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4月媒体报道青岛平菇中检测发现甲醛所引发争论进行了剖析。综合分析国内外食用菌和其他天然食品中甲醛含量研究结果,以及甲醛自身理化特性,作者认为食用菌中含有微量甲醛是食用菌自身新陈代谢产物,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是安全。文中介绍了国内外部分食用菌中甲醛含量测定、代谢机理和风险评估情况,其中食用菌甲醛代谢机理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 标签: 食用菌 甲醛 食品安全 风险评估
  • 简介:本文简要叙述了食品机械专用润滑剂性能特点、原料组成、应用场合、安全要求等方面内容,针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技术标准,分析了食品机械专用润滑剂发展演变过程,以及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食品级润滑剂可以有效控制食品加工过程存在隐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食品级润滑剂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标签: 食品机械 专用润滑剂 应用
  • 简介:目的了解近19年间上海地区脓癣发病情况、病原菌及其变迁。方法选取头皮屑及头发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和(或)真菌培养为皮肤癣菌者,记录其临床表现、感染方式及动物接触史等。结果头癣患者1009例,其中男性437例,女性572例;年龄20d-93岁,平均10.44岁;脓癣114例(11.30%),其中男性44例,女性70例。年龄20d~68岁,平均10.60岁,5~10岁最多见(45.61%),其次为5岁以下儿童(31.58%)。感染方式:发内型48例,发外型66例。真菌培养阳性脓癣95例,其中犬小孢子菌29例(30.53%)、紫色毛癣菌21例(22.11%)、须癣毛癣菌19例(20.00%)、红色毛癣菌15例(15.79%)、断发毛癣菌7例(7.37%)、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4.21%)。脓癣发病呈上升趋势,须癣毛癣菌脓癣尤为显著。结论上海地区脓癣主要发生于10岁以内儿童,犬小孢子菌是最常见致病菌,发外型感染较发内型多见。

  • 标签: 头癣 脓癣 皮肤癣菌
  • 简介:手癣是一种常见浅部真菌病,呈慢性病程。临床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但常因双手劳作、清洗等因素,使其在流行病学和致病菌方面与足癣有差异。为了解石景山地区手癣发病情况及致病真菌菌种分布趋势,该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7月来院就诊手癣患者发病情况

  • 标签: 手癣 病原菌 发病情况
  • 简介:【背景】芒果壮铗普瘿蚊是厦门市2000年发现为害芒果树一种入侵害虫,并呈现逐年扩散趋势。【方法】本文于2009~2010年针厦门市7个代表性地点(集美大学周边、同安小西门、思明湖滨南路、东渡周边、鼓浪屿、海沧沧虹路、杏林镇)芒果壮铗普瘿蚊为害率、为害程度及羽化率情况进行调查。将叶片上虫瘿密度划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1~50、51~100、〉100个·片-1。【结果】2009年春梢叶片受害率最高为海沧区(95.46%),但与思明区(94.00%)、同安区(80.09%)没有显著差异,集美(22.50%)被害率显著低于其他区域;2009年秋梢海沧区叶片受害率达到97.05%,显著高于其他区域,集美受害率最低(18.00%);2010年春梢叶片受害率较低,均在3%以下,各区域差异不显著。2009~2010年为害程度主要集中在1~50个·片-1,2009年春各区域为害率普遍高于2009年秋和2010年春。羽化率比较结果表明,各区域瘿蚊羽化率相当,2009年春均在80%左右波动,2009年秋为60%~94%,2010年春各区域瘿蚊羽化率明显低于2009年。【结论与意义】由于厦门市2010年春气温明显低于2009年,造成调查时为害情况较轻。但从总体上看,芒果壮铗普瘿蚊在厦门市发生情况较为严重。本研究可以为明确该虫扩散趋势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芒果壮铗普瘿蚊 入侵害虫 为害调查 羽化率
  • 简介:【背景】薇甘菊是一种外来入侵恶性杂草,当地农、林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方法】研究了草甘膦、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噻吩磺隆、苯磺隆、百草枯、五氟磺草胺、单嘧磺隆和单嘧磺脂9种除草剂薇甘菊化学防治,调查各药剂薇甘菊植株鲜重抑制率、叶片覆盖度和抑花率。【结果】氨氯吡啶酸25~100gai·hm-2、草甘膦1538—2306gai·hm-2、甲嘧磺隆100—400gai·hm-2、百草枯750、1125gai.hm~、五氟磺草胺125gai·hm-2、噻吩磺隆11.25~33.75gai·hm-2和单嘧磺脂15~60gai·hm-2薇甘菊营养生长控制效果较好。其中,百草枯短时间有效,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单嘧磺脂、单嘧磺隆、氨氯吡啶酸和甲嘧磺隆薇甘菊抑花率较高,苯磺隆和单嘧磺隆基本无效,且9种药剂橡胶树均未表现出药害。【结论与意义】适当降低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浓度可以保持薇甘菊营养生长而扼制种子蔓延。本研究首次发现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薇甘菊有良好抑制效果。

