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与西方哲学家由于要限制社会中的贫富差距、改善处境较差的社会成员的生存状况而讨论正义问题的初衷不同,俄罗斯思想家却是鉴于平均主义民族心理在俄罗斯的根深蒂固和平均主义社会思想在俄罗斯的广泛传播而讨论正义问题的,因此,俄罗斯思想家的正义观总是透露着对人的个性和独特性的凸显与强调。作为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伊万·伊里因(1883-1954)对正义思想的表达鲜明地体现了俄罗斯正义思想这一独特性。伊里因的正义观以其精神哲学为基础,着重于强调人的独特性,提出作为差别化艺术的正义思想,由此表达出一种批判平均主义、强调要尊重人的个性和独特性的社会建设方向。相较于西方的正义理论,伊里因的正义观不失为讨论正义问题的另一个面相,同时,对于我们远离平均主义的误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简介:托尔斯泰是一位有着强烈死亡情结的作家,多数评论家及托尔斯泰的研究者都认为1880年是其创作的分水岭。他从《三死》中惧怕死亡、逃避死亡的生命观发展成《伊万·伊里奇之死》中用爱来驱散死亡的阴影、以爱为基础的生命观,这种转变对他的以博爱为基础的幸福学说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简介: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文学传统的民族,而这种传统的形成及其代代传承,很大程度上在于她注重从中小学起就着力培养年轻一代的文学兴趣和文学素养。俄罗斯为世界人民贡献出了一大批堪称泰斗的一流作家和作品,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高尔基……这些在世界文坛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从小即为娃娃们耳熟能详,他们的经典作品,也是中小学生从小熟谙的必读书目。而我们在这篇文章中所要关注的一位同样优秀的俄罗斯作家伊万·布宁,与上述经典作家相比较,则是在苏联_俄罗斯中学文学教学领域经历比较特殊、也比较坎坷的一位。伊万·布宁在俄国内文学界的命运确可谓一波三折。早在十月革命以前,布宁就以短篇小说《安东诺夫苹果》、诗集《落叶》等优秀作品在文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十月革命以后至斯大林时期,由于大一统文艺政策的推行,意识形态成了作家和批评界所必须遵循的最高纲领,白银时代流派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逐渐为一种话语独霸天下的局面所取代。教育界的情形也大致相同,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被无限拔高,文学作品的教学成了历史进程甚至阶级斗争的简单图解,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和对作品进行语言和风...
简介:纵观20世纪俄罗斯历史,共出现三次大的侨民浪潮,其中当属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出现的第一次移民浪潮的文学成就和影响最大。一些侨民作家客居在欧洲的柏林、巴黎、布拉格等大城市,从事写作以及与文学相关的活动:组织及参加文学社团、创建出版社、发行报纸和兴办刊物。他们以其特有的视角表达对革命时事的看法、对俄罗斯传统文化的眷恋,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其中伊·谢·什梅廖夫属于颇有成就的侨民作家之列,他同时也是著名的政论家、东正教思想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什梅廖夫曾和布宁、梅列日科夫斯基一起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鉴于目前我国对这位知名作家了解的还很不足,本文尝试梳理和介绍什梅廖夫生平及其创作,分析其主要作品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简介:他不在乎是什么样的亮光,只要有光。起初在一轮轮近乎击剑比赛的搏斗与躲避中,他以为她害羞,或者对身材不好意思,两三年后,经过了她种种的要求、谈判、协议、皱眉、崩溃、甜美、撒娇、胁迫、提醒、暗墨色的生活考验之后,在一个夏天闷热的傍晚,她靠在家里的沙发上,说很累了,手指灵巧地跷起,电话屏幕上下滑动,找当晚她愿意去的餐厅。大多数餐厅真是不堪忍受,最近格外流行黑黢黢色调的装修,或许是想要仿效工厂式的艺术空间,却更像年久失修的庙宇,而且工厂与艺术恰恰是两样让人缺乏食欲的事物,这阵风潮恐怕很快会过去吧!想到要出去就觉得烦,然而非得出去不可,不然又能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