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初,由于庚子赔款中国负债累累,面对高息巨额赔款及与之相应的利权丧失。《京话日报》率先发起国民捐运动。关于这一运动,至今尚无专文论述,仅在一些新闻史及传记中被简略提及。而此次运动,在《京话日报》中所占分量之重、在社会上影响之深、波及范围之广不容忽视。基于此,本文拟对此运动的发起、经过及影响作一阐述,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 标签: 《京话日报》 20世纪初年 庚子赔款 新闻史 国民捐运动
  • 简介:清末北京白话文报纸《京话日报》有一个“儿童解字”栏目。这个栏目继承和发展传统蒙学中的汉字教育,在切实帮助当时下层社会民众和儿童少年学习应用汉字的同时,进行爱国维新的宣传教育,体现了“开启民智”的办报宗旨。“儿童解字”是百年之前具有特色的汉字启蒙教材,值得研究。

  • 标签: 《京话日报》 “儿童解字” 汉字教育 启蒙文化 爱国维新
  • 简介:本文使用语音格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擦音空间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关参数进行归一化和相对化,提出了擦音的G值和D值,并对北京话的5个清擦音重新进行了分析。通过擦音格局分析看到,北京话的5个清擦音相互之间具有较为清晰稳定的位置关系,擦音[s]与[X]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摩擦性质,共同构成了擦音格局的极限范围。擦音格局分析能够清楚地展示擦音的声学特性与生理特性。

  • 标签: 北京话 擦音 语音格局
  • 简介:清朝,满族人统属满洲八旗,故通常称之为“旗人”、“旗族”①“在旗”,北京的满族人又称“京旗”。老一辈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旗人的北京话说得最地道、最悦耳动听。胡适说:“旗人最会说话,前有《红楼梦》,后有《儿女英雄传》,都是绝好的记录,都是绝好的京语教...

  • 标签: 清末民初 旗人 社会小说 《北京》 《儿女英雄传》 辛亥革命
  • 简介:在传统中国的家族伦理和社会心态下,家庭"虐待"并非是"可视"的。这是因为施暴者在伦理和法律上的优势地位,使众多当今被视为虐待的行为在当时看来只不过是维持家庭日常运作不可缺少因而也是合乎情理的"督责"。此类行为即使超出了情感上可以认同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也会被认为是"家务事"从而被排除在日常的司法管辖范围之外。直至近代以来,随着西式的家庭观念以及法治观念在中国的散播,"虐待"开始成为法律所必须检讨的一个问题。于是,对这一时期"虐待"的公众观感和法律规范的考察,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在梳理1914~1917年间《京话日报》中所出现有关"虐待"报道的基础上,分析其中所隐含的民众态度和舆论转向,随后通过对比清末法制改革之前与之后法律对于相关问题的文本规定以及司法实践,试图发掘出国家对于此类"家务事"的态度变化及其程度;最后,我们将试图从更深层的时代背景中挖掘出这些态度的社会基础,同时指出各种意识之间的冲突与交融。

  • 标签: 家庭暴力 虐待 弱势群体 法律文化 社会意识
  • 简介:京话》是《论语》杂志的一个重要栏目。对于《京话》作者的身份,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作者是王漱芳的妻子姚颖,另一种认为作者是王漱芳。根据对不同叙说的考辨,可以认定《京话》作者为王漱芳。作为国民党政府高官,王漱芳在写作政治批评性的文章时借助笔名来隐瞒身份,这一行为折射出思想统制时代知识分子议政的欲望与言说的艰难。

  • 标签: 《京话》 作者身份 姚颖 王漱芳
  • 简介:近来影视荧屏上一股复古潮流汹汹涌动着,中国封建王朝古装戏尤其是表现大清王朝的,正如火如荼、长盛不衰。上自皇帝(《雍正王朝》、《康熙王朝》)下至平民(《大刀王五》);从清官(《宰相刘罗锅》、《铁嘴铜牙纪晓岚》)到贪官(《魂断紫禁城》);从《大宅门》演到《大清药王》,闹轰轰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是围绕着北京城演绎着各种悲欢离合的故事。

  • 标签: 《康熙王朝》 《宰相刘罗锅》 《大宅门》 古装戏 《雍正王朝》 影视
  • 简介:“晋西事变”爆发之前,晋西北和晋西南根据地都是抗日军队与国民党顽固军队并存,抗日政权与顽固政权并存的局面,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受到了种种限制,有时还要遭遇顽固势力的骚扰。晋西事变以后,在晋西南地区,中共党组织活动由公开转为隐蔽;晋西北地区则成了中共领导的统一的抗日根据地,边区的新闻出版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标签: 《晋绥日报》 《抗战日报》 新闻出版事业 抗日政权 西南地区 中共领导
  • 简介:回眸2011年的中国话剧,虽然原创剧目的整体水准仍待提高,但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下,剧目的演出总量正持续增长。话剧不仅在京沪等一线城市频繁上演,而且活跃于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多个省区。总体看来,经典、保留剧目的演出依然占据主导优势,市场化的民营戏剧也显现良好发展趋势。本年度,戏剧节、演出季、邀请展演明显增多,国外剧团频频入境,争相亮相,

