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体外牙颌模型上具有不同经验的操作者行计算机辅助显微根尖手术的准确性和操作时间。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对上下颌牙颌模型,将其固定于仿真人头颅模型上模拟临床操作,每个模型上下颌各10个牙位,共120颗牙,由2位具有不同经验的操作者(新手和经验者)分别在自由手与导航技术[包括动态导航技术(dynamic navigation,DN)和静态导板技术(static navigation,SN)](每位操作者每种技术各20颗牙)下完成显微根尖手术中骨开窗与根尖切除操作,记录操作时间。术前拍摄牙颌模型锥形束CT,模拟手术路径规划;术后拍摄锥形束CT,在导航精度分析软件中比较模拟与实际手术的路径在测量起点、终点和角度的偏差。结果对于起点偏差,新手与经验者间仅在自由手组中[分别为(1.44±0.49)、(1.02±0.5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67,P=0.020)。新手和经验者在终点和角度偏差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手组内,DN和SN亚组的起点偏差[(0.76±0.32)和(0.66±0.20)mm]均显著低于自由手亚组(q=7.58,P<0.001;q=8.66,P<0.001),两亚组的角度偏差(5.0°±3.5°、3.9°±2.1°)也均显著低于自由手亚组(10.9°±6.1°)(q=7.38,P<0.001;q=8.70,P<0.001)。经验者组中,DN、SN亚组仅在角度偏差(3.6°±1.9°、3.2°±1.7°)上与自由手亚组(8.2°±3.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74,P=0.001;q=6.29,P<0.001)。对于手术时间,使用DN和SN后,新手[DN和SN亚组分别为(4.80±2.15)、(1.09±0.48)min](q=14.60,P<0.001;q=20.10,P<0.001)和经验者[DN和SN亚组分别为(3.40±1.96)、(1.02±0.34)min](q=5.86,P<0.001;q=9.37,P<0.001)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使用自由手[新手和经验者组分别为(14.72±6.00)、(7.39±3.33)min]。对于不同牙位,新手和经验者使用自由手在前牙的操作时间均显著性少于后牙(q=8.14,P<0.001;q=5.20,P=0.007),而使用DN和SN时前后牙的操作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操作者、使用不同技术对前后牙操作的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显微根尖手术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特别是新手操作的准确性,缩短操作时间。
简介:摘要: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磁泄漏信号,这类信号中可能含有设备处理的敏感信息,通过一定的设备和算法可将其接收还原,因此对计算机电磁泄漏发射的安全防护尤为重要。计算机电磁泄漏信号中除了包含其处理的信息内容外,还包含能反映出设备身份唯一性的指纹特征,即电磁指纹。研究计算机电磁指纹提取与计算机个体唯一性鉴别,可应用于电磁信号监测、信息泄漏发射源确定、恶意改装设备和恶意硬件植入设备检测,实现对计算机有针对性地管控和防护,这对我国信息安全保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分析了计算机电磁指纹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构建简化的计算机电磁泄漏信号产生模型,并基于产生模型将线性预测分析算法应用于计算机电磁指纹提取,最后基于电磁指纹实现计算机身份唯一性鉴别。
简介:摘要:基于计算机电磁泄漏信号提取电磁指纹进而识别计算机个体与基于电磁信号识别无线通信设备类似,后者称为特定辐射源识别(Specificemitteridentification,SEI)。辐射源识别技术是通过信号处理方法从接收的电磁信号中提取出不同辐射源的本质差异信息,从而分辨通信辐射源个体,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在国内外传统的辐射源识别研究中,多提取设备的开机瞬态电磁信号特征或稳态电磁信号特征,所用算法多为分形维数、小波变换、时频分析等算法,这些算法大都基于由设备主动发射的调制信号。与通信辐射源电磁指纹提取不同的是,计算机电磁指纹的提取是基于计算机在工作时无意识泄漏出去的宽带信号,其信号微弱、频率成分复杂,同时又容易受到背景噪声和环境响应的影响。计算机电磁泄漏信号从检测、接收、采集到特征分析都和通信辐射源有巨大差异,相关公开的研究工作也较少。本文主要分析计算机电磁指纹提取和识别技术研究。
简介:摘要: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磁泄漏信号,这类信号中可能含有设备处理的敏感信息,通过一定的设备和算法可将其接收还原,因此对计算机电磁泄漏发射的安全防护尤为重要。计算机电磁泄漏信号中除了包含其处理的信息内容外,还包含能反映出设备身份唯一性的指纹特征,即电磁指纹。研究计算机电磁指纹提取与计算机个体唯一性鉴别,可应用于电磁信号监测、信息泄漏发射源确定、恶意改装设备和恶意硬件植入设备检测,实现对计算机有针对性地管控和防护,这对我国信息安全保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分析了计算机电磁指纹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构建简化的计算机电磁泄漏信号产生模型,并基于产生模型将线性预测分析算法应用于计算机电磁指纹提取,最后基于电磁指纹实现计算机身份唯一性鉴别。
简介:摘要:基于计算机电磁泄漏信号提取电磁指纹进而识别计算机个体与基于电磁信号识别无线通信设备类似,后者称为特定辐射源识别(Specificemitteridentification,SEI)。辐射源识别技术是通过信号处理方法从接收的电磁信号中提取出不同辐射源的本质差异信息,从而分辨通信辐射源个体,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在国内外传统的辐射源识别研究中,多提取设备的开机瞬态电磁信号特征或稳态电磁信号特征,所用算法多为分形维数、小波变换、时频分析等算法,这些算法大都基于由设备主动发射的调制信号。与通信辐射源电磁指纹提取不同的是,计算机电磁指纹的提取是基于计算机在工作时无意识泄漏出去的宽带信号,其信号微弱、频率成分复杂,同时又容易受到背景噪声和环境响应的影响。计算机电磁泄漏信号从检测、接收、采集到特征分析都和通信辐射源有巨大差异,相关公开的研究工作也较少。本文主要分析计算机电磁指纹提取和识别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