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国著名法史学家杨鸿烈先生曾对中华法系作了如下论述:“中华法系者,盖指数千年来支配全人类最大多数,与道德相混自成一独立系统且其影响于其他东亚诸国者,亦如其在本部之法律制度之谓也。”唐律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它代表了中国古代立法的最高成就。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唐律疏议》这部法典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许多国家的学者发表了众多研究成果,对现存《唐律疏议》的制作年代、版本流传、立法思想、条文内容等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但是到目前为止,法史学界对于现存的元代刊本《唐律疏议》究竟是永徽四年(653年)的《永徽律疏》还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开元律疏》仍存在着重大分歧。值得庆幸的是,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西北敦煌的藏经洞发现了部分唐律、律疏的残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那等地又发现了一些唐律、律疏的残卷。
简介:1931年,日本学者仁井田陞、牧野巽发表长篇论文《〈故唐律疏议〉制作年代考》,提出现存《唐律疏议》不是制定于永徽四年(653年),而是制定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新说。新说发表后,日本学界震动,并很快接受,成为定论。1978年以来,仁井田陞、牧野巽的新说也引起中国学界的空前关注,但与日本相反,不是广为人们所接受,而是受到了强烈质疑,杨廷福、蒲坚等各自撰文予以反驳。不过,检讨中国学者的回应,我们发现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甚至仁井田陞、牧野巽在论文中涉及的某些问题都根本没有触及。《唐律疏议》的制作年代是可以讨论的,其他学术问题也是可以讨论的,但任何讨论都需要恰当的方法,严密的逻辑和过硬的证据,而在这些方面,我们中国学者还需要加油。
简介:刘俊文教授《〈唐律疏议〉笺解》致力于法律典籍整理与法制史相关内容的整合研究,是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必读书。由于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疏误。法律典籍整理研究工作,要特别注意制度变迁、历史文化知识背景、版本选择和编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简介:<正>在法学界,"司法"或许是一个带有宏大叙事色彩的概念,涉及面广而内容庞杂往往是"司法"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也是迄今没有出现成熟的所谓"司法学"学科的主要缘由所在。其实,我更主张对司法理论采取分论式的、解剖麻雀式的研究,研究司法的微观问题也同样可以出大成果。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就"监狱的诞生"问题撰写的《规训与惩罚》一书,绝对堪称20世纪人类最杰出的学术著作之一。用随笔式的语言梳理"司法"的关键词,其实也是司法理论研究、法学研究的一种有益的尝试。笔者试图对司法的若干关键词陆续进行梳理,但愿能为读者"了解"和"理解"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司法"的"庐山真面目"拓开一脉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