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尿潴留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肌锻炼。观察两组产妇治疗效果,并就两组患者自排尿量、膀胱尿残余量、尿道口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排尿量、膀胱尿残余量、尿道口疼痛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后尿潴留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可给予盆底肌锻炼,显著改善患者盆底功能,缓解尿道口疼痛、无力排尿、产后松弛的情况,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比较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运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9例产妇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对象,将33例经产妇分为一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66例初产妇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产妇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对照组33例产妇采用产后健康宣教治疗。观察3组产妇治疗3月后盆底综合肌力及尿失禁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经治疗后综合肌力明显高于其余两组患者P<0.05.观察组产妇在治疗后尿失禁3例,占总比例的9.09%,对照组尿失禁10例,占总比率的30.30%,经产妇组尿失禁7例,占总比率的21.21%。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有明显效果,能有效提升产妇盆底综合肌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效果的积极作用。方法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接诊的产后需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中选择68例进行此次调查分析,依据信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盆底肌锻炼,观察组则加以实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各34例。结果观察组Ⅰ类及Ⅱ类盆底肌力合格率为95.3%及8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也提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对产后需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在产妇产后抑郁和子宫康复中的影响分析。方法该次研究范围限定在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8名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对两组产妇心理状况以及子宫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抑郁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子宫恶露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产妇子宫人骨盆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在产后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能够对产妇产后抑郁和子宫康复情况进行良好的护理,产妇预后质量良好,有效的改善了产妇产后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妇在产后一周内进行康复按摩促进子宫复旧,预防晚期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自然分娩或剖宫产术后无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产妇各10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每组各有自然分娩及剖宫产术后产妇各50名。观察组在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外,在产后24小时后至产后7天内均进行每天1次的产后康复按摩;对照组的产妇产后只进行常规产后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子宫复旧情况及恶露持续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子宫底高度、恶露持续时间及晚期产后出血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产后康复按摩能促进子宫复旧,有效减少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利于产妇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产妇运用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干预治疗后产后康复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5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98例产妇,按照产妇本人的治疗意愿,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49例,对照组运用常规产后恢复治疗,观察组产妇采用缩宫催乳汤+产后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经联合治疗后,产后5d的泌乳成功率为91.83%;对照组产妇经常规产后康复治疗后,产后5d泌乳成功率为79.59%,观察组产妇在产后5d泌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2h的出血量要少于对照组产妇,宫缩疼痛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明显P<0.05。结论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能快速帮助产妇恢复,泌乳成功率也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锻炼方法在脑出血患者早期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康复锻炼,连续治疗2个月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康复锻炼之前,两组患者BI评分和NHISS评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为(75.38±10.25),远高于对照组的(61.47±9.58),观察组NHISS评分为(6.28±1.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6±1.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锻炼方法能显著提高肌力,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脑出血患者一旦病情稳定应尽早积极进行综合方法的康复锻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早期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2.05±0.95),术后3天(2.25±1.25),术后10天(5.25±1.65),术后14天(9.35±1.05)。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前(23.45±9.5),术后2周(55.85±6.25),术后6周(69.75±12.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更好的恢复肢体功能并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穴位按摩配合康复锻炼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进行穴位按摩配合康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Fugl-Meyer与Barthel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79.07%)明显低于观察组(9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康复锻炼有利于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创伤的术后康复锻炼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之间178例我院骨创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康复锻炼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锻炼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康复锻炼护理措施应用于骨创伤患者的术后康复,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