  • 标签: 薇甘菊 除草剂 鲜重抑制率 抑花率
  • 简介:40份初选萝卜种质分别接种Xcc8004和XccBJ两个菌株,进行黑腐病苗期抗性鉴定,其中8份代表性萝卜种质肉质根切片接种Xcc8004进行抗性鉴定和27份萝卜种质幼苗接种8个效应物基因进行过敏反应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萝卜种质苗期黑腐病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出高抗Xcc8004材料3份、抗病1份、中抗4份,高抗XccBJ材料1份、抗病2份、中抗5份。萝卜苗期Xcc8004和XccBJ抗病性极显著相关,幼苗和肉质根Xcc8004抗病性极显著相关。筛选出17份不同效应物表现过敏反应萝卜种质。效应物XC_0241表现过敏反应种质数最多,XC_0542和XC_0541表现过敏反应种质数次之。不同抗源不同效应物过敏反应程度有所不同。稳定可靠抗病资源获得为萝卜抗病育种和抗病机理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 标签: 萝卜 黑腐病 苗期 肉质根 抗源 效应物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他克莫司大鼠血糖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70~85g,随机等分为三组。A组大鼠为他克莫司加五脂胶囊组,每日给予他克莫司(普乐可复AstellasIrelandCo.,Ltd生产)2mg/kg和五酯软胶囊(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2粒/kg;B组为他克莫司组,每日给予他克莫司2mg/kg;C组为对照组,每日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三组大鼠均在空腹时灌胃给药,用药1h后喂食。用药时间为5个月。每月监测大鼠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和空腹血糖。结果在用药1~5个月期间,A组大鼠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B组。在用药第1个月和第2个月,三组大鼠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第3个月后,A、B两组大鼠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大鼠血糖略高于B组,二者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4、5个月后A、B两组大鼠血糖持续升高,并且A组大鼠血糖明显高于B组(P〈0.01);A组胰岛素分泌指数和敏感指数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他克莫司通过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导致大鼠血糖升高,这种升血糖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

  • 标签: 他克莫司 不良反应 血糖 胰岛素 移植后糖尿病 大鼠
  • 简介:【背景】泽兰实蝇是恶性杂草紫茎泽兰专食性天敌,能够抑制紫茎泽兰生长、发育,可有效控制紫茎泽兰蔓延。【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5、10、15、20、25、30、35、40℃等8个温度及配置浓度为2.5%、5%、10%和20%不同营养物(白糖、蜂蜜和葡萄糖),测定温度及营养物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影响。【结果】在5℃时雌、雄成虫寿命最长,分别为35.06、35.26d;在40℃时雌、雄成虫寿命最短,均为0.16d。雄成虫饲喂20%葡萄糖时寿命最长,为30.00d;而雌成虫饲喂20%白糖时寿命最长,为19.20d。【结论与意义】在5~40℃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与温度呈负相关性;20℃下补充白糖、蜂蜜和葡萄糖均能延长雌、雄成虫寿命。这为泽兰实蝇室内大量繁殖和田间释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泽兰实蝇 寿命 温度 补充营养
  • 简介:以高粱为宿主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测定了经不同保藏温度(18~20,4,-20,-80℃)处理,在不同保藏时间(3,6,12,18,24,30个月)下丛枝菌根真菌G.mosseae根系侵染率。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G.mosseae在18~20,4,-20℃温度下保藏12~18个月时,需进行转接,用高粱为宿主植物进行更新复壮培养,以保持菌种活力。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帕金森病(PD)临床诊断意义,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提供可参考血清学指标。方法: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3例帕金森病患者血清CysC,以3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D组CysC平均水平为(1.18±0.37)mg/mL,健康对照组为(0.79±0.15)mg/mL,组间均数有显著性差异(t=6.663,P=0.000〈0.05)。诊断PD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面积下95%可信区间为(0.782±0.938)。在ROC曲线上确定诊断界点,当界点为0.938时,灵敏度为0.755,特异度为0.888;当界点为1.030时,灵敏度为0.528,特异度为0.970。当CysC水平〉0.938mg/mL时,PD组阳性率为75.47%;当CysC水平〉1.03mg/mL时,PD组阳性率为52.83%。结论:血清CysCPD诊断有一定意义,CysC水平越高,确诊为PD可能性越大;CysC水平〉0.938mg/mL时,能很好地区别于健康对照组。

