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梦境是贯穿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南宋文学的一种审美意识,其背后的悲剧精神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底色”。它指的是自“庄周梦蝶”、“华胥梦”、“黄粱一梦”、“南柯梦”以来的创作母体,是虚实相生手法的集大成者,代表了作者在现实中未遂愿望的延迟满足,或者是对未来或者是政治时局的隐晦暗示。在这种“梦”前提下,文学作品中主角的人格力量和抗争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的消解,因为在梦醒之后现实之中毫无痕迹,但是其中真实存在过的独立精神,却常常凸显出那些含梦的文学作品的淡淡悲剧色彩,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中国古典戏剧中,以梦境入剧,感慨政治时局和个人命运的作品并不在少数。《牡丹亭》作为其中代表,梦境或者是类似的时空表现艺术贯穿全剧始终,为梦境的悲剧精神注入了更凝重的内涵,其对男女真爱的歌颂和对封建束缚的批判,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梦境题材的新的高峰。
简介:摘要:随着汉末魏晋时期羌族的内迁和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推进,中国北方进入民族大融合阶段。本文介绍了荔非羌族在北朝时期的迁徙及融合历史,阐述了当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艺术特点。荔非造像碑的描述与铭文体现了佛教文化在北朝的精致和繁复特征,以及荔非家族的社会影响力。这一发现对研究北朝时期的造像艺术、书法艺术及民族融合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金石文献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之一。金鸡寺作为怒江州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其馆阁、祠殿及附近的各类碑刻、石刻进行保护和利用,对研究怒江州宗教发展、文化交流、民族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 要:夏鲁寺壁画艺术丰富精美、特点突出,是西藏佛教寺院壁画中时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在西藏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夏鲁寺壁画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画像世俗化的现象,有着各种不同的特征,本文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铺壁画,从人物图像、服饰造型、色彩等几个方面对夏鲁寺壁画中的世俗人物画像进行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