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精液中白细胞对精液各主要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20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遵循世卫组织人类精液实验室手册的相关要求,检测患者精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及精液各主要参数,分析白细胞含量对精液各主要参数的影响。结果:按照世卫组织人类精液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规定:精液中的白细胞数量≧1×106个/ml时就可判定为白细胞精子症。参与研究的200名患者中有48人检测的结果显示白细胞数量≧1×106个/ml,将他们设定为白细胞精液组[1],其余人的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数量≦1×106个/ml,将他们设定为非白细胞精液组。白细胞精液组患者平均精液量低于非白细胞精液组(P<0.05)。白细胞精液组患者精液粘稠度均值高于非白细胞精液组(P<0.05)。白细胞精液组患者精液液化时间均值长于非白细胞精液组(P<0.05)。白细胞精液组患者精液的活动率、密度、PR百分率以及精子正常形态率均低于非白细胞精液组(P<0.05)。结论:精液中的白细胞含量能显著影响精液的质量,男性不育与其精液中的白细胞含量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经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分型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证实的四倍体部分性水泡状胎块,对其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了描述,并对此类病变的诊断思路、发生机制以及风险分层进行了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染色体多态性与精液质量及生殖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29例男性的精液质量和染色体核型结果,按精子浓度和活力分为4组:少精症伴活力异常组(A组)552人,少精症伴活力正常组(B组)511人,精子浓度正常活力异常组(C组)595人,精子浓度正常活力正常组(D组)671人。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评估4组染色体多态性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329例男性中,多态性230例,正常核型2099例。4组中inv(9)、Yqh-和inv(Y)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2,P=0.002;χ2=22.683,P<0.01;χ2=17.331,P=0.001);其他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间比较显示,A组的inv(9)、Yqh-和inv(Y)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inv(Y)的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χ2=4.538,P=0.033)。这三类多态性在B组、C组和D组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评估这三类多态性男性与正常核型男性的精子参数,将所有inv(9)、Yqh-和inv(Y)男性作为多态核型组,按配对秩和Wilcoxon Rank相关1∶1严格匹配111例正常核型男性为正常核型组。两组精液参数比较显示,精子浓度、前向活动率和总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29,P=0.003;Z=2.580,P=0.010;Z=2.048,P=0.041);而两组的总精子数和形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态核型组(5.48%)与正常核型组(5.62%)的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inv(9)、Yqh-和inv(Y)与少精症伴精子活力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对生殖结局无明显影响。在精子浓度正常时,inv(Y)与精子活力异常存在相关性。应重视评估inv(9)、Yqh-和inv(Y)对精子浓度及活力的潜在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收集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标本并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精液质量分析,了解不育症患者精液细菌感染率、菌群分布特征及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408例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经临床诊断为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液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病原菌经VITEK 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鉴定仪、VITEK MS质谱仪鉴定,并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对精液质量常规进行分析。结果408份不育症精液标本共分离出195株细菌,分离率为47.79%。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8.21%(133株),以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占28.71%(55株),以肠杆菌目细菌为主,分离率较高的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各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精子存活率、正常精子形态、畸形指数、总活力、前向百分率及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细菌培养以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较高,超过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其中无乳链球菌分离率最高;阴道加德纳菌分离率也占很大比例;各主要细菌感染组中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阴道加德纳菌、解葡萄糖苷棒状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精液质量常规各主要参数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应该加以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数目为近二倍体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通过常规G显带技术检测骨髓染色体为近二倍体NB患儿的一般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危险度分组、原发瘤灶部位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和近期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纳入43例符合诊断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16例;亚二倍体组14例,超二倍体组29例;中位年龄35.5个月。43例患儿均为国际神经母细瘤分期系统(INSS)Ⅳ期高危组,原发瘤灶多位于腹膜后肾上腺区域(83.7%,36/43例),瘤灶最大直径多>10 cm(53.5%,23/43例),且就诊时常伴2个及以上部位转移。染色体核型方面,14例亚二倍体组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1~45条,以45条染色体核型最多见,共9例(64.3%);29例超二倍体组患儿中,以47条染色体核型多见,共11例(37.9%)。肿瘤标志物:41例(95.3%)患儿初诊时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升高,25例(58.1%)>370 μg/L;42例(97.7%)患儿乳酸脱氢酶(LDH)升高,亚二倍体组患儿LDH均>500 U/L,其中1例>10 000 U/L。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MYCN基因9例(20.9%)扩增。治疗及预后情况:43例患儿化疗总疗程为1~12个疗程;19(44.2%)例患儿进行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1例(46.5%)患儿进行术后或自体移植后放疗或间位碘代苄胍治疗;28例患儿出现疾病的进展或复发,中位进展时间为13.8个月,15例(34.9%)死亡。亚二倍体组14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14.9个月(2~38个月),12例出现进展或复发,7例死亡。超二倍体组29例患儿中位随访20.0个月(8.1~51.6个月),其中16例进展或复发,8例死亡。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显示,43例患儿3年预计无事件生存(EFS)率为18.4%,其中亚二倍体组17.1%,超二倍体组29.8%。结论近二倍体NB患儿多为年龄18个月以上的Ⅳ期高危组患儿,就诊时均有2个及以上部位转移,3年预计EFS率为18.4%,其中亚二倍体组预后更差。
简介:摘 要:艺体生,高考大军中特殊的一部分群体,如何利用短暂的时间高效的完成数学学科的复习?老师们不但要做好教学设计,抓好集体备课,合作共赢,而且要注重一轮复习与二轮复习知识方法策略的合理安排,同时注意学生思想变化,确保高效完成复习任务。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精液分析中精子存活率检测的作用。方法 选取由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男性不育患者参与本次研究,研究期间患者均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常规分析动态和检测精子存活率,并对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有43例精子总活力≥40%,其精子存活率≥58%(90.46±3.41)%;有57例精子总活力< 40%,其精子存活率≥58%(81.68±7.25)%;另外3例精子存活率< 58%(35.33±14.17)%。结论 : 通过检测临床男性的精子存活率,特别是CASA提示的精子活力降低的精子样本,可以判断精子存活率是否降低甚至死精子综合征,为进一步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