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沈阳地区芹菜斑枯病菌的纯培养菌株为试材,通过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营养及环境条件的多因子试验,明确了芹菜斑枯病菌菌丝生长以在CDAMS—VI培养基上最好,其次是CSA、CCSA和PDA,菌丝生长及产孢对碳源、氮源种类有明显的选择性。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4~5,最适温度为21℃,致死温度为39℃(处理40min),光照明显抑制菌丝生长。病菌分生孢子在水和芹菜汁中不能萌发,在水琼脂上萌发最好;孢子萌发的适宜pH值为4.6~6.6,适温为17—25℃,致死温度为42℃(处理20min),RH100%最适宜孢子萌发。光照和变温处理可促进分生孢子器的形成,病菌在PDA上从孢子萌发到分生孢子器形成并释放出分生孢子需要16~18d。
简介:对河北省沧县枣种质资源圃124个和山西果树研究所国家枣种质资源圃156个枣品种(品系)在自花授粉和自然授粉条件下的结实及种仁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供试品种自然授粉和自花授粉条件下的平均结实率(结果数/100枣吊)分别为37.06%、20.63%,变幅分别为4.17%~175.00%、0%~163.64%,平均可育率(含仁果实/果实总数×100%)分别为12.10%、3.07%,变幅均为0%~100%;自花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597;供试枣品种可分成自花不实异花可实不育、自花不实异花可育、自花异花均可实不育、自花可实不育异花可育、自花异花都可育等5种结实类型,分别占总品种数的10.27%、16.06%、45.19%、17.15%、11.33%;筛选出稳定表现自花不实或自花可实不育而异花授粉可育率高且种仁饱满的品种2个(小枣4、小墩墩枣),种仁较饱满的5个(洪赵十月红、广东白枣、大荔圆枣、小枣25、圆铃枣),利用这些品种做母本进行杂交育种时可省略去雄程序,有效解决因枣花小去雄难的问题;蛤蟆枣、团枣、无核小枣、马牙枣、核桃纹等自花不实而异花可实的品种,在栽植时应配置授粉树。
简介:将系谱选择和花药培养相结合,分别选育出具有巨胚、甜味、有色种皮、软米、香味等单一特殊性状和聚合上述2个以上特殊性状的特种稻种质12份,并对这些种质进行了营养特性评价.结果表明,创新的特种稻种质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稻,其中甜黑米1569和甜红米1571糙米千粒重很小(8.4g、8.2g),蛋白质(12.4%、11.7%)、赖氨酸(0.75%、0.76%)、脂肪(5.29%、4.86%)、油酸(2.15%、1.93%)和亚油酸(1.93%、1.86%)、维生素B1(8.42mg/kg、1.60mg/kg)和钙含量(36.8mg/100g、29.5mg/100g)较高;巨胚香糯1574和白巨胚米1575的胚较大,千粒胚重1.4g以上,胚重占糙米重的比率8%以上,蛋白质(9.9%、10.6%)、维生素B1(3.30mg/kg、0.98mg/kg)和钙含量(27.7mg/100g、32.5mg/100g)较高;黑糯米1568的维生素B1(6.57mg/kg)、铁和锌含量(4.0mg/100g、7.2mg/100g)较高;红米1201的蛋白质(11.1%)、锌(7.0mg/100g)和硒(85.4ug/kg)含量较高.巨胚、甜味、有色种皮、香味等2个以上特殊性状的聚合是增加水稻种质营养保健功能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研究CLP(coactosin-likeprotein)与5’-脂氧合酶、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功能,开展CLP克隆表达、分离纯化研究,以得到高纯度的CLP,并对其生物化学特性进行分析测定。方法:从人的胎肝cDNA文库中经PCR扩增得到CLP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并获得高效表达,经过GlutathioneSepharose4B亲和层析和Su-perdex75分子筛纯化,得到高纯度的CLP;在此基础上进行SDS-PAGE、动态光散射和分析型超速离心等实验,并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结果:CLP在溶液中主要以单体形式呈现;CLP的摩擦率为1.909,证实该蛋白质具有线性化趋势存在的可能性,且线性化程度较高。结论:实验结果揭示了CLP作为线性化蛋白质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搭建CLP和丝状肌动蛋白的作用模型奠定了一定的数据基础。
简介:以土生鳞伞(PholiotaterrestrisOverh.)子实体为生物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的Cd2+,分析吸附剂用量、初始pH值、初始重金属浓度、反应时间这4个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及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土生鳞伞的生物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水溶液中Cd2+的去除率随吸附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Cd2+的浓度为10g/L时,土生鳞伞子实体吸附剂用量为2g/L,反应2h即可达到平衡吸附,且pH=6时吸附量最大。土生鳞伞子实体对Cd2+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平衡模型,相关系数r2>0.99,土生鳞伞子实体对Cd2+的最大吸附量为8.67mg/g。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比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土生鳞伞子实体对Cd2+的吸附。
简介:目的建立人肝癌细胞系HCC-9724(简称H)淋巴结转移模型,研究肿瘤转移机理。方法采用裸鼠肝脏原位移植法,接种肿瘤细胞,取其淋巴结转移灶反复肝内接种,连续传三代后,观察其转移特性,采用SABC法测定淋巴结中nm23和Ⅳ型胶原酶表达。结果裸鼠原位接种50d,肝内长出约1.7cm×6.0cm大小的肿瘤,呈分叶状,质地较软,周围血供丰富,瘤组织与邻近脏器粘连,有明显的浸润和转移,经裸鼠三次筛选后肿瘤潜伏期短(15d),瘤体大,形成广泛的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中Ⅳ型胶原酶表达呈强阳性;而nm23呈弱阳性。结论采用裸鼠肝原位移植法,反复筛选,获得了人肝癌淋巴结高转移模型。
简介:目的:对客观记录的脑电图数据进行仅波功率谱分布特性的研究,为正确划分正常人α波的主要分布范围提供基础实验依据和理论根据,并为以此为依据而进行的其他研究做基础分析。方法:对α波显著出现的后头部及枕部电极得到的脑电图数据进行相关运算、功率转换和曲线拟合,得出脑电图数据功率和频率之间的二维关系图以及α波不同相关系数下的拟合图形,通过这些研究得出α波的主要分布范围。结果:相关系数在(1,0.45]内时仅波显著出现,在(0.1,0.45]内时不能确定是否出现,而小于0.1时判定为不出现。结论:自相关系数越高,α波出现就越显著并且分布集中,随着自相关系数的降低直至为零,α波的出现也越见减少并且松散。逐渐至不出现的状态。
简介:NAC转录因子是近十年来新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植物特异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激素调节和抵抗逆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Solexa技术对平榛花芽转录组文库进行分析,结合RACE—PCR扩增,从平榛中克隆了一个与NAC类基因同源的cDNA序列ChNACl,该序列长度为1154bp,具有长度为876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推测编码蛋白含有291个氨基酸,具有N-末端同源性较高且十分保守的NAC结构域和一个位于c.末端的高度可变区域。qRT—PCR分析表明,ChNACl可以在4℃低温胁迫条件下上调表达,在4h时出现表达峰值。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ChNACl在雄花序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花芽、树皮和种子。推测ChNAC1可能参与植物响应低温反应过程。ChNACl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为进一步阐明和探讨平榛NAC转录因子的功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