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视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高度近视所产生的并发症是导致低视力和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中严重威胁眼健康的慢性疾病,高度近视的防控应积极采取三级预防策略,同时积极采用最新的眼底影像学技术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法加强"近视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发生机制和演变规律的探究,建立科学的近视预测模型,精准开展高度近视眼健康监测和管理,早期发现和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症,降低低视力和盲的发生率。

  • 标签: 近视 近视,退行性 预防医学 述评
  • 简介:《健康时报》报道,一般高度近视都伴有眼底病变,献血时血压轻微波动,对眼底血管纤细的高度近视者,可能造成眼底血管痉挛,导致已经病变的视网膜出现裂孔,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视力。为保证安全,除非经专科医生详查眼底后允许,否则高度近视者建议不要献血。

  • 标签: 高度近视 献血 眼底血管痉挛 视网膜脱离 眼底病变 专科医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之间采用SB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50例(100眼)的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1、3、6、12个月的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1天裸眼视力有明显提高,摘镜后视力多在0.6以上。其中有10眼术后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除6眼因角膜较薄,手术未能全矫以外,其余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视力术后第1天、第1、3、6、12个月视力分别为0.60±0.32、0.8±0.46、1.05±0.56、0.8±0.43、0.8±0.62。SBK-LASIK术后第1d、第1mon、第3mon、第6mon屈光状态平均偏移分别为(1.07±0.63)D、(0.97±0.63)D、(0.79±0.63)D、(0.31±0.64)D。屈光回退多发生在第12个月。术后第12个月时屈光状态为(-0.55±0.21)D。结论SBK矫正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其手术效果稳定,可为患者保留更多的角膜基质床厚度,扩大近视的矫治范围,有助于高度近视、角膜薄的患者以及再次手术矫治屈光回退提供机会。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 简介: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应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321例(635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A、B两组,A组237例(467眼),屈光度为-6.00~9.75D;B组84例(168眼),屈光度为-10.0~20.0D。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厚度、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3月,两组的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99.31%、84.54%;1.0以上者分别95.85%、70.10%。结论应用LASIK方式矫治高度近视效果良好。但仍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注意。

  • 标签: 治疗 LASIK 高度近视 并发症 屈光度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概况。认为高度近视的发病机制还有待继续研究,现代医学的各种治疗均需临床的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出血
  • 简介:摘要黄斑劈裂(MF)是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主要对高度近视MF的发生机制、病理改变、合并病变、自然病程及手术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黄斑病变(myopic maculopathy,MM)是高度近视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本文基于近视性黄斑病变分类(ATN分类),同时加入圆顶状黄斑这一特殊病理状态,就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及相关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病变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问:我从30多岁起就戴上了近视眼镜.以后近视度数逐渐加深直至一千多度。现在我感觉视力模糊,经检查有双眼晶状体混浊、玻璃体浑浊、黄斑退行性变。我该怎么办?

  • 标签: 近视 眼保健 患者 老年 退行性变 晶状体
  • 简介:我院对25例高度近视造成的弱视儿童进行治疗,本组25例儿童经过1~3年的治疗观察,结果 (1)25例儿童中以单纯近视(占55.8%)和复性近视散光(占34.9%)多见

  • 标签: 临床观察 例临床 儿童弱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一般也是采取手术治疗,主要就是实施屈光晶体置换术,本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分析该术式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效果。采用的方法是随机选取某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共150眼,并对所有准备接受治疗的患者都实施屈光晶体置换术,并在术后观察其最佳矫正视力、术前眼轴长度和眼底情况。

  • 标签: 高度近视白内障 手术预后 临床
  • 简介:高度近视(眼)通常也称病理性近视或变性近视,在巩膜不断延伸变薄的基础上,脉络膜及视网膜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有豹纹状眼底、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黄斑出血、后巩膜葡萄肿和黄斑劈裂等。随着患病率逐年上升,高度近视已经成为国人第二位最常见的视力损伤和致盲原因。本文就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的研究作一综述,希望可以为临床上预测疾病的自然病程,选择治疗方式和治疗时机,提供指导意义。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 视网膜 脉络膜 病理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去上皮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169眼高度近视患者施行去上皮瓣Epi-LASIK,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程度(haze)。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主诉明显疼痛,仅表现有轻中度的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上皮愈合时间3~4d。术后6mo,全部86例169眼术后等效球镜均在±1.00D以内,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3眼(13.6%)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术后1mo,142眼(84.0%)角膜haze为0级,27眼(16.0%)角膜haze为0.5级;术后3mo,2例4眼不明原因出现3级haze;术后6too,所有患者角膜haze均为0级。结论:去上皮瓣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个别患者在术后发生不明原因的迟发性haze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上皮瓣 高度近视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估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Epi-LASIK组31例(59眼)和同期LASEK39例(75眼),Epi—K微型角膜上皮刀(平推型)进行Epi—LASIK术(MoriaEpi刀须负压45S才达到规定指标)。LASEK采用20%乙醇浸润20~30S,临床观察两者术后症状、视力、角膜上皮瓣愈合特点及视觉质量等。结果Epi—LASIK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术前矫正视力占92.35%,LASEK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术前矫正视力占93.83%。主要并发症有术后部分少许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及继发高眼压。两组术后对比敏感度提高,出现眩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Epi—LASIK及LASEK术均可安全,有效的矫治中高度近视。两者的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 标签: 角膜切削术 上皮下 激光 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