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现代新文学理念的形成无疑是同接受和吸收外国文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外文化相互交融的精神成果.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明显标志就在于,它已经从一种封闭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具有一种开放的品格.但是,正因为新文学刚刚从一种旧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就不可能完全摆脱过去的自我:它有开放的一面,背后还有封闭的一面;有主动的一面,也有被动的一面.诸种不十分和谐因素的相互溶合,形成了中国现代新文学及其理论观念的独特内涵.而人们常常会因为对某一问题的敏感,从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事实.本文就试图从历史、文化、理论发展和心理等各个不同角度探讨现代中国文艺美学建设的艰难与困惑.
简介: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折是二十世纪人类生存方式正在发生的根本革命,中国文艺批评界先于哲学界、社会学界、政治学界将后现代性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对之进行了长久而富有激情的讨论,这对于培育中国的后现代文化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然而正是在迎接和理解后现代性的过程中,中国文艺批评界表现出了因无法充分同化而产生的迷惘、犹豫、多变。后现代性忽而被当作后现代文化的特性,忽而被当作后工业社会的运行逻辑,忽而被当作现代性在当代的变形。一种未被充分同化的主义从根本上说还是他人的主义,对他人的主义的茫然迎接表征着迎接者丧失了自己的立场。为什么当代中国文艺批评界在解读后现代性时会如此游移不定?最根本的原因是视野上的局限:中国文艺批评界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现代性内化而成的视野观审视后现代性的,必然显现出力不从心之感。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后现代性主义者对于后现代性的言说就会直接转化为中国文艺批评家对后现代性的言说,甚至使之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后现代主义性)当作后现代的总体特征(后现代性)。这在逻辑上就存在明显的错误。当代中国文艺批评的三重欠缺@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