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北京社区方便取样,共招募有效被试599名,平均年龄为67.50±5.1岁,平均婚龄为41.9±6.5年。要求被试完成限时5分钟自传体记忆快速提取访谈和《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从时间分布、情绪效价和依恋风格影响几个方面考察了老年人婚姻相关自传体记忆数量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老年人提取积极婚姻自传体记忆事件时间分布曲线近似U型,存在新婚效应和近期效应;消极事件分布则不存在近期效应;(2)被试回忆总积极事件数显著大于消极事件数,从新婚期到空巢期各婚姻阶段积极事件数也都显著大于消极事件数,即在婚姻自传体记忆提取中,老年人对积极事件存在偏好;(3)依恋风格不同个体在婚姻自传体记忆数量上存在差异:依恋风格为安全型、专注型和冷漠型个体回忆积极事件均显著多于消极事件,恐惧型个体则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自传体记忆 老年人 婚姻 时间分布 情绪效价 依恋风格
  • 简介:希伯来圣经经卷《以理书》以巴比伦宫廷中犹太人以理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和其他犹太人在异邦宫廷中经受异族统治者考验,并最终克服重重困境、得到高升故事。经卷中主要人物以理和他友人,以及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异象中出现神与其他属灵人物等,形象鲜活,个性突出,显示出作者高超的人物塑造技巧。本文从圣经文学研究视角,对经文中众多人物形象归类研究,并分析出作者塑造人物所采用艺术手法,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揭示经文所蕴含神学、历史、文化内涵,为进一步深入理解经文带来启示。

  • 标签: 《但以理书》 人物形象 静态—动态人物 群体性书写
  • 简介:如果说肇始自一个世纪以前那场声势浩大现象学运动”已经风光不再的话,那么这与其说是一个时代或原理之终结标志,不如说是作为一种“方法”或让·瓦尔所说现象学风格”哲学遗产的确立。作为一种追求纯粹原初性和确定性基础思想努力,它早已悄悄地以各种不同、乃至矛盾要素和方式构成或激发了20世纪哲学主要内涵(无论是现象,还是“反”现象)。

  • 标签: 现象学运动 马克思主义 激进化 对话 20世纪 确定性
  • 简介:西蒙效应是指被试在做按键反应时,即使刺激位置和反应位置与任务无关,刺激位置和反应位置出现在同侧比出现在不同侧时反应更快更准确现象。西蒙效应反转就是对在不一侧反应反而快于同一侧反应。研究发现,在执行西蒙任务之前练习一个不同侧空间联结,西蒙效应就会消失,甚至发生了西蒙效应反转现象。之后研究发现,go/no—go相容性任务中也能调制出来西蒙效应,进一步讨论西蒙效应理论基础。西蒙效应在人类生活中应用。

  • 标签: 西蒙效应 Go/no—go 相容性任务
  • 简介:以国内部分重点高校2006-2010年非正常死亡475名学生为基础数据,探索中国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特点与规律。结果发现:(1)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率(每年每10万人,下同)为4.94,自杀率为2.37,自杀死亡占非正常死亡47.2%。(2)本科生非正常死亡率为4.69,硕士生为5.97,博士生为4.82,硕士生非正常死亡率较高。(3)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率和自杀率远低于同龄人。(4)把非正常死亡原因分成疾病原因、意外原因、人为原因、自杀、不明原因等五类,其中自杀死亡所占比例最大。(5)在意外原因导致死亡中,因车祸造成死亡所占比例最大,为47.4%;其次是溺水死亡,因中毒、高坠、火灾、触电等造成死亡所占比例较少。减少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工作重点是:通过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教育及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一步降低自杀率;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避免交通事故、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安全教育,以减少意外伤害死亡。

  • 标签: 大学生 非正常死亡 自杀死亡
  • 简介:市场制度既是对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观构建社会体制回应,也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新秩序构建核心。市场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基础性作用无可替代。作为西方经济制度核心市场制度.与政治价值观内在勾连却被有意无意地遮蔽起来。市场制度历史生成是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主体逻辑之一.暗含了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双重使命,其乌托邦本质已被实践所证明。对西方市场制度历史考察分析.有助于恰当评析西方市场制度以及科学定位中国市场改革进程。

