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房缩小整形术治疗中重度乳房肥大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整形外科对19例女性患者(年龄18~54岁,平均36.2岁)38侧肥大乳房,以Robbins的垂直下术式为基础,结合乳房血供、神经等解剖学进展,进行乳晕设计、位置等改进。结果19例38侧肥大乳房缩小整形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乳头乳晕血运障碍,乳头乳晕感觉正常,乳房外形效果满意。术中切除乳房组织量每侧385~1 525 g,平均570 g。术后随访6个月至8年,术后的倒T形瘢痕,均未出现增生性瘢痕,除2例肤色较深术后瘢痕色素沉着比较明显外,其余17例效果均满意。1例患者术后双侧乳头乳晕位置偏高,其余18例患者对乳头乳晕位置及形态表示满意。结论该术式可切除乳房组织量较大,乳头乳晕复合体血供稳定,是治疗中重度乳房肥大症切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乳房 乳房成形术 下蒂瓣法 乳房缩小整形术 乳房肥大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后双扩张皮在耳廓再造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全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一期行扩张器置入,二期采用耳后双扩张皮覆盖耳支架,耳后筋膜包裹耳支架外耳轮,联合耳后上极游离植皮重建耳廓。患者于术后1、6个月及三期手术前进行复查,由两名未参与手术的初级医生在患者三期手术前复查时对其再造耳廓形态进行评价,如有分歧,则由上级医生进行最终评价,评估结果分为好、中等、差。结果共纳入46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49只耳),男36例(39只耳),女10例(10只耳),年龄6~23岁。其中3例患者(3只耳)术后5 d拔除引流管时双扩张皮下有积血,经负压抽吸和换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43例(46只耳)再造耳形态评价为好,患者双侧耳廓大小和位置对称,再造耳廓三维结构完整、清晰,形态良好,色泽均一,瘢痕位于耳后发际线处,位置隐蔽,可被头发遮盖,乳突区色泽佳;3例(3只耳)再造耳形态评价为良,术后5 d拔除引流管时有积血,经负压抽吸及换药后完全成活,未见耳支架感染及外露。结论耳后双扩张皮血运可靠,再造耳廓形态自然,瘢痕隐蔽,皮肤色差小,是耳廓再造时包裹耳支架的良好选择。

  • 标签: 先天性小耳畸形 耳廓再造术 外科皮瓣 软组织扩张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指背筋膜或者腹部带修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随机数表),各50例。研究组采用指背筋膜修复术治疗,参照组采用腹部带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以及患者手指功能。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两点辨别试验距离短于参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指耐磨率高于参照组,手指屈伸功能受限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指背筋膜修复术治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降低手指屈伸功能受限率。

  • 标签: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术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
  • 简介:目的研究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部各成分对皮血运的影响。方法16只豚鼠,应用活体超大面积隐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切取后美兰灌注,平均动脉压灌注10分钟,观测染色面积和着色度,根据正交设计原理对部成分进行了五因素、二水平L16^215正交实验和分析。结果隐神经伴行动脉、静脉及其交互作用对染色面积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皮肤、深筋膜、皮神经、皮神经营养血管网的2~5部分对染色面积的影响无显著意义。结论隐神经伴行血管及其皮支是该皮的营养血管,皮肤、深筋膜、皮神经、皮神经营养血管内的2~5部分对皮血运的影响无显著意义,

  • 标签: 隐神经 血管蒂 血运 岛状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 深筋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001年1月~2010年4月,采用阴囊正中带形成形矫治复杂尿道裂22例,一次成功率95.46%。并简要介绍了三种术式的适应证和提出此手术是一项复杂的系列工程等问题。

  • 标签: 尿道下裂带蒂皮瓣成形矫治
  • 简介:目的总结岛状皮修复手部创面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面积,对74例手部创面采用90块不同的岛状皮修复.结果71例皮完全成活,3例皮远端部分坏死,其中1例需再次手术治疗,2例经换药愈合.结论采用岛状皮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可靠、疗程短;为提高成功率需严格掌握各皮的适应证.

  • 标签: 带蒂岛状皮瓣 修复 手部创面 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血管皮转移术后的护理方法,通过对60例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皮转移术,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护理包括皮的护理、供皮区的护理、抗凝药物的正确应用及功能锻炼。结果皮愈合良好。结论全面精心的临床护理是带血管皮转移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外伤 带蒂血管皮瓣转移术 护理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评估了网膜在伤口裂开的高危复杂脊柱重建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5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临床和影像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病例资料为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49岁(范围为31~67岁),所有患者脊柱重建术中由于明显的软组织缺损或急性脊柱感染均采用网膜覆盖,

  • 标签: 脊柱重建术 伤口裂开 带蒂 临床研究 软组织缺损 病例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动研究在腹部带修复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腹部带修复术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基于行动研究法制定腹部带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康复方案。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断术后7d、1个月的肩关节、肘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动研究法制定腹部带修复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方案,可有效促进患者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行动研究法 腹部带蒂皮瓣 早期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腹壁动脉穿支皮(DIEP)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8月-2017年2月,对41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即刻或二期应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DIEP行乳房重建,患者年龄27~49(34.5±2.7)岁。22例为一期乳腺癌术中即刻乳房再造,19例为乳腺癌术后二期乳房再造。术后规律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本组共切取移植41例游离双侧血管DIEP,包括12例外侧支型、9例内侧支型和20例内、外侧型,皮长(24.5±0.5)cm、宽(10.8±2.8)cm、厚(5.5±0.4)cm,血管长度为(12.5±0.6)cm。皮平均重量为565(365~1 050)g。受区血管组合包括:①胸廓内血管近远端18例。②胸廓内血管近端加胸外侧血管11例。③胸廓内血管近端加胸背血管8例。④胸背血管加胸外侧血管4例。为进一步促进皮静脉回流,有3例额外将腹壁浅静脉与受区胸肩峰静脉吻合。所有皮均一期顺利成活,无边缘坏死或感染发生,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良好。本组获随访平均15.8(12~5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腹部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受限,腹直肌肌力5级。结论游离联体双侧血管DIEP是一种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安全可靠且效果满意的选择方案。