  • 标签: 话剧演出 综述 北京 原创剧目 文化大发展 中国话剧
  • 简介:对老北京人来说,普通话是“官话”,北京话是乡音。对没到过北京的人来说,不少人觉得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不要说普通人会有误解,就是研究语言的学者,要把二者的关系说清楚,电要费不少气力。

  • 标签: 北京话 普通话 研究语言 北京人 普通人 乡音
  • 简介:本文在北京口语语料库的基础上,描写了北京话情态副词"横是"及其变体形式"横"的来源和用法,并讨论了"横是"的语用功能及其在北京话中的使用情况。

  • 标签: 北京话 “横是” “横” 来源 语用功能
  • 简介:<正>0.1轻声音节的异变,除了元音弱化外,还有其他异变,如增音、减音、脱漏等。有时一个音节一变再变,变成了相差很大的另一音节。例如“促掐”见元曲《生金阁》。《桃花女》作“促恰”,《醒》七十作“促揢”。在明清文学作品里一般写成“促狭”《西》三十二作“捉狭”,北京无此音,语音显然已经发生异变。

  • 标签: 轻声音 异变 北京话 文学作品 音节 北京口语
  • 简介:文章讨论北京话的重音,认为北京话虽然不是英文类stress-timed的语言,但也是一个重音语言;它是以音节节律为单位实现轻重且直接影响词法和句法的重音语言。文章从音节、音步、韵律词、动词短语,时态短语、句标短语等不同的语法层级,说明北京话在各个层级上,都表现出重音的作用和特征。文章最后提出,分层级地研究北京话的重音,不仅可以深入对北京话的认识,而且还可以发展韵律学、韵律构词学和韵律句法学的理论,以便深入发掘我们以前从未发现过的新现象。

  • 标签: 北京话 词重音 核心重音 对比/强调重音 语调重音 韵律句法
  • 简介:一、引言北京话中的儿化韵是一个特殊的现象,许多语言学家都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但它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随着AlanPrince和PaulSmolensky的《优选论》(OptimalityTheory)的问世,一些语言学家利用该理论对不同语言...

  • 标签: 制约条件 儿化韵 北京话 优选论 输出形式 儿化音节
  • 简介:给世博“拍”张靓照。世博这天看了《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其实,前几期我们就介绍给大家过了),翻开书,是一张大灰狼日报。大灰狼日报上说,小猪才是引起灾难的罪魁祸首。小猪日报上呢?当然写满了大灰狼的坏话。世博发现,不同人办的报纸,说法都不一样。他决定自己办一份报纸,发布一些消息。可是世博觉得纸做的报纸太没意思了,下雨天还会被打湿,想开发点新型材料。什么材料好呢?

  • 标签: 日报 报纸 材料 消息
  • 简介:“既然报纸上都说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张美美爸爸说。张美美妈妈做生意,立即去订购了一批羽绒服,由于天气还很热,羽绒服的价格非常低。第二天的夜里,天气果然变冷。

  • 标签: 《明天日报》 小学 阅读 语文教学
  • 简介:本文追溯杜斌丞在《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合刊中的作用,分析《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的报道倾向、舆论策略和重要贡献。《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是上世纪40年代西北民间报刊的杰出代表,是国统区进步舆论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 标签: 《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 杜斌丞 历史 地位
  • 简介:“文艺是时代的晴雨表”,1958年,是新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年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席卷全国,如火如荼。中国作协向全国的作家呼吁,“六亿人民的社会主义大跃进的高潮已到,人人兴奋,个个当先,随时随地出现奇迹。一天的奇迹就够写成许多部史诗、戏剧和小说的。作家、理论家、翻译家同志们,我们怎能不高兴、不狂喜,不想变成三头六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双管齐下,快马加鞭,及时报道、及时歌颂,鼓舞更大的干劲,叫前人所不敢梦想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个分钟,都实现在我们眼前。没写过诗的,试试看;诗能更快地反映当前现实。没写过歌词的,试试看;全国到处都迫切需要配合跃进的新歌,写评论的试试创作,创作的也试试评论。

  • 标签: “大跃进” 戏剧 人民公社运动 第二个五年计划 话剧 北京
  • 简介:10月15日十亿饥饿人口的警示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萌生、滋长,到2008年全面爆发的世界粮食危机在接踵而来的金融危机作用下,产生了深重影响: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激化,粮食库存消费比大幅度下降到13%,直跌到安全线17%到18%以下;粮食价格成倍暴涨,更多穷人买不起粮食;36个国家发生粮荒,甚至引发社会骚乱,全球有10亿人口每天饿着肚子上床。进入2009年后,虽然因石油价格下降使粮食海运费用减低,加之一些国家及地区的增产措施见效和经济回暖,粮食价格出现回落,但世界粮食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 标签: 人民日报 粮食危机 粮食供求矛盾 粮食价格 金融危机 粮食库存
  • 简介:<正>自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除创办有《新青年》、《响导》、《前锋》、《劳动周刊》、《工人周刊》、《先驱》、《中国青年》等刊物外,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后,为适合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还指派瞿秋白创办和主编《热血日报》。该报创刊于一九二五年六月四日,社址设在上海宝山路。报为十六开,每日四版。每日除有“社

  • 标签: 《热血日报》 《新青年》 《前锋》 瞿秋白 革命形势 中共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