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在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上应用心肌声学造影视觉评估方法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节段的血流灌注状况。方法将20只清洁级日本大耳兔随机分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A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组)。采集术前及术后10、45min心电图,并在术前及术后20min、2h、6h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综合评估分析兔急性心肌梗死后造模节段血流灌注情况。实验结束后取出造模节段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均表明缺血后不同时间点造模节段运动幅度显著改变,心肌组织学有显著改变,表明成功建立了日本大耳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同时心肌声学造影视觉评估表明A组造模节段心肌血容量及灌注速度均显著低于非梗死节段及S组对应节段,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一致。结论心肌声学造影的视觉评估能够准确判定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心肌节段的血流灌注的状况,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
简介: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具有癌干细胞(CSC)标志的CTC(CSC-CTC),探讨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与CSC的相关性。方法:患者和健康者PBMC与磁珠偶联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单抗孵育后,用磁性分离法富集PBMC中的上皮细胞。以CK+为患者PBMC中CTC标志,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健康者和患者的PBMC中CK+细胞及CK+/CD44+/CD24-细胞含量,并比较各组间CTC、CSC-CTC含量的差异。结果:用FCM在73.07%的患者中检测到CTC,在19例检测到CTC的患者中18例有CSC-CTC(94.74%),CTC中CSC数量比例平均为19.01%,且患者PBMC中CTC和CSC-CTC比例与临床TNM分期相关。结论:初步建立了患者外周血CSC-CTC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中有CSC-CTC的参与,临床分期越晚的患者CTC和CSC-CTC的数量越多。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按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24h,n=43)、早期组(24-72h,n=36)、延期组(≥10d,n=41),比较各组术后颅内动脉栓塞改善程度,统计各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量表(GOC)评定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mRS)表评定患者远期预后。结果:超早期组完全栓塞率略高于早期组、延期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术中、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早期组、延期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超早期组、延期组GOS评分高于早期组、mRS评分低于早期组,超早期组GOS评分高于延期组,mRS评分低于延期组(P〈0.05)。结论: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超早期、延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评分稍优于早期手术。
简介: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和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的132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共报道中国球盖菇属[Stropharia(Fr.)Qu61et]真菌14种(包括变种、变型),其中包括1个拟定新种,即黄囊球盖菇[StrophariachrysocystidiaMengT.X.etTolgor];1个新变种,即蚯蚓铜绿球盖菇[Strophariaaeruginosa(Fr.)Quéletvar.earthwormiaMengT.X.etTolgor];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偏孢孔球盖菇[StrophariadorsiporaEsteve-Ray.&Barrasa]和盐碱球盖菇[StrophariahalophilaPacioni];四川省新记录种1个,即亮白球盖菇[Strophariaalbonitens(Fr.)Quélet];吉林省新记录变型1个,即浅黄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f.luteaHongo];云南和西藏新记录变型1个,即黄褐球盖菇[Strophariaaeruginasa(Fr.)Quéletf.bruneolaHongo]。对已知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显微线条图绘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对每个种的担孢子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简介:目的研究二氢卟吩e6(Ce6)在移植瘤小鼠体内吸收、分布及代谢的动态变化,以期为声动力疗法处理不同部位肿瘤的时间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艾氏移植瘤小鼠尾静脉注射Ce6后,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测定Ce6在小鼠不同组织的富集分布变化规律。结果小鼠尾静脉给药后,Ce6迅速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在2h内,各组织药物浓度均达到峰值,其中以肝含量最高。随后各组织中药物浓度均开始下降,以肝中清除速度最快。肿瘤组织中的Ce6含量在注射后不断上升,2h时达到最高,随后开始下降,2~10h代谢比较缓慢,24h时浓度降至最低,但仍高于其他组织。结论Ce6在艾氏移植瘤中具有肿瘤组织选择性好、潴留时间长并可迅速从体内排出等优点,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同时提出了不同组织类型不同部位的肿瘤应根据各自适当的时间点进行处理。
简介:目的:观察二巯基乙醇(2-ME)对大鼠骨肉瘤细胞增殖的诱导作用。方法:将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分装成六瓶,每瓶100ml,一瓶不加2-ME作为对照组Ⅰ,其余五瓶分别加入不同剂量2-ME作为实验组,再设一个含10%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基一瓶作对照组Ⅱ,分别在96孔板中培养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24h、48h和72h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对照组Ⅰ生长缓慢,对照组Ⅱ生长状态良好,分裂增殖相较多。实验组随着2-ME浓度的增加,细胞生长的速度逐渐增快。其中0.3μl组生长速度适中,细胞生长状态与对照组Ⅱ相似。结论:二巯基乙醇有明显诱导大鼠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