  • 标签: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重建 乳腺癌 联体穿支皮瓣
  • 简介:目的报道带骨间前动脉背侧支血管的头状骨移位术与以桡动脉茎突返支为的桡骨植入术联合应用治疗月骨晚期缺血性坏死的结果。方法对46例患者行坏死月骨摘除头状骨带移位后以血管植入填塞头状骨空隙。结果术后随访16~48个月,平均21.5个月,43例腕痛完全消失,3例明显缓解,握力平均达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范围达健侧的75%。结论两种术式的联合应用对Ⅲ、Ⅳ期月骨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

  • 标签: 治疗 月骨 骨瓣植入 血管蒂 坏死 联合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腹部带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手外伤腹部带术的患者,给予心理、患肢灯烤、血运观察、皮肤、皮等护理。结果所有手外伤行腹部带术的患者,手指皮均成活,效果满意。结论密切观察手外伤患者的腹部带,解决各项护理问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手外伤 腹部皮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腘动脉外侧皮支单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3月—2020年6月东莞市长安新安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手足皮肤缺损伴肌腱、骨骼外露患者21例,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6~65岁(平均37.8岁)。手部创面8例,足部创面1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5 cm×5.5 cm~10.0 cm×14.0 cm。观察患者术后皮成活情况,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颁布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评价标准评估患者皮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笔者参考皮功能7项检查制定的皮外观功能10项检查表进行皮外观功能综合评价。结果21例患者术后皮全部成活。采用腘动脉外侧皮支单游离移植修复13例、腘动脉外侧皮支联合腓动脉穿支双游离移植修复8例,皮切取面积4.0 cm×6.5 cm~10.0 cm×16.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随访6~36个月,皮质地良好,厚薄适中,两点间辨别觉13~25 mm;皮外观功能综合评价:优7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小腿供区无功能性影响。结论腘动脉外侧皮支单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游离移植修复手足创面,皮血供有保障,成活率高,是修复手足软组织创面的有效术式之一。

  • 标签: 外科皮瓣 腘动脉外侧皮支 腓动脉穿支皮瓣 手足软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部筋膜对大鼠肋间后动脉穿支成活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B 2组,每组25只。于每只SD大鼠右侧背部设计并切取以肋间后动脉穿支为的皮,大小为10.0 cm×2.5 cm,A组保留穿支及其周围2.5 cm×1.0 cm的筋膜组织,B组仅保留穿支,尽可能剔除穿支周围的筋膜组织,最后均将皮原位缝合。观察术后2组皮成活情况,并计算皮成活面积百分比;切取2组皮组织行HE染色,于光镜观察标本血管生成情况,并应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统计术后第7天HE染色切片中的血管密度,测量并计算血管直径及血管壁厚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组皮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细胞珠蛋白(CYGB)表达的情况;蛋白质印迹检测2组皮组织中HIF-1α和CYGB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皮术后成活良好,B组术后7 d皮远端缺血坏死,A组皮成活面积百分比为96.19%±0.65%,高于B组的88.97%±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结果显示,2组皮组织均可见新生血管,A组新生血管多于B组;A组血管密度、血管直径、血管壁厚度分别为(7.77±0.92)条/mm2、(65.23±14.62) μm、(10.49±1.99) μm,均高于B组的(5.82±0.85)条/mm2、(40.61±7.78) μm、(6.27±2.63)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A组HIF-1α表达高于B组,并逐渐趋于稳定;A组和B组CYGB表达于术后第7天达到高峰。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术后第1、3天A组中HIF-1α表达量高于B组(P均<0.01),于术后第5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术后第5、7、9天B组中HIF-1α表达量高于A组(P < 0.01),直至第9天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术后第3、5、9天A组中CYGB表达量均高于B组(P<0.01),A组和B组CYGB表达量均于术后第7天出现峰值。结论大鼠肋间后动脉穿支切取时在部保留部分筋膜,可提高皮成活面积,可能是其中的HIF-1α的表达稳定及CYGB的表达上调所致。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蒂皮瓣 筋膜 低氧诱导因子-1α 细胞珠蛋白 SD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唇沟带联合局部翻转瘢痕修复鼻翼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6例不同原因造成鼻翼全层缺损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5~39岁,平均32岁。用鼻唇沟带覆盖,联合缺损鼻翼局部瘢痕翻转做衬里修复鼻翼全层缺损。术后观察皮血运情况及远期鼻翼修复效果。结果6例患者转移皮均成活,其中1例患者翻转瘢痕远端出现少许坏死,经局部换药及清痂后愈合良好。随访6~12个月,重建的鼻翼大小、质地、颜色与健侧相近,鼻孔形态良好,鼻腔无通气障碍,供区可见线性瘢痕,无明显皱褶、臃肿等,患者对外观满意。结论鼻唇沟带联合鼻翼缺损局部瘢痕翻转做衬里,结合较韧翻转瘢痕的支撑,是一种修复鼻翼全层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鼻翼缺损 瘢痕组织瓣 鼻唇沟皮瓣 衬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