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山东省金乡县西南部有个鸡镇,此地东汉时称为范庄,是东汉大臣范式的故乡,后人为了纪念范式和张劭的“鸡之约”.将其改名为鸡

  • 标签: 西南部 金乡县 山东省 东汉 范式
  • 简介:  秋日,熟透的穗坠弯了秸秆,每棵黍子就像一个披着金发的姑娘一样.  黍子脱粒后,叫黄米,将黄米碾成细面后,可以做粘粘的、香香的、甜甜的年糕.  ……

  • 标签: 地里秘密 黍地里
  • 简介:薛永是一位忠诚、杰出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忠贞不渝的爱国革命烈士。他在任新加坡华侨中学校长期间,以广阔的胸襟,宽以待人,思想开明,兼容并包,将各种思想的师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赢得“华中蔡元培”的赞誉。他坚持正确的立场,对英殖民政府及右派势力做不妥协的斗争,愤而辞去校长职务。在辞职之后,继续从事爱国活动,直至被捕,为国牺牲。今年是他的111周年诞辰纪念日,谨以此文缅怀他一生的业绩,激励我们前进的步伐。

  • 标签: 传略 爱国活动 右派 革命烈士 殖民 缅怀
  • 简介:吃豆腐研究俚语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至今不明白上海一带为什么把喜欢占女人便宜叫做“吃豆腐”,此话怎样的由来?恐怕上海的朋友也说不清楚。虽然说不清楚,但我个人,至今还是喜欢吃从厨房端到餐桌的那种豆腐。豆腐无疑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好吃,且容易消化,而且又极富营养,大病初愈,在饮食上这不行那也不行,来块豆腐,想必连最有经验和最负责任的大夫都不会有意见。读丰子恺先生“缘缘堂”散文,其中有一篇写他的冬日生活,说他坐在火炉子边上,在炉子上坐一个锅,把水烧开,在水里热一块豆腐,豆腐热好后蘸酱油食之,而且还给围在身边的小儿女你夹一块我夹一块。

  • 标签: 笔记 豆腐 中国人 负责任 丰子恺 上海
  • 简介:关于高士中国现在可以说没有什么“高士”。记得有一次坐公共汽车,听坐在旁边的两个老人在说话,其中的一位像是遇到了什么事,对另一位很是气急地说:“你说,你说,你说什么才是好人?”另一位老半天才“啃啃啃啃”说:“不害人的人在现在就已经是好人了!”这简直就是禅语,亦让人伤感,是无尽的伤感,是让人彻骨的感时伤怀。从这句话说开去,如果非要在当下找出几个高士,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不下流龌龊者便几近高士?而古人却不这么认为。古时有没有类似于《高士谱》这样的书我不知道,但若把《世说新语》中关手品评人物的言论辑纳在一处我以为可以是小半部《高士谱》。以“高”字相人,可以分之为“高士”、“高人”、“高手”,当下之世,不乏高人,更不乏高手,几百亿几百亿的大钞可以不动声色地装进自己腰包再汇往国外银行者不能说他不是“高手”,但也只是“手”而已,与“雾手”可以放在同一个系列,是技术性质的范畴,是一种活计。

  • 标签: 笔记 《世说新语》 公共汽车 技术性质 高士 “手”
  • 简介:南北油茶知堂老人像是写过一篇名为《北京的茶食》的小文,说来说去得出的结论是“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知堂老人在他别的文章里好像还提到过“萨其玛”,这是满族的一种点心,用鸡蛋、白面还有蜂蜜做,像民间做米花糖那样,一整块地放在板子上做好压平,然后再用刀切成小块儿。三四块萨其玛再加上一杯北京张一元的花茶,可以说是一顿很好的早餐。晚上读书饿了吃那么一块儿也很好,当然打麻将晚了也可以你一块儿我~块儿地吃。京剧《红灯记》里的李奶奶和鸠山打岔,鸠山说“密电码”,李奶奶说“萨其玛”,台下便是一片笑声。萨其玛的口感很好,是酥软甜美,最适合老年人的胃口。周作人生活的那个时期的稻香村居然连萨其玛都做不好了吗?这是个无法对证的公案。而我的母亲是喜欢稻香村的萨其玛,还有那种长形的牛舌饼。

  • 标签: 笔记 《红灯记》 北京 老年人 周作人 油茶
  • 简介:南方的许多朋友不认识剥了皮就是黄米,许多人每每把黄米叫做“粘小米”。我对他们说,小米的颗粒能有那么大吗?每年端午,我母亲除了江米粽子还要包几个黄米的,母亲说黄米包的粽子粮食味更浓,江米粽子和黄米粽子两相对比,可不是黄米粽子的味道更浓一些。

  • 标签: 笔记 粽子 小米 母亲
  • 简介:吸烟最早始于什么人或者是什么部落?这肯定是有些说不清,但这个人或这个部落肯定是既勇敢而又有些古怪,怎么会想起吸烟?吸烟对人又有什么好处?一种说法是蚊子不咬吸烟的人,这也许是惟一的好处。除此之外,就让人说不出别的什么好来。比如假设说抽烟可以使人长寿?好像还没有人敢这么说。