  • 标签: 市场 市场制度 资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有关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一直以来主要集中在他前期与后期思想上。但他哲学在前后转型时,中间曾经历了一个思想剧烈变化过程。1929年,维特根斯坦返回剑桥,并提出与他前期哲学思想不同思想——现象学思想。维特根斯坦将我们感觉的当下经验视作"现象",用来描述这种现象就是他提出现象学语言"。现象学语言作为描述现象工具以及现象显示场域,在对现象描述中尤为重要,所以阐释现象学语言过程就是展开维特根斯坦对现象思考过程。维特根斯坦将我们对一个实体描述划分为两种描述方法,一种是将它当作物理对象用物理学语言描述;另一种是根据我们感觉直接经验得来现象现象背后逻辑形式要用现象学语言才能描述。维特根斯坦对于现象学语言描述现象选取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他多次提到"颜色不相容"现象。颜色不相容就是说"同一个地方不能同时存在两种颜色"。颜色不相容可能性不是事实可能性而是逻辑上可能性,因为颜色不相容是由于颜色系统自身逻辑形式决定,表达它命题,也受到命题内在句法规定。所以现象学语言是一种先验性研究。但是现象作为"似是而非的当下"与在时间中现象学语言是矛盾,并且现象学语言由于自身描述是个体感觉经验,它与私人语言一样,一旦存在就会造成语言表述与交流功能丧失,所以它们不可能存在于共同体中。由于外在与内在原因,现象学语言在1929年底被维特根斯坦放弃了,同时维特根斯坦将目光聚集在了日常语言上,渐渐展开了他后期哲学。

  • 标签: 维特根斯坦 现象学 现象学语言 日常语言
  • 简介:建立"真正和普遍存在论"之先验现象学是胡塞尔毕生追求。在其现象视域内存在着一种存在论构想,这种构想通过形式存在论得到了最佳体现和实施。不过,胡塞尔是否真正建立起了存在论与现象学之间关联?他形式存在论又具有怎样特征,能否经得起真正检验?虽然胡塞尔存在论自成一体,若以海德格尔"存在问题"来透视,胡塞尔存在论在"形式普遍性"和现象"还原"方法上便显露出了不足。胡塞尔之后,现象学试图建立一种没有自我存在学说,并且总是在不断扩展现象可能性。现象伟大之处就在于"可能性超越了现实性"。

  • 标签: 存在论 现象学 形式存在论 对象性 可能性
  • 简介:庄子通过对畸人形象塑造,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外形不足贵,真正值得我们追求应当是内在大德,一个人只要有超出常人大德,形体上残缺和丑陋也会被人遗忘,甚至产生畸人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这就是所谓"残德全"观念。庄子这一观念对于中国后来文学与书法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是文学重在追求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还是书法艺术重在追求气韵生动和神采韵味,都可以看作是在庄子"残德全"观念影响下产物。

  • 标签: 庄子 形残德全 言意关系 形神关系 艺术韵味
  • 简介:行动哲学力图为人类作为理性动物所特有的行为提供一个说明。尽管相关讨论至少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作为哲学一个分支,它直到20世纪中叶才诞生。由于一系列重要哲学问题或主题,例如意图、意向性、自由意志、行动者自主性、实践理性、道德责任等均与之密切相关,所以行动哲学迅速发展起来。

  • 标签: 哲学问题 道德责任 意图 形上学 能力 20世纪中叶
  • 简介:12月13~14日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召开,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基地生活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主题是“意向性多重面向”。福建省社会科学基地生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学科带头人、华侨大学社科处处长杨楹教授,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常务副院长周世兴教授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

  • 标签: 青年论坛 意向性 现象学 华侨大学 华东 大学哲学
  • 简介:法国现象学家米歇尔·亨利认为,真理有许多种。比如,“天空越来越黑,天要下雨了”和“在同一个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是两个不同真理,它们区别在于:第一个是偶然真理,因为天空可以是蓝色;它同时也是一个后天真理,因为是经验告诉我们天空正在变黑。

