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下颌运动障碍情况。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收治的不同类型脑瘫患儿43例为观察组,其中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18例,痉挛型25例。同期选择佳木斯市某幼儿园就读正常儿童40例为对照组。采用《下颌运动功能测评调查表》观察、测评和记录儿童的下颌运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测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痉挛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下颌前伸运动下颌左右连续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痉挛型组相比,除下颌前伸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痉挛型组得分均高于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结论下颌运动障碍是脑瘫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音器官运动障碍,不同类型的患儿其下颌运动障碍的形式及严重程度也有明显差异。

  • 标签: 脑性瘫痪 下颌运动障碍 构音器官运动障碍 儿童
  • 简介:70岁的武大爷,连续发热一个月,始终没有查出原因。和普通发热不一样的是,发热前武大爷没有畏寒症状,只是稍有咽部不适,同时伴有头痛及明显的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体温最高超过39℃。一个月过去了,武大爷还是没有退烧,人也瘦了一圈,生病后体重下降了约5公斤。

  • 标签: 下颌运动障碍 颞动脉炎 老人 咽部不适 关节酸痛 体重下降
  • 简介:本文应用K-5R型MKG观察37例少年儿童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下颌边缘运动,息止颌位,CRO-ICO滑动的运动轨迹及开闭口运动及咀嚼运动的变化,得出少年儿童TMJD患者经正畸治疗后的稳定性、咀嚼运动的功能以及与肌肉的协调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和改善。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下颌运动轨迹 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对下颌运动轨迹的影响及咬合状态对数字化全冠修复体虚拟预调的影响。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招募10名个别正常研究生志愿者(男性3名,女性7名,年龄22~26岁),通过口内扫描获得其上下颌牙列数字化模型,重咬合状态下完成数字化颌间关系转移并利用下颌运动分析系统记录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下的下颌运动轨迹,标定3个下颌标志点(中切牙近中邻接点及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测量两种咬合状态下相同标志点牙尖交错位时的三维距离、对刃颌位时三维距离的矢状面投影以及侧方运动至上下后牙颊尖顶相对(尖对尖位)时三维距离的冠状面投影,分别采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各测量值与0的差异。利用Geomagic Studio 2015逆向工程软件,对左上中切牙及左下第一磨牙进行虚拟牙体预备,利用牙科设计软件通过复制法设计数字化全冠修复体,分别用轻咬合和重咬合下颌运动轨迹对修复体进行预调;分析预调后左上中切牙修复体舌面或左下第一磨牙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三维偏差(平均偏差和均方根),结果分为轻咬合组和重咬合组(每组左上中切牙和左下第一磨牙样本量均为10),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两种咬合状态下牙尖交错位时中切牙近中邻接点、左侧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的三维距离分别为(0.217±0.135)、(0.210±0.133)和(0.237±0.101)mm,对刃颌位时上述标志点三维距离的矢状面投影分别为(0.204±0.133)、(0.288±0.148)和(0.292±0.136)mm;尖对尖位时左侧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三维距离的冠状面投影分别为(0.254±0.140)和(0.295±0.190)mm,以上各测量值与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调结果显示,轻咬合和重咬合组左上中切牙全冠修复体舌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215±0.036)和(0.195±0.041)mm(t=3.95,P=0.004);左下第一磨牙全冠修复体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144±0.084)和(0.100±0.096)mm(t=0.84,P=0.03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对下颌运动轨迹均有影响,用重咬合下颌运动轨迹进行修复体虚拟预调可获得更接近预备前天然牙的舌面或面形态。

  • 标签: 咬合力 牙修复体设计 牙冠(假体) 下颌运动轨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颌角整形术中去咬肌和不去咬肌两种术式对下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下颌角肥大手术治疗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去咬肌组和不去咬肌组,其中去除咬肌12例,不去咬肌13例。对两种手术形式对下颌运动功能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下颌角整形 去咬肌 不去咬肌 下颌运动功能
  • 简介:本文通过选用下切牙区下颌运动的描记,探讨用FRI矫治器矫治安氏ⅡⅠ错,下颌运动的变化,发现型对下颌边缘运动具有引导作用,随着矫治后深覆的改善,运动轨迹随之改变;通过矫治使下颌运动轨迹重复性增加,说明下颌运动可作为一种功能监测手段,帮助分析、诊断、评价正畸疗效

