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为系统开展我国亚热带地区黏菌多样性研究,对安徽天堂寨山区的黏菌进行采集、湿室培养及分类研究。获得黏菌标本564份,鉴定为6目10科20属42种,其中,安徽省新记录种10个,包括极小无丝菌Liceaminima,细柄半网菌Hemitrichiacalyculata,鲜黄团毛菌Trichialutescens,硫磺绒泡菌Physarumsulphureum,垫形双皮菌Didermaeffusum,半圆双皮菌Didermahemisphaericum,胶皮菌Collodermaoculatum,疣网发菌Comatrichareticulospora,灰褐发网菌Stemonitispallida,小褐发网菌Stemonitisinconspicua。

  • 标签: 黏菌 大别山 物种多样性 分类学
  • 简介:从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subsp.biloba)根、茎、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计28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13个属。研究表明凹叶厚朴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

  • 标签: 凹叶厚朴 内生真菌 多样性
  • 简介:以四川等8个省份的山桐子野生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山桐子资源分布状况和生态环境,利用产量、含油率等经济性状对山桐子野生群体进行优株选择。结果表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各地主要以山桐子分布,而湖北、湖南、陕西、四川等地主要以山桐子的变异类型——毛叶山桐子为主,其中四川省毛叶山桐子分布较为密集;通过对各地点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分析得出,山桐子适应性强,对气候要求不严,适合在微酸性土壤生长,尤喜肥沃土壤;根据能源油料植物原则对山桐子提出选优标准,从234株山桐子实生树中初步选择43个单株;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将43个单株划分为最高产量、较高产量和中产量3大类,且所有单株的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全果含油率3个主要经济指标均高出群体平均值20%以上。本研究为山桐子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优良种质或品种的选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 标签: 山桐子 木本油料 种质资源 优株 选择
  • 简介:用鸡羽毛粉或人头发粉作为唯一碳、氮源,对9个耐热的金孢属(Chrysosporiumspp.)真菌菌株进行了产角蛋白酶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49—2对鸡羽毛的利用能力最强,而菌株H-143—1对人头发的利用能力最强。对H-49—2菌株进行液体发酵产酶试验的结果表明,培养6d时酶活性最大,为9.6U/mL。

  • 标签: 金孢属 角蛋白酶 耐热真菌
  • 简介:为了丰富对河南省黏菌资源多样性和物种区系的认识,2015—2016年对河南省宝天曼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黏菌的野外标本采集、室内湿室培养和鉴定分类研究。共获得黏菌标本1037份,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6目12科31属88种,研究标本现保存于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菌种中心(MCCNNU)。刺轴菌Echinosteliumminutum,碎皮菌Clastodermadebaryanum,纵裂无丝菌Liceabiforis,铜盖无丝菌Liceakleistobolus,极小无丝菌Liceaminima,柄罐无丝菌Liceaoperculata等83种为河南省新记录种。

  • 标签: 黏菌 物种多样性 分类学
  • 简介:【背景】辣木瑙螟是在我国辣木上新发现的一种小蛾类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取食.目前该虫在我国云南省已有分布,对辣木产业威胁极大.【方法】通过室内试验、田间调查和收集整理辣木瑙螟相关资料,研究并总结了辣木瑙螟的寄主植物、地理分布、形态特征、部分生物学特性、危害和发生情况.【结果】人工饲养与初步观察显示,辣木瑙螟幼虫期约16.17d,蛹期约10.25d,从孵幼虫到成虫共需约26.42d.在云南省元江县的调查结果显示,辣木被害株率达94%以上,单株虫量最高达302头.株^-1,经常采收的地块枝被害率达80.80%、被害指数达0.54,受害程度显著高于未采收地块.【结论】关于辣木瑙螟的年生活史、世代数、危害损失、防治方法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随着辣木种植面积的扩大,其他与辣木种植环境相似的地区也可能有辣木瑙螟的分布.因此,需采取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的方法加强监测,防止该虫蔓延.

  • 标签: 辣木 害虫 辣木瑙螟 初报
  • 简介:[目的]摸清STLV-1感染现状,从而有效地降低STLV-1在猕猴、食蟹猴群中的的感染率。[方法]采用STLV-1ELISA法对猕猴、食蟹猴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本中心送美国BioReliance公司的2455只出口猴血清,103份血清呈STLV-1抗体阳性,19份血清呈STLV-1抗体可疑,其余血清均为STLV-1抗体阴性。[结论]猕猴、食蟹猴群中STLV-1的平均感染率为4.97%,其中猕猴STLV-1感染率为2.7%,食蟹猴STLV-1感染率为5.4%,是猕猴STLV-1感染率的2倍;随着年龄的增长,猕猴(食蟹猴)STLV-1的感染率也随之升高。

  • 标签: 猕猴 食蟹猴 STLV-1 感染
  • 简介:冬虫夏草在中国是一种著名的药材.最早记录它的文献是15世纪的藏医籍《千万舍利》.随着法国传教士巴多明(Parennin)于1723年将冬虫夏草标本从北京寄往法兰西科学院,西方学术界开始了对这种中国药材的认识和研究历程.在1841年英国昆虫学家韦斯特伍德(Westwood)开始鉴定这种真菌以前,西方学者认为冬虫夏草的真菌子实体是植物的根.此后,英国真菌学家贝克莱(Berkeley)分别在1843和1856年将其定名为“SphaeriaSinensis”和“Cordycepssinensis”.但是为学界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的,却是意大利植物学家萨卡多(Saccardo)在其1883年的专著中为冬虫夏草的定名“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在20世纪以前,西方人对中国冬虫夏草的记录和描述具有多重价值,对于了解中国冬虫夏草的使用历史而言是重要的补充资料.

  • 标签: 冬虫夏草 夏草冬虫 巴多明 贝克莱 萨卡多
  • 简介:2011年3月5日上午,山西医科大学为在生理学学科发展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乔健天、赵荣两位教授成功举办了八十华诞庆祝活动。活动在隆重、平和又充满感动的气氛中进行。乔健天教授、赵荣教授、校党委书记王茂林、校长段志光、校党委副书记吴刚、副校长郑建伟、中国生理学会秘书长王韵教授、

  • 标签: 山西医科大学 中国生理学会 党委书记 庆祝活动 副校长 秘书长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类患者224例,基于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作均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的实际麻醉效果。结果:在麻醉效果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芬太尼具有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不仅有助于患者尽快尽好恢复,同时还具有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优点。

  • 标签: 瑞芬太尼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麻醉效果 观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