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首先基于青少年认同的利他性、遵规-公益性、关系性、特质性的亲社会行为四维结构模型,编制了包含20道题目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初测量表,并选取四川580名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男生占51.0%)完成初测。接着通过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修改部分题项,形成包含21个题项的亲社会行为正式施测量表。然后选取北京市各区县共4309名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男生占47.6%)完成正式施测。根据测查结果再对量表进行修订,最终得到15题版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对修订后的量表检验信效度,发现:(1)亲社会行为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信度良好;(2)探索性因素分析认为四因子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指标最优,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本研究再次验证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概念表征的四维模型,编制了适合测评我国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量表。

  • 标签: 亲社会行为 青少年 量表编制 维度验证
  • 简介:庄子对语言有着深刻的洞察。在他看来,道超出了语言的范围,且语言时常会遮蔽大道,然而道又必须被言说,否则语言将走向沉寂与灭亡。所以。如何找到并运用一种能够言说大道即终极真理的语言,便成了庄子思想的重要问题。通过以隐喻为特征的“三言”,庄子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创造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文本空间。

  • 标签: 真理 语言 庄子 隐喻
  • 简介:延迟退休态度是影响新退休政策推行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本研究采用《延迟退休态度问卷》等工具.抽取450名临近退休员工.考察工作一家庭中心性与延迟退休态度的关系以及工作投入、组织支持感在其二者关系上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临近退休员工对延迟退休的态度较为消极。(2)低组织支持感条件下.工作投入在工作一家庭中心性与延迟退休态度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低组织支持感不利于缓解家庭中心性员丁对延迟退休的消极态度。(3)高价值认同条件下,家庭中心性与工作投入、延迟退休态度的正向关系弱化。给予员工高价值认同可以提升对延迟退休的积极态度。高关心利益也可缓解家庭中心性员工对延迟退休的消极态度.

  • 标签: 延迟退休态度 工作-家庭中心性 工作投入 组织支持感
  • 简介: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在喀什噶尔设置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作为南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统辖各城.在军府体制时代,参赞大臣驻地就是南疆地区的中心城市,至少是政治、军事中枢城市.因此,参赞大臣驻地变迁可以视为这一时段内南疆中心城市的转移.

  • 标签: 南疆地区 中心城市 转移问题 体制 军府 治所
  • 简介:角色表演法是目前心理活动课中很常用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由教师提供素材,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表演,然后讨论或分享。初中生受其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如果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单纯采用讲授或问答讨论等方法,效果往往不理想,而角色扮演法在初中心理活动课中很受师生青睐。纵观一些心理活动课,几乎无角色表演不成心理活动课。因此,

  • 标签: 心理活动课 角色表演法 误区 对策
  • 简介: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成市于2015年3月,共有人员11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4人,拥有博士学位人员5人。中心主任孙聚友,副主任石永之。

  • 标签: 社会科学院 儒学研究 交流 国际 山东 简介
  • 简介:本文从经典诠释的视角,以儒家为中心,思考在中国传统经典诠释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走上"以西释中"的西化误区。我们应在确立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立足于中国传统,以经学作为中国哲学建构的主体,在经学的基础上深化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以子学、玄学、道学、佛学作为多元辅助,借鉴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来诠释和表述中国传统思想,使中国哲学史具有西方哲学的外貌而其实质却仍是中国传统思想本身,以实现经学模式向哲学模式的非断裂性转换,推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完善。

  • 标签: 中国传统 儒家 经学 经典诠释 中国哲学史
  • 简介:东汉时期,以经注律之风大兴,经学开始渗透入法学领域,法学受到经学极大的影响。同时,亦有以律注经之现象发生并盛行。所谓以律注经,即援引汉代律令制度来解释儒家经书大义,何休即其代表人物之一,而其所注《公羊传》则为运用这种方法的代表性作品。实际上,汉代社会历来经律并重并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以经注律与以律注经是二而一、一而三的,两者分别推动了法律儒家化与经义法律化的进程,并共同促进了经律融合。