  • 标签: 矫治器.功能 错 下颌运动
  • 简介:目的:应用下颌运动轨迹仪评价骨性Ⅲ类错He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下颌运动的变化。方法:对15例骨性Ⅲ类错He畸形需正颌手术病例和20例正常He对照组,采用ARCUSDigma下颌运动轨迹仪测定受试者最大开口运动,前伸及左右侧边缘运动距离,记录由计算机通过切牙运动模拟的双侧髁突的运动轨迹间的最大差数(MRC)。通过自身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比较,评价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下颌运动的变化以及髁突运动的对称性。采用团体t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患者除开口度外,其他运动距离均小于对照组,前伸运动差异显著(P<0.05);开口时MRC值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开口度及左侧运动距离下降,前伸和右侧运动略有增加:MRC呈上升趋势。术后6个月时,下颌运动距离均有所增加,除开口度外其余均超过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MRC小于术前水平且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性Ⅲ类错He畸形患者下颌运动水平与正常He存在差异.髁突运动对称性较差。正颌手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

  • 标签: 骨性Ⅲ类错He畸形 下颌运动轨迹 正颌外科 咀嚼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MJ)疼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特征。方法:选择单侧TMJ疼痛患者与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者各20名,测量并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开口度(OR)、双侧TMJ的机械疼痛阈值(MPT)和压力疼痛阈值(PPT)。结果:病人组VA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病人组开口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患者TMJ疼痛侧MPT、PPT均小于对照组同侧(P<0.05)。病人组TMJ疼痛侧与无痛侧之间的MPT及PPT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MJ疼痛患者对疼痛感觉较敏感,运动功能下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定量感觉测试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法与运动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手段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患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9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比例设为11。其中,观察组予以手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的手段治疗,对照组予以经皮神经的电刺激(TENS)与超短波进行治疗。结果比较组间各项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评分,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组间治疗后的复发率,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在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手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手段,能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法 运动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简介:下颌骨骨折在颌面骨折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下颌骨的髁突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下颌骨发生骨折时,会对颞下颌关节的骨组织及软组织造成直接及间接的损伤。本文就下颌骨骨折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选择早期、正确、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下颌骨 骨折 颞下颌关节
  • 简介:下颌骨缺损后的整复治疗,旨在重建骨的完整性,恢复其功能,矫正颌面矫形。利用自体骨移植整复下颌骨缺损,是目前最常用而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切取自体骨有增加患者痛苦的缺点,用以整复下颌骨大型缺损,每因塑形困难,效果往往不够满意,尚有不少病例,如切除下颌骨的恶性肿瘤(尤以儿童病例),则不宜立即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而异体骨移植