  • 标签: 胱抑素C 帕金森病 临床诊断 统计分析
  • 简介:【背景】土壤微生物对植物成功入侵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中国本地土壤微生物美国入侵种乌桕净生长效应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乌桕成功入侵机理。【方法】以本地和入侵2个种源多个种群乌桕为试验材料,通过土壤进行灭菌处理,研究土壤微生物不同种源乌桕幼苗生长影响。【结果】土壤微生物入侵种乌桕具有正效应,与本地种相比,入侵种乌桕幼苗总生物量、相对生长速度、根冠比以及总叶面积、叶面积比、比叶面积等生物学指标在新鲜土壤中均表现出明显优势。种源和土壤处理间存在交互效应指标显示土壤微生物去除入侵种乌桕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这一结果与土壤自然天敌逃逸假说相背,入侵种乌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本地种更强土壤微生物利用能力,在非根际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入侵种乌桕具有较强生长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结论与意义】本研究证实土壤微生物可能对乌桕成功入侵具有不可忽略作用。由于该试验在乌桕起源地进行,结合在乌桕入侵地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土壤微生物入侵贡献作用;研究土壤微生物与入侵植物互作关系有助于入侵物种进行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减少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功能破坏。

  • 标签: 土壤微生物 植物入侵 种源 乌桕 灭菌 种群
  • 简介:目的研究短波长单色光豚鼠屈光发育和眼生物学参数影响。方法20只出生约2周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成两组(n=10),分别在蓝光(430nm)和白光(色温5000K)下进行饲养。蓝光组为实验组,白光组为对照组,实验周期为12周。两种光照光量子数均为每秒3×10-4μmol/cm2,测量光强度蓝光为0.527mW/cm2,白光为0.247mW/cm2。实验前后均进行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各部分长度测量。结果实验前两组测量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光照12周后,蓝光组屈光度增加(1.20±0.66)D,白光组减少(1.18±0.85)D,蓝光组与白光组相比平均形成约2.40D远视,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01);蓝光组眼轴和玻璃体腔分别增长(0.77±0.12)mm与(0.05±0.10)mm,白光组分别增长(0.95±0.18)mm与(0.21±0.13)mm。蓝光组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增长较白光组慢(P〈0.05)。但实验后两组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430nm短波长单色光诱导豚鼠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延长较慢,产生远视。

  • 标签: 单色光 短波长 屈光 眼发育 豚鼠
  • 简介:【背景】黄顶菊是近年来人侵我国一种有害杂草,其竞争力强,给自然界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生物质资源。作为一种杂食性昆虫,黄粉虫易于饲养,可以用于多种生物质资源转化处理。【方法】本研究分别以黄顶菊、小白菜和西瓜皮作为青料,与麦麸等配制成人工饲料后,黄粉虫进行定期饲喂,研究其黄粉虫幼虫、成虫生长发育及繁殖影响。【结果】黄粉虫幼虫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黄顶菊与添加小白菜相比,虫体生物量增长率较低,饲料利用率和死亡率较高;成虫饲料中添加黄顶菊与添加西瓜皮相比,黄粉虫平均寿命延长,单雌产卵量减少,且差异均显著,体长略有减小。【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利用黄粉虫转化处理黄顶菊效果做出了初步评价,即黄粉虫能够取食黄顶菊,但转化处理效果不太理想。

  • 标签: 黄顶菊 入侵植物 黄粉虫 资源转化 青料 生长发育
  • 简介:真菌感染,尤其是条件性致病真菌感染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1]。由于深部真菌感染(deepfungalinfection)或系统性真菌感染(systemicfungalinfection)危害大,国外学者将这一类疾病统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IFI)或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iefungaldisease,IFD),以区别非侵袭性真菌感染[2]。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病 定义
  • 简介:【背景】西花蓟马是我国重要一种入侵性害虫,已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了抗性。【方法】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处理生测法,研究了8个球孢白僵菌菌株BbKM030716、BbCG051229、BbJS080625、BbQJ031121、BbXW060615、BbSM090521、BbYY090613和BbMZ051230西花蓟马成虫毒力,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供试球孢白僵菌各菌株西花蓟马成虫侵染致病剂量效应参数值分别为1.43、0.87、0.93、0.98、1.23、0.92、1.07和0.86。用1.25×104~1.25×108个·mL-1孢子悬浮液接种后,连续10d内西花蓟马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4.13%~98.49%、12.63%~78.90%、30.36%~96.92%、51.36%~98.74%、26.14%~98.59%、7.27%~78.71%、49.06%~98.74%和27.67%~87.36%。球孢白僵菌西花蓟马成虫致死剂量是时间函数,各菌株西花蓟马成虫致死中时随孢子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结论与意义】球孢白僵菌菌株BbKM030716、BbJS080625、BbQJ031121和BbXW060615西花蓟马成虫具有较强毒力,可作为西花蓟马生防制剂开发潜力菌株。

