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当前对其治疗效果仍然不尽人意。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显微光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快速发展并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使得对胶质瘤的治疗逐渐从常规诊疗向个体化诊疗转变。胶质瘤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包括了术前、术中针对胶质瘤解剖部位、毗邻区功能特点、肿瘤性质的评估与诊断,以及针对上述诊断和信息所行的手术方案,进而实现不同个体的不同术式。术中于导航辅助下在肿瘤周边多位点取少量瘤周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对存在肿瘤细胞残留的部位进行标记和定位,作为术后个体化放疗的重点放疗区。通过对手术标本中肿瘤细胞的染色体以及基因检测,了解与脑肿瘤化疗药相关基因的状态,进而据此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
简介:<正>§1量词表示后面名词的意义范畴、换句话说,量词体现着人们对名词所指事物的认知方式;哪些名词跟哪些特定的量词搭配,为社会和传统的认知方式所制约。同样,在具体的语境里,某一名词的前面,能否附加数量词或冠词,也决定于对在这个语境中的名词所持有的认知方式。英语语法书规定,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不受冠词修饰。但是实际情况却不然,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通常也受冠词的修饰,这样的例子并不算少。如“Puttheflowerginthewater”。这说明,不伴有冠词的光杆儿名词只表示极为抽象的意义,而受冠词修饰就表示具体意义。比如日常我们看到的水,总是装入容器后,才是具有具体形象的水。汉语的“一杯水”、“一挑水”、“一井水”等也有类似的道理。father是幼儿使用的词语,而“thefather”则多为进入骄慢年令的儿女所使用。同样是是父亲,对父亲的认知方式却有所不同。有人说过,“每一个冠词的用法,都表明说话人对整个宇宙的态度”,这句话实在“说得妙”。语法就起着使这种态度得以形式化的作用。§2本文从名词如何得以实体化,个体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个”(为了讨论的方便,把“一·量”结构都写做“一个”)的功能,并且同时考虑一下汉语名词的特点。不少语法论著认为,汉语的“一个”类似印欧语的?
简介:摘要目的锁骨骨折个体化治疗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748例锁骨骨折患者,经不同治疗,定期复查,研究观察病人主观症状,骨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等。结果748例均按期回访,时间为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婴幼儿组外固定治疗半年后复查,均骨性愈合,无畸形。儿童组外固定病例中3例残留畸形,但均骨性愈合;手术病例中均骨性愈合,不畸形。中青年组外固定25名患者中22例畸形愈合,3例骨性愈合,无畸形。钢板内固定病例中全部骨性愈合无畸形。克氏针内固定198例中9例骨不连,32例畸形愈合,余157例均骨性愈合无畸形。老年组外固定患者8例均畸形愈合,克氏针内固定患者均骨性愈合无畸形。钢板内固定病例中1例骨不连。结论外固定,克氏针内固定,钢板内固定均是治疗方法但不同年龄段患者有其各自特点,治疗锁骨骨折时不要仅局限在锁骨,更要参考病人的综合情况才能有利其最终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是内科中常见病,也是《内科学》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的疾病,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8.2%,患者人数上千万,COPD主要累及肺部,使患者肺功能逐渐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同时亦可引起肺外器官的损害,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临床医师对COPD的认识不够深入,教科书内容滞后,特别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停留在教科书的抗炎、解痉、平喘等常规化对症治疗,使得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和预后不佳,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我院临床医学生就业主要面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基层COPD患者人数庞大,所以探讨COPD的规范化个体化药物治疗对临床医学生十分必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体化个体化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实践组和参照组。参照组(n=31)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践组(n=31)在参照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个体化心理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心理状态、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其中,心理状态、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用卡方检验。结果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践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心理、社会、生理、环境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实践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实践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状态躯体化、强迫症状、偏执、精神病性等9项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SAS和SD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