  • 标签: 生命现象学 真理观 亨利 偶然真理 后天
  • 简介:舒茨现象学始于对社会世界探索,在现象学运动中以社会现象学为其标识。在舒茨那里,社会世界具有首要理论关联性,分析和研究它对社会科学具有根本理论意义。社会世界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处常识世界,其内涵与胡塞尔生活世界基本上相同。

  • 标签: 社会现象学 社会世界 科学基础 舒茨 现象学运动 日常生活
  • 简介:总体而言,中国过去一、二十年来新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混杂着过去世界一、二百年来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各种风格和样式,在不断引进、吸收,模仿、借鉴,创新、融合过程中,不免有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情形。与此相反,佛教建筑在这一时期,几乎完全自我隔绝了这些混杂与喧嚣,调回头去,从历史中寻找灵感归宿,结果是大量唐代风格、

  • 标签: 现象观察 中国佛教 僧团 宗教仪式 首要功能 内外装饰
  • 简介:本文从学术史角度考察了二十世纪以来明清之际“逃禅”现象研究状况。根据研究进程发展特点,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阶段,1900--1949年,为起步与拓荒阶段;1950-1978年,为缓慢进展阶段;1979年至今为深化与展开阶段。在起步与拓荒阶段,由于中华民族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明清之际“逃禅”现象具有了借古喻今现实意义。以陈垣为代表历史研究,本身就是在书写历史。在第二阶段,虽然进展缓慢,尚能不绝如缕。在第三阶段,“逃禅”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具有了资料详实、视野开阔、方法多元特点,在明清佛教乃至中国文化研究中都占据一席之地。在本部分,笔者从文献、历史和哲学三个层面梳理了一些基础性和代表性研究成果,在必要情况下,给予了一定评析,尤其是在哲学和文化研究方面提出了可以继续讨论和研究议题。明清之际“逃禅”现象,是特殊时期历史产物,然而却有着超越时空精神价值,有必要确立其独立学术意义,希望本文回顾与展望,能够为学界同仁提供绵薄帮助。

  • 标签: 二十世纪以来 明清之际 逃禅 遗民僧
  • 简介:校园欺凌作为攻击行为一种特殊形式,在青少年生活中并不陌生。但对于广大教育者和家长而言,校园欺凌还是一个比较陌生词汇,或者说在很多老师和家长看来,孩子之间欺凌行为只是孩子之间游戏,不用大惊小怪。事实上,

  • 标签: 青少年 校园欺凌 应对策略
  • 简介:从越界视角审视胡塞尔现象学,不仅胡塞尔在意向性学说和范畴直观理论上突破得到了新理解,就连他在意识和自我这样核心概念上对近代哲学颠覆也可以更容易地为我们所确认。从越界视角审视海德格尔存在论,我们会获得两个异于常识观点:海德格尔早期所宣称对胡塞尔现象越界是一种伪越界,他对存在、此在及其超越性理解与胡塞尔基本思想相去不远,他对此在生存论分析甚至可以包容在胡塞尔发生现象学之中;而海德格尔在中后期逐渐认识到关于存在自身隐匿性和归闭性思想表明他已越过了意识现象疆界。此外,从越界视角阅读两篇书评,评论中关于海德格尔早期思想价值、纯粹自我直观可能性、意向相关项与时间图型关联、还原合法性以及反思两难性等问题都可以得到别具一格回应。

  • 标签: 胡塞尔 海德格尔 现象学存在论 越界
  • 简介:2014年12月7日—8日,由中山大学现象学所、学术研究杂志社和《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主办"人是什么?——现象学与文化哲学视角"哲学工作坊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举办。2014年适逢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Cassirer)和马克斯·舍勒(MaxScheler)140周年诞辰,而"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在这两位哲学家毕生思索中一直占有显著位置。

  • 标签: 文化哲学 恩斯特·卡西尔 舍勒 哲社版 大哲 学术研究
  • 简介:7月6~7日在湖北神龙架举行,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现象学与科学技术哲学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 标签: 现象学 学术会议 科技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