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6、7.44、3.02、6.77,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0.001)。而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血清IL-13[(76.18±20.62) ng/L]、IL-17[(31.32±9.32) ng/L]、干扰素γ[(18.27±5.56) ng/L]及诱导痰上清中IL-13[(71.08±20.08) ng/L]、IL-17[(26.29±6.70) ng/L]、干扰素γ[(17.61±5.94) ng/L]浓度均低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153.83±44.53)、(55.27±18.89)、(26.46±10.08)、(120.32±28.41)、(44.99±12.66)、(23.91±7.66)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3、7.43、4.66、9.31、8.54、4.33,均P<0.001)。结论酸性粒细胞型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有不同的炎症和小气道功能特点,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早期小气道功能改变更明显。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小气道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 简介: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外周血中酸性粒细胞总数超过0.4×10~9/L的情况,绝对计数比百分比更为精确。比如说,一个病人的酸性粒细胞总数是0.4×10~9/L,白细胞总数是4×10~9/L,即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但却不能称之为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在热带医学教材中,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只是提示有寄生虫感染(通常指蠕虫),而不能明确诊断。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寄生虫感染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
  • 简介:摘要患者男,47岁,间断咳嗽、咳痰2年,加重伴右侧胸痛、血痰3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2年(2014年)出现咳嗽、咳白痰、轻微胸痛,查胸部CT提示右上肺2 cm×2 cm圆形低密度结节,未治疗,两周后症状缓解。入院前3个月奔跑追赶机动车后出现咳嗽、咳白黏痰、胸痛,咯暗红色血痰。体检未发现异常。白细胞计数正常,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42.61%,胸部CT示右上肺结节3.4 cm×3.3 cm,较前增大。双肺多发斑片影,以右肺上叶及左肺下叶为重,病变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入院后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穿刺标本细菌、真菌及抗酸染色均阴性,HE染色可见纤维板层样的囊壁,壁内多发细粒棘球绦虫头节,囊壁外侧为纤维素样坏死和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肺包虫病,建议抗包虫治疗,患者因无自觉症状,未服药物。已随访5年,复查CT肺内团块影缩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临床医师对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接诊的一位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进行病例分析。结果患者为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外周血、骨髓及粘膜活检均提示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病情复杂,目前该病诊断困难,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活检、诊断治疗后确诊。结论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临床医师应加强重视。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 简介:患者。男性,30岁。主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7天,于2003年7月14日入院。1周前因进食涮羊肉3小时后出现腹痛,并呕吐1次,呕吐物为鲜红色羊肉,此后出现持续性腹胀伴恶心、食欲不振。于两天前上述症状加重伴腹泻,每天7~8次,呈水样便,无脓血,无坐急后重感,无寒战、发热。即往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化学毒物接触史,于两周前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 胃肠炎 腹水
  • 作者: 文路遥 马新 彭慧芳 姜宏卫 史晓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洛阳 471003,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 河南省遗传罕见病医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洛阳分中心, 洛阳 471003
  • 简介:摘要现报道1例幼年起病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ELANE)基因突变相关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N)的诊治过程。患者男性,24岁,表现为反复发热伴口腔黏膜溃疡,腹泻,中性粒细胞1.04×109/L。予痰热清静脉滴注20 ml/次、1次/d,联合口服阿奇霉素500 mg/次、1次/d,治疗7 d,患者体温维持在36.5 ℃左右。基因检测报告显示ELANE基因杂合突变,对其父母亦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母亲ELANE基因存在相同突变,父亲正常,最终诊断CN。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2 μg·kg-1·d-1,3 d后患者中性粒细胞升至2.79×109/L,口腔溃疡愈合,未再腹泻。CN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分享该病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基因突变 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口腔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 本问主要对于中性粒子细胞和视网膜肿瘤(RB)之间相关性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时间为2011年6月--2021年6月,在这一年多时间内,在我国进行治疗的患者为60个。同时在此基础上主要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在比较两个组的实验性指标,然后在此过程中采用Logistic因素分析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次比较了二组患者之间的基本材料,这些基本材料主要包含了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淋巴细胞等相关因素的比较,而且他们之间并没有实质性差异( P1,P

  • 标签: 肿瘤 诊断 中性粒细胞
  • 简介: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胃肠道某些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分为3型:(1)黏膜型:最常见,主要为胃肠道粘膜内大量酸性粒细胞浸润,以消化吸收不良为主要表现;(2)肌层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胃肠壁增厚,僵硬呈结节状,可引起幽门梗阻及肠梗阻;

  • 标签: 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 浆膜型 腹水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以左心室心肌肥厚起病、多系统受累的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探讨了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心肌肥厚鉴别诊断及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治的认识。

  • 标签: 嗜酸粒细胞增多 磁共振成像 心肌肥厚 治疗
  • 简介:患者男,32岁,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2个月,最高体温39℃,咳嗽、咳痰,为黄色黏痰。外院按“肺炎冶给予“阿奇霉素冶治疗2周,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10d前再次出现发热,主要于下午及晚间出现,咳白色黏痰,无寒战、盗汗,使用“阿奇霉素冶体温控制不佳,于2014年3月5日收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科。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病史;患者久居西安,无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体检:体温37.3℃,脉搏102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13/78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4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01%,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六项未见异常,结核菌试验弱阳性,红细胞沉降率16mm/h,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呼吸道病毒抗体、EB-DNA、CMV-DNA、TB-DNA、斑点试验未见明显异常。X线胸片:两肺纹理增重,右下肺可见淡薄的絮状模糊影(图1A﹚。胸部CT:右肺下叶背段见斑片状高密度渗出影﹙图1B﹚;40天复查CT示右肺下叶背段斑片状高密度影吸收,左肺下叶背段可见约31mm×32mm类圆形病灶,其内可见小的空洞影,边界不清,周围可见絮状渗出影,相邻胸膜增厚,胸膜腔少量积液﹙图1C、1D﹚;2个月后复查CT示示左肺病灶范围增大,约41mm×52mm,胸腔积液较前增多。患者俯卧位于CT检查床上,行经皮左肺病灶CT引导下穿刺活检(图1E)。病理检查:肺组织慢性炎伴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及酸性粒细胞浸润(图1F)。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CT诊断 慢性炎 粒细胞性 肺炎 西安交通大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重点综述了其行为活动在分子水平上的某些进展。1、趋化活动与趋化受体:现已初步分离、鉴定出趋化寡肽受体和C5a受体蛋白,属一种糖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5,000—70,000及144,000。趋化障碍与其受体在腹表面密减少切相关。受体表达可能受某种调节蛋白的调控。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行为 行为疾病
  • 简介:病例:患者男,38岁,因"反复腹痛、腹泻3个月余,加重9d"于2010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3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中下腹部阵发性疼痛,解黏液样血便,伴里急后重,就诊于当地医院,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减轻。

  • 标签: 嗜酸粒细胞增多 脑梗塞 病例报告
  • 简介: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bronchitis,简称EB)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基层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有时造成误诊误治。本文报告1例误诊长达10余年的EB病人,以引起临床医生在诊治中加以重视。

  • 标签: 支气管炎 嗜酸粒细胞 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