  • 标签: 《春秋公羊传》 何休 以律注经 经律互注 法律儒家化
  • 简介:《了凡四训》是明清两代具有广泛影响的善书经典,至今仍有很高知名度。现在仅见藏于日本的三部了凡重要文献,其实就是《了凡四训》的祖本。1601年的单刻本《省身录》,是现存了凡善书著述中的最早刻本,也是《了凡四训》首篇“立命之学”的原型;1607年的单刻本《立命篇》,已具备《了凡四训》的雏形;1701年的和刻本《阴骘录》是一部“准汉籍”,其底本为明崇祯三年(1630)刻本,不仅完全具备《了凡四训》的内容结构,而且多出了著名的了凡《功过格》,因此具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及思想价值。

  • 标签: 袁了凡 善书 《省身录》 《立命篇》 《阴骘录》
  • 简介:亲属容隐作为正式制度,依法追究一定违法犯罪嫌疑人,以维护法律关系和公共秩序;同时自上而下赋予嫌疑人的亲属以豁免权,保证其豁免举证义务,悉心敦睦伦理。从而对伦理和法律关系,解两难,达两全。自上而下赋权,则基于并落实伦理权利,即伦理本体内生的对世权,是从和渗透态伦理对应的实体态伦理内、外不同权利义务分化、转移,自下而上内生并落实的对世权,类似于民法物权,不同于自然权利、法律权利、道德权利。

  • 标签: 伦理本体 人性 敦睦伦理 法律关系 亲属容隐 伦理权利
  • 简介:佩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方法,揭示了以生态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绿色政治的内在矛盾,主张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改造,实现“红绿联盟”的政治构想,进而构建以社会公正为特征、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生态社会主义。佩珀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塑,对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必然性的揭示,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

  • 标签: 佩珀 红绿联盟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 简介:晚清以降,基督教和佛教的相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不但有助于东西文化的交流,对基督教、佛教各自在华发展也不无裨益.早期新教来华传教士大多并未对佛教引起足够重视,李提摩太则不然.他在中国传统佛教研究上用力甚勤,而他对佛教的研究也影响了一批来华传教士和本土基督徒学者.

  • 标签: 中心基督教 传教策略 传教士李提摩太
  • 简介:樊浩先生提出了一个观点:“德”、“得”相通是中国伦理精神的价值原理。其要义在于:中国伦理同时具有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并由此形成道德理想主义与道德实用主义互为依托的特质;此种特质解决了“德”“得”之间的张力,并指向个体至善与社会至善的统一。以儒家经典为分析文本展开思考,“德者,得也”中存在着道德本性谋划的两种进路:主流儒家以道德为目的性之存在,事功学派以道德为工具性之存在,而“德”“得”之张力则在大众文化中得以消弭。因之,樊先生虽然准确把握了中国伦理精神的特殊旨趣,却没有具体解答这两种儒家进路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线索与实际影响。儒家伦理形态能否成为当下的道德救穷之途,或可从其中得到启示。

  • 标签: “'德’一'得’相通” 道德本性 儒家进路 道德之“得” 功利之“得”
  • 简介:旧工业建筑作为再利用的一种载体,在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价值。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是由上海钢铁十厂改造而来的国际文化艺术社区,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归属感,显得混杂而统一。从这些方面来看,其改造无疑是成功的,虽然其从观念到法律法规再到实践都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我们应当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同时,立足现状,深入研究、挖掘"当时当地"的特色,为城市创造出更多别具一格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 标签: 旧厂区 外部空间更新 环境艺术设计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 简介:从距今8500年前开始至距今3000年前,在上下五千余年的时间里,黄河三角洲境内的史前人类活动足迹经历了一个由南向北逐步发展延伸的过程,即从南部山区山前丘陵地带向北逐步推进,进而跨过现在的小清河、黄河、徒骇河,到达北部沿海地区,直至覆盖整个滨州大地。期间,现黄河三角洲一带有两次较大的文化繁荣时期,第一次为龙山文化时期,此后经过岳石文化较为短暂的文化衰退,到了殷商周初再一次迎来了文化大繁荣的发展时期。

  • 标签: 黄河三角洲 龙山文化 殷商 文化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