  • 标签: 西花蓟马 球孢白僵菌 生物测定 时间—剂量—死亡率
  • 简介:目的探讨半夏总生物碱(totalalkaloidsfromPinelliaTernate,TAPT)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防治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方法采用脑内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模型建立成功同时给予半夏总生物碱预防性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检测,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脑皮质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帕金森病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经半夏总生物碱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帕金森病模型组大鼠脑皮质及血清中MDA、H2O2含量增加,SOD活性及GSH含量降低(P〈0.01);经半夏总生物碱治疗组,脑皮质MDA、H2O2含量显著减少(P〈0.01),皮质GSH、SOD含量显著增加(P〈0.01);半夏总生物碱给药组中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血清MDA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血清MDA含量下降(P〈0.01),各治疗组中血清H2O2含量明显下降(P〈0.01),血清GSH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半夏总生物碱具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对抗大鼠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有一定作用,可能通过改变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皮质部分及血清SOD、GSH含量,而抑制了MDA和H2O2产生。

  • 标签: 半夏总生物碱 6-羟基多巴胺 MORRIS水迷宫 大鼠 还原型谷胱甘肽
  • 简介:目的构建烟曲霉额外拷贝菌株,了解额外拷贝烟曲霉sho1、pbs2基因能否增强菌株高渗透压、过氧化氢(H:O2)、碱性pH、刚果红应激抵抗能力,探讨HOG通路(highosmolarityglycerolpathway)参与应激反应。方法用原生质体法构建分别含有烟曲霉sho1、pbs2基因额外拷贝菌株,采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额外拷贝株中sho1、pbs2表达情况。观察并比较缺陷株、额外拷贝株NaCl(1mol/L)、H2O2(5mmol/L)、刚果红(400mg/L)及碱性pH(10.0)应激反应。结果获得了含有烟曲霉sho1、pbs2基因额外拷贝菌株MCsho1、MCpbs2,和含空白质粒对照株Empty。额外拷贝株sho1、pbs2表达水平增高,NaCl(1mol/L)、H2O2(5mmol/L)、刚果红(400mg/L)、碱性pH(10.0)应激抵抗强于Empty。MCpbs2这些应激抵抗较MCsho1更显著。烟曲霉缺陷株△sho1、△pbs2NaCl(1mol/L)、H2O2(5mmol/L)、碱性pH(10.0)敏感性高于野生株AF293。△sho1刚果红(400mg/L)敏感性高于野生株,△pbs2刚果红敏感性与野生株比,无显著差别。结论额外拷贝烟曲霉sho1或pbs2基因能增强菌株高渗透压、氧化压力、刚果红、碱性pH应激抵抗能力。

  • 标签: 烟曲霉 sho 1 PBS 2 渗透应激
  • 简介:【背景】螺旋粉虱是新入侵海南省严重为害经济作物及园林苗木害虫。目前,植物源杀虫剂因具有高效和环境友好等特性而被广泛用于害虫防治中。【方法】采用喷雾法和药膜接触法分别测定了9种植物性杀虫剂螺旋粉虱毒力。【结果】在供试9种植物性杀虫剂中,除虫菊素和鱼藤酮螺旋粉虱成虫毒力最强,24hLC50分别为2.56和34.15mg·L-1;印楝素和苦瓜叶提取物毒力次之,LC50分别为158.36和311.02mg·L-1。除虫菊素螺旋粉虱若虫和卵也有一定触杀作用,LC50分别为61.42和77.39mg·L-1。将印楝素和鱼藤酮分别与除虫菊素以1:1比例混合,螺旋粉虱成虫毒力表现出明显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93.11和224.35。【结论与意义】除虫菊素、鱼藤酮、印楝素和苦瓜叶提取物螺旋粉虱均具有较强毒性;印楝素或鱼藤酮与除虫菊素(1:1)混合物不仅能增强触杀效果,而且能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

  • 标签: 除虫菊素 印楝素 鱼藤酮 螺旋粉虱 杀虫活性
  • 简介:【背景】随着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其潜在环境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转基因作物收获后,大部分残留物会重返土壤,可能对土壤微生物造成影响。【方法】通过室内模拟田间秸秆降解试验,采用平板计数法、表面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FDC)以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了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秸秆降解土壤细菌数量及多样性影响。【结果】平板计数表明,在整个降解过程中,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处理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变化趋势有所差别,但差异不显著。FDC结果表明,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处理土壤细菌总数差异不显著。DGGE指纹图谱显示,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处理土壤样品之间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秸秆降解并未土壤细菌数量和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为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抗真菌转基因水稻 秸秆降解 细菌数量 细菌多样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