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第五代:在“寻根”中搁浅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的所谓“新时期”文艺的主要特征,在于随着整个社会的拨乱反正,价值观念的调整,知识和知识分子重新进人社会的精神层面,扮演起社会良知的角色,并担当起文化和精神启蒙的责任。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反思文学、主体性探讨等等,无不展示着文艺开始重新将意义问题提了出来,对人的尊严的尊重被重新强调,理想主义的旗帜重新飘展,崇高和激情、痛苦和寻找、良知和独创……这些久违了的精神价值成了此一时期最为夺目的光采。此时的中国电影,在文化轨迹上,经过了“反思”和“消解”两大阶段。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之为“伤痕电影”或“反思电影”以及“寻根电影”
简介:【上期主题】冬天到了,外面那么冷,可是我的心却是火热的,这是因为我正在策划一次长长的旅行呢.正在读杂志的你,想和我一起用笔把旅行的细节补充完整吗?橡皮之旅嗨,大家好.我是一块四四方方、白白胖胖的橡皮。一天,调皮的小主人在玩弹弓时,把我弹到了窗外。我被垃圾车运到了垃圾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在我快要绝望时,一个小女孩发现了我,惊讶地说:
简介:以前,鲁迅文学院在我心中是神圣的,像一名登山者向往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像文学创作者向往诺贝尔文学奖一样.我时常虔诚地打开中国作家网,或者在百度上直接输入"鲁迅文学院"字样,就会出现关于鲁院的简介、新闻、动态,比如某位作家学者上课了,学院组织学员去某地社会实践了,某一期开学了,某一期又毕业了,开学与毕业典礼到会领导是谁,发言代表是谁等.每每此刻,一种油然而生的羡慕、仰慕之情难于言表,像多次报道贫寒家庭的某个孩子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上学却只能放牛捡柴一样,那么无可奈何.说是无奈,一是我觉得自己身处雪域,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隅服役,那是一块闭塞落后的地方,写作写诗常常不被人理解,作为军人,我远离军区,更远离总部,真不知道部队关于扶持文学创作的门何时开,为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