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或产时出血的处理用药,以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方法对国内外防治剖宫产出血的处理用药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防治剖宫产出血的一线药物有缩宫素、麦角新碱、钙制剂和前列腺素制剂。结论剖宫产出血时选择药物一定要根据适应症及禁忌症,单用一种药物效果不满意时,可考虑联合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少剖腹产术中出血的措施。方法对52例施行剖腹产,并在手术中出血量大于800ml产妇的临床治疗过程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在施行剖腹产出现出血,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药物来进行常规性止血。在娩出胎儿之后,运用20IU催产素来对子宫肌层进行注射,20IU静脉注射或滴注。如果产妇子宫的出血量较大,而且产妇存在清醒的意识,这时候可以选择使用200μg米索前列醇塞入其肛门或放入其舌下含服,也可以同时使用这两种方式。根据引发产妇出血的根本原因,采用适宜的措施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止血效果。结论在剖腹产中的大出血现象非常危急,而且来势迅猛,短时间内大量的失血会引发产妇休克。面临剖腹产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施行者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找出引发出血的根本因素,争分夺秒采取有效措施来达到止血目的,如果常规的处理方法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就应该把握抢救良机,使用适宜的方式,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妊娠末期干预支持对产时认知行为与分娩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实施规律产前检查的初产妇106例,将全部孕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孕妇在妊娠晚期参加孕妇学校新开设的“轻松分娩”特色学习课程,对照组孕妇未进行培训特色学习课程,但给予常规产检与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在认知行为、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孕产妇在干预前的分娩知识以及态度分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孕产妇在干预后,观察组分娩知识与分娩态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观察组产时应对行为分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顺产者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而实施剖宫产与产钳助产者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产后2h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新生儿状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晚期干预支持能够积明显促进孕妇产时的认知行为,有利于改善分娩结局,增加了孕产妇极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而有效保护并支持自然阴道分娩,增强孕产妇对自然分娩的正性体验。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采用不同皮肤准备方法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切口感染率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分组,对我科2011年1月-10月份剖宫产术产妇采取不同的术前皮肤准备方法。A组传统皮肤准备,即术前晚清洁,剃毛;B组术前晚清洁不剃毛,术前2小时再度清洁不剃毛;C组术前晚清洁消毒不剃毛,术前2小时再度清洁消毒不剃毛;所有患者术前晚均沐浴并用肥皂清洁术区两遍。结果共收集病例680例。A组240、B组228例、C组232例。统计结果显示剃毛与不剃毛组间切口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切口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皮肤消毒与皮肤清洁对术后切口愈合,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彻底清洁皮肤后与剃毛方式相比,术前皮肤准备只清洁不剃毛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更好,不剃毛不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而皮肤消毒和皮肤清洁对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基本无差异。因此,临床上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将术前皮肤准备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992例剖宫产术病例,其中13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比例1.3%。结果孕妇体型肥胖、妊娠合并贫血、术后进食不佳、产程延长、阴道检查及肛门检查次数多、破膜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的愈合,造成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及感染。结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在孕期注意预防肥胖,术前积极纠正贫血,产程观察过程中阴检查及肛查不要过于频繁,胎膜早破要及时处理,手术操作轻巧、准确,尽量减少组织挫伤,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围术期静滴抗生素,术后加强营养,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