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三维成像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胃镜活检病理证实为胃癌的48例患者,在空腹、低张和胃充盈状态下行全胃扫描,观察病变及其周围情况,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评价病变检出率。结果CT三维成像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77.8%,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总检出率为91.7%,对淋巴结转移及胃周浸润的准确率分别为83.3%和100%。结论双源CT对胃癌的术前分期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临床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感染的诊断分型与分期治疗的有效性。方法2002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11例ACL重建术后感染患者,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28.8岁(18-45岁)。感染确诊时间为术后1-64周,平均7.7周。结合国内外文献,我们根据全身症状、局部是否有红肿渗出及是否累及关节腔等特点将感染分为3型:Ⅰ型,急性感染性滑膜炎型(5例);Ⅱ型,关节外型(3例);Ⅲ型,感染性关节炎型13例,其中关节穿刺培养阳性者为ⅢA型(2例),阴性者为ⅢB型(1例)]。根据分型和病程不同,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行早期清创和关节内置管冲洗,病程长并有窦道形成者采用开放手术清创,取出移植肌腱和内固定物。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2.5-8.0年(平均5.2年)随访。11例患者感染均获痊愈,但3例(Ⅰ型1例,ⅢA型2例)遗留关节伸直受限。1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76-93分,平均82分。KT-1000检查评估20。前向松弛度对比健侧〈2mm者2例,对比健侧为3mm者6例,〉3mm者3例。结论对于ACL莺建术后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应早期进行诊断分型,根据我们的诊断分型实施分期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简介:摘要为了进一步探讨应用超声诊断胆管癌对周围组织脏器侵及的可行性,我们对中上段胆管癌肝浸润(55例)、胆囊浸润(56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确定了肝浸润的四个程度未受侵Li(一),可疑受侵Li(±),受侵Li(+),明显受侵Li(++);胆囊受侵亦分为四个程度;未受侵Gi(一),可疑受侵Gi(±),受侵Gi(+),明显受侵Gi(++)。根据此标准,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超声诊断总的正确率分别为74%、77%,其中Li(++)及Gi(++)均得到正确诊断;同时讨论了胆囊大小的临床意义,认为胆囊大小不能作为判断梗阻部位及胆囊受侵的唯一依据;并分析了超声诊断胆囊受侵假阳性较高的主要原因。总之,超声对于判断胆管癌侵及周围组织脏器有价值,为术前分期提供了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作出正确的临床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资对照,进行TNM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受检的80例患者MSCT均可清晰显示结肠,特别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的解剖结构、邻近器官的毗邻关系。结直肠癌MS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增强后MSCT有64例(80.0%)明显强化,13例可见分层强化;12例(15.0%)有邻近脏器受累;淋巴结转移36例,MSCT显示24例。术前评估64例可切除,16例不可切除;术后5例低估,3例高估,术前切除评估符合率87.5%;MSCT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SCT可清晰显示结直肠的肠壁厚度、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在结直肠癌诊断中不仅能显示肠壁肿块、厚度、邻近器官的侵犯,还能显示淋巴结肿大及腹腔转移,其强化程度改变颇具特异性,在病变的诊断、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发热是小儿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正常小儿体温稍高于成人,并可波动于一定范围之间,清晨低,下午高,进食、剧烈活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情绪激动等均可使体温暂时升高,波动范围不超过1℃,不属于病理现象。讨论发热儿童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血、尿、粪、脑脊液、胸水等细菌培养有助于败血症、尿路感染、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胸脓、化脓性脑膜炎等诊断,明确病原菌。血清凝清素试验可用于诊断沙门菌、布氏杆菌病、斑疹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间接血凝抑制抗体试验有助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