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章介绍了乔治·汤马士·斯当东的生平简历,12岁随任马戛尔尼使团副使兼秘书的父亲斯当东访华,后在东印度公司任职和成为下院议员。认为乔治·汤马士·斯当东曾推动英国的汉学研究,后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过程中却成为极力鼓吹武力征服中国的侵略性人物。
简介:卡洛斯·德拉蒙德·德·安德拉德(CarlosDrummonddeAndrade,1902-1987),巴西著名诗人、短篇小说家,生于巴西东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矿山小镇伊塔比腊的一个农场工人家庭。他早年在州府贝洛奥里桑特的寄宿学校攻读药剂学,毕业后未能成为药剂师,却当上了新闻记者。从1929年开始,他进入国家教育部担任政府公务员,1934年移居里约热内卢后继续在政府教育部任职,最后还当上了巴西国家历史艺术遗产部门的负责主管,直到1966年退休。他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写诗,受到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创办了现代主义刊物《评论》。他的第一部诗集《一些诗》(1930)展示出巴西现代主义的种种特点,后来他又陆续推出诗集《诗篇》(1942)、《人们的玫瑰》(1945)、《清晰的谜》(1951)、《新版的生活》(1959)、《白色的不洁》(1973)等。此外,他写过不少文学论文,另外还翻译过多位欧洲诗人、作家的作品。
简介:一九七二年生于山东枣庄,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一九九六年结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省青联委员,山东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枣庄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枣庄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常,枣庄市青年联合会常委,五月书会成员。
简介: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公认的道德标准严肃的年代,这个时期的小说大多带有道德意味和道德目的。乔治·艾略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女作家,其作品再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乡村生活画面和乡村传统伦理。在她的创作中,有一个主题始终未变,那就是对乡村传统伦理道德的关注与阐释。本文主要分析《织工马南传》中的乡土伦理,从而使读者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乡村有更深刻的理解。乔治·艾略特与英国乡村文学是一种审美活动,既具有审美功能,也具有道德伦理教化功能。“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科学,或者说,伦理学是以道德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科学。”[1]文学与伦理学的结合催生了将作品置于作家创作时所处时代的伦理环境中进行批评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式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由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于2004年首次明确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主要用于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