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建立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探讨Norrin/Frizzled-4在肝损伤间质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32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8只和TAA诱导组(M组)24只。建立TAA诱导的肝损伤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D105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原代肝星状细胞和肝组织Norrin/Frizzled-4信号通路中细胞外配体蛋白Norrin和细胞膜特异性受体蛋白Frizzled-4的表达。结果24只TAA诱导组大鼠死亡11只(45.8%);病理学检查显示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对照组血清CD105水平为(2.18±0.05)ng/mL,显著低于TAA处理1w组的(2.36±0.07)ng/mL或2w组的(2.42±0.03)ng/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血清VEGF为(61.48±0.39)pg/mL,显著低于模型组的(64.52±0.25)pg/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原代肝星状细胞和正常肝组织不表达Norrin蛋白或Frizzled-4蛋白,或表达量很低,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Norrin/Frizzled-4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Norrin/Frizzled-4蛋白表达上调,可能与急性肝损伤初期维持血管网络形态及肝间质重建有关。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使用情况,探讨其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2060例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病例,对适应证、疗程、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溶媒量、配伍禁忌、滴注速度及36例发生ADR/ADE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60例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病例中,超说明书用药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溶媒选择不适宜(66.96%)、给药剂量不适宜(18.10%)、溶媒量不适宜(11.99%);36例ADR/ADE病例中,引起ADR/ADE的因素有未标注滴速(100.00%)、溶媒及溶媒剂量不适宜(69.44%)、无适应证用药(11.11%)。结论: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合理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药品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ADR/ADE发生的主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小儿高热症状的治疗效果,阐述应用价值。方法80例伴有高热症状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药物为布洛芬混悬液,对照组使用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就满意程度、治疗有效程度及大量出汗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患儿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从治疗有效程度来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大量出汗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看,观察组大量出汗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治疗有效程度的显著升高均得益于布洛芬混悬液的使用,对于减轻患儿痛苦及改善疾病预后具有良好的正性促进意义,其价值高值得广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