  • 标签: 下颌骨切除 下颌骨立即 切除下颌骨
  • 简介:为获得颞下颌关节下颌骨的应力分布提供更为有效的有限元模型。用Mimics10.0导入正常人的颌面CT建立其下颌各部位的有限元模型,通过CAE软件ABAQUS6.10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完整的下颌骨、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及后牙咬合状态下模型各部位应力分布等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关节盘高应力区主要集中在关节盘中带和后带,而关节盘各部分应力表现为关节盘颊侧应力高于舌侧,顶部应力高于底部,中带平均应力最大,后带次之,前带最小。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 髁突 缆索元 有限元 生物力学
  • 作者: 陈克难 姜俊岐 王珺林 孙玉春 郭传瑸 许向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分析健康成人下颌髁突运动包络面三维模型参数,为人工颞下颌关节窝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招募健康成年人34名(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包括少量校外人员,均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作为受试者,年龄(25.4±2.8)岁,其中男性9名,女性25名,采用下颌髁突功能面三维运动轨迹的推算模拟方法,获得研究对象的髁突运动包络面,进而分别获取髁突在下颌开口运动、前伸运动、侧方运动时的三维形态,测量包络面总面积、髁突在下颌不同运动中形成的三维形态面积及其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将受试者锥形束CT重建的头颅模型与髁突运动包络面模型配准,在Geomagic Studio软件内测量髁突前后径和内外径,包络面前后径、横径(前、中、后)以及包络面矢状角(包络面矫正矢状轴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使用SPSS 24.0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包络面总面积为(760±133)mm2,其中髁突在下颌开口运动中形成的三维形态面积占总面积的(63.3±15.2)%,前伸运动占(14.9±9.6)%,侧方运动占(21.8±13.3)%;髁突内外径为(19.8±2.3)mm;包络面前后径为(21.2±3.1)mm,包络面横径(前、中、后)分别为(20.6±2.4)、(20.4±2.4)和(22.0±2.6)mm,包络面横径比髁突内外径增大约2 mm。包络面矢状角为6.8°±6.2°,包络面横径(前、中、后)与髁突内外径均呈高度正相关(r=0.98,P<0.001;r=0.99,P<0.001;r=0.93,P<0.001),包络面总面积与髁突内外径、包络面前后径呈中度正相关(r=0.64,P=0.002;r=0.62,P=0.004)。结论髁突在下颌开口运动中形成的三维形态面积在包络面总面积中占比最大,包络面矫正矢状轴与正中矢状面呈一定角度,包络面横径比髁突内外径增大约2 mm,包络面横径(前、中、后)与髁突内外径均呈高度正相关。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 颞下颌关节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辅助设计 成年人(19-4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运动疗法结合火针治疗用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中选择60例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针刺运动干预,实验组联合火针治疗,分析相关指标。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下颌偏斜患者颞下颌关节对称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成人下颌偏斜患者45例,均给予SPECT-CT检查,观察各部位放射性强度结果,并对聂下颌关节对称性情况观察。结果放射性强度观察,各部位包括下颌升支、下颌角与髁突等,偏斜侧强度与对侧强度比较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下颌关节对称性变化观察比较,髁突前倾斜面倾斜角、髁突前斜面长度与髁突前后径等双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如髁突内外径、髁突后斜面倾斜角度、髁突后斜面长度以及髁突高度等双侧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在成人下颌偏斜患者中,偏下侧与对侧有一定形态学差异,应作为临床诊疗的参考。

  • 标签: 成人下颌偏斜 颞下颌关节对称性 骨显像
  • 简介:目的研究正常颞下颌关节音的特点及关节音产生时相应下颌位置,探讨正常关节音产生的机理。方法按照纳入标准从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选取26名个别正常殆青年人,应用BioPAKVI颌分析系统(BioJVA颞下颌关节振动分析仪和BioEGN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对最大开闭口运动时产生的关节音与产生关节音时下颌所处运动轨迹中的相应位置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个别正常殆青年人的颞下颌关节音频谱图呈单峰.振幅和频率四分数位区间分别为0.40~1.08Pa和48-91Hz.左右侧颞下颌音振幅和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别正常殆受试者行开闭口运动产生关节音时下颌多处于开口阶段。相应下颌位置比值为74%±15%.显示正常颞下颌关节音产生于下颌运动矢状面开口轨迹距牙尖交错位74%±15%最大开口距离处。结论正常颞下颌关节音振幅和频率呈偏态分布.双侧无明显差异.正常颞下颌关节音产生时下颌处于开口运动轨迹的中下段。

  • 标签: | 颞下颌关节音 下颌位置
  • 简介:摘要目的下颌骨角区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区域之一1,本文就我科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所遇到的下颌骨角区骨折的好发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分析。方法收集在我科临床诊疗过程中患者下颌骨角区骨折的X片中,常可见到该区伴有不同程度阻生的第三磨牙存在,对此已有学者进行研究报道2。结果近年来就我科收治的25例下颌骨角区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总结,以供各位同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参考。讨论探讨患者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临床解剖因素对下颌骨角区骨折发生的影响。

  • 标签: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下颌骨角区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穿颊器手术治疗下颌角及下颌升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下颌角及下颌升支骨折患者27例进行手术治疗,先在口内切口,再在骨折处对应的颊部作小切口,使用穿颊器穿通至骨面行骨折内固定术。结果除2例患者咬合关系稍差外,其余25例患者咬合关系良好,开口度型正常,无面神经损伤,面颊部无明显疤痕。结论使用穿颊器手术治疗下颌角及下颌升支骨折,术后面型及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穿颊器 手术治疗 下颌角及下颌升支骨折
  • 简介:下颌关节解剖生理和功能的复杂性、颞下颌关节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以及老年人生理和病理的特殊性,构成了老年颞下颌关节疾病及其诊治的困难.老年人颞下颌关节、下颌骨以及口颌系统肌肉都会发生增龄性改变,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的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诊治都与年轻人有所不同,本文对此进行介绍.

  • 标签: 老年人 颞下颌关节疾病 损伤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