  • 标签: 笔记 吸烟 部落
  • 简介:墨香如仪鄙人喜欢老器物上的墨迹,而家中老器物却实在是没有多少,而有墨迹的就更少,家中有墨迹的最巨大之器便是北魏时期的一个石棺,也只如一个大石匣子,蠡形的盖子。当年是用来盛放骨殖的。上边的棺盖里边写有墨字五十八个,墨迹如新,一如刚刚书写上去,里边提到了《木兰辞》里讲到的明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这个明堂在鄙人所居住的小城的南边,原来的一所大学的西侧。

  • 标签: 笔记 《木兰辞》 北魏时期 墨迹 明堂 器物
  • 简介:去年至漓江,已是深秋,但依然是看到水牛在江里把头一下一下伏下去享受它们的水底午餐,是用嘴叨了满嘴的水草然后从水里抬出头来再吃,便觉时光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和上次差不多,只是那水牛可能已不是当年的水牛。这次来漓江,吃到一次荔蒲的大芋头,早知道荔蒲芋头是天下名物,也果然名不虚传。海派的画家来楚生画芋头,只用极浓的焦墨干笔,再加淡胭脂,真是好看。坐在漓江的船上,别人看山上石壁有几匹马,我偏要看江上往来船只船尾的厨房,江上往来的船只,每只船上都有这样的一个厨房,我想看他们在做什么?

  • 标签: 笔记 漓江 水牛 芋头 厨房 船只
  • 简介:白石翁的蜣螂人有小名儿,虫子也一样,蜣螂的小名叫屎克螂,蜣螂只是它的官名。小时候玩虫子,蜈蚣、蝎子、马蜂之外,碰到什么都玩,当然蚂蚱、知了和蜻蜓最好。周作人先生儿时玩儿苍蝇,尚有“红官帽,绿罗袍”之说,当然是指那种红头苍蝇,说是红头苍蝇,其实也只是两只眼睛红,苍蝇的眼睛很大,要占去头的三分之二,所以猛地一看便好像整个头都是红的,民间的“红头苍蝇”一说,实在是一种远远望去不加细究的一种概括。

  • 标签: 笔记 苍蝇 周作人 眼睛 白石 民间
  • 简介:稷是起源于中国最古老的作物,糯者为泰,粳者为稷。长期以来对稷的称谓一直不能统一,特别是对稷的称谓在农史界一直争论不休,难以定论。本文从稷的起源演化过程、细胞学和遗传学的研究、稷是人类最早驯化的作物、我国甲骨文和古农书的记载等方面,论证了稷的起源早于粟。并以此为据,进一步辩证了稷不是粟,同时指出将稷称为软糜和硬糜、糜、糜子、黍子等不同称谓的不足之处,进而认为以稷作为规范称谓为好。

  • 标签: 黍稷 称谓 考证 规范
  • 简介:清代诗人赵翼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题元遗山集》)一语道破了我国怀古诗的玄机。不是吗?中国历史历经大小五六十个朝代,每个朝代的覆灭,总会引起心灵敏感、心头柔软的诗人一声声亘古而来的慨叹,其中更为打动人心的是悲叹昔盛今衰的"离悲风"。何为"离悲风"呢?"离"一词原本来自《诗经·王风》:"彼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

  • 标签: 黍离 悲风 清代诗人 元遗山集 诗家 王风
  • 简介:《诗经·离》,历来都被认为是爱国诗。《诗序》:“《离》,闭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闭崇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诗也。”但据鲁诗说法,则认为是:“卫宣公子寿,闵其兄伋之且见害,作忧思之诗,《离》之诗是也。”韩诗则认为:《离》是周宣王时,尹吉甫听信后妻之言,而杀死孝子伯奇,伯奇之弟寻找不得,于是写

  • 标签: 黍离 爱情诗 《诗序》 卫宣公 鲁诗 尹吉甫
  • 简介:采用人工对种子饱和接种的方法,对来自我国14省(区)的6526份稷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黑穗病鉴定。筛选出高抗种质11份,占0.17%;抗病种质574份,占8.80%;这些种质均可作为我国稷种质遗传改良的亲本材料应用,有些丰产性和品质性状优良的种质,黑穗病高发地区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

  • 标签: 黍稷 种质资源 抗黑穗病 鉴定 评价
  • 简介:历史惊人地相似重复,幽王嬖褒姒而成丧身亡国的末主,玄宗嬖杨玉环而成弃都丧国的准末主;宗周都城镐京宫室宗庙被毁,变得稷离离,而李唐都城长安被胡骑践踏,太庙为乱贼所焚。周大夫感伤而作《离》诗写西周之亡,抒发故国之思和哀挽之情。千馀载后杜甫于镐京遗址彷徨悲伤,作《哀江头》诗写曲江池岸萧条破败景况,抒发故都沦陷的沉痛之情,言外寓《离》之悲。本文比较分析二诗以体察其相同的美刺伤闵哀思之言,乱世之音,以及诗人笔下所寓的“末主乃有嬖女”之意。诗经与杜诗中有关诗史方面的传承,是个内涵丰富、意蕴深沉的话题,对此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学术意义。

  • 标签: 镐京 曲江池 黍离 嬖女 末主 诗史
  • 简介:稷是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最古老的作物。本文从世界农业种植业的历史、作物起源的环境和稷的演化过程谈起,结合山西的地理生态特点、悠久的农耕历史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和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稷种质资源,说明山西是稷的起源和遗传多样性中心。

  • 标签: 山西 黍稷 起源 遗传多样性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