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当代科学的发展,我们必须重新塑造什么是信念和什么是理性之人的观念,因为我们相信的事情多于我完全知情的事情,而且,我们的认知不得不依赖于知识权威,特别是专家的观念,甚至依赖于权威链条。因此,存在着共同体知道的知识,而不是任何一个个体的认知者知道的知识。

  • 标签: 信念 证据 专家-外行
  • 简介:对于悲剧的本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所谓的"过失说",近代黑格尔的"伦理冲突论"、叔本华的"意志原罪"、尼采的"酒神精神"说,都曾经盛极一时,还有的人对悲剧的必然从命运观和外在的偶然来解释,但这些都经不起具体悲剧作品的检验。本文在对所有上述观点质疑之后,从几部典型的悲剧作品出发,尝试将悲剧主角的行为分为被动的悲剧行为和主动的悲剧行为,从中归纳出悲剧的普遍规律,并指出,被动的悲剧行为在更高层次上被归结为主动的悲剧行为,悲剧必然不是不存在,也不是外在于人的神秘力量,更不在于人自身的过失或弱点,而恰恰是人身上的有价值的东西由于人的自由意志而导致的自我毁灭,这种必然是一种最高级的必然即自由本身的必然。悲剧人物处在特定的"悲剧困境"中,由于执着于自己的意志而导致不幸的结局。本文最后澄清了对悲剧必然常见的几种误解,并探讨了各种悲剧学说对苦难意义的理解。

  • 标签: 悲剧理论 必然性 被动性和主动性 自由意志 悲剧行为
  • 简介:现实监控是来源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分析表明,现实监控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①学习项目的比例、学习和测验阶段之间的干扰任务、被试的想象能力等均对现实监控存在一定的影响;②儿童的现实监控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老人的现实监控能力相对较低;③不同病人在现实监控中有不同的困难;④内部来源与外部来源提取激活的大脑区域不同,前额区在区分两类项目时的作用明显.今后应在整合研究结论、建立相应认知模型、构建前额区和顶区联合作用的神经网络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加强研究.

  • 标签: 现实性监控 来源记忆 项目记忆 想象 前额区
  • 简介:利用亲社会视频游戏和IAT测验,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研究亲社会视频游戏对高中生内隐攻击认知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和攻击特质差异。结果表明:(1)亲社会视频游戏对高中生内隐攻击认知的抑制效应显著;(2)游戏类型和性别对内隐攻击认知的交互作用显著,亲社会视频游戏更容易对女生的内隐攻击认知产生抑制效应;(3)攻击特质对高中生的内隐攻击认知的主效应显著,并且游戏类型和攻击特质对高中生内隐攻击认知的交互作用显著,亲社会视频游戏更容易对低攻击特质学生产生抑制效应。由此可见,亲社会视频游戏能够有效抑制高中生的内隐攻击认知水平。

  • 标签: 亲社会性视频游戏 内隐攻击性认知 抑制效应 实验研究
  • 简介:精神消费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其实,精神消费价值早就广泛存在于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之中了。如何正确处理好正负两个向度的精神资源的转化,如何建构精神转化为消费资源的渠道,如何衡量和实现精神消费的价值是精神消费问题所面临的三大挑战。精神消费的生成与实现,主要取决于人类科技存在的水平与状态。科学不仅帮助人类逐步认识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构成,而且逐步实现了抽象精神的视像符号化存在,把越来越多的各类精神文化转化为了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资源,更好地延展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 标签: 精神消费 现实性 技术 转化
  • 简介:信息哲学的新近发展为人格同一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研究路径。在"柏拉图与战车问题"中,通过柏拉图著名的战车隐喻引入了一个特定问题,自我本质在其中被视为一种多行动者信息系统:是什么将自我保持为一个整全和一致的统一体?在"自我学及其两个分支"和"作为共时个性化的自我学"中,通过对自我理论的两个分支(一个关注作为实体之自我的个性化,另一个关注此种实体的认同)的描述,预设了一种信息进路,以辩护那种认为自我的个性化逻辑地先于其认同的观点,同时又表明此种个性化能在信息术语中得以展现。进而在"一种调和的假设:三膜模型"中,提供了一种自我的信息个性化理论,它建基于一体三分的模型上,且有助于解决战车问题。这一理论,在"作为自我之技术的信息通讯技术"中被用于展示信息通讯技术是如何可能被诠释为自我之技术的。在"实现的逻辑"中,通过对"实现"(亚里士多德的发现)概念的引入,支持了一种极为斯宾诺莎式的观点,即据其而言,以信息结构实在论的视角,自我被视为信息结构发展的最终阶段。最后的"结论:从自我学到自我生态学"。

  • 标签: 自创生 信息哲学 人格同一性 自我
  • 简介:改造自然界不能缺失道德考量,但道德考量又不能仅仅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为基本准则,必须另辟蹊径。改造自然界是人的存在方式,其本质是不断超越现有而指向未来,直面人的理想价值追求,因而其道德属性不在于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实然,而在于其本身内在蕴含的超越现实的人之为人的应然。承认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的道德本质是人存在本质和价值理想追求的呈现及证明,才能真正担保改造自然界的道德合理性与生态正当,既避免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不负责任,又防止人们对自然界的滥用。

  • 标签: 改造自然界 实践 道德
  • 简介:一、哲学教育在当代中国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哲学曾以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启动和加速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哲学再一次历史性地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随后,“人道主义研究”、“异化”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萨特热”、“尼采热”,等等,都对人们的思想转变产生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人,哲学似乎有点跟不上这趟列车的行进速度了,哲学的影响力似乎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出现了成反比的现象。社会越是发展,人们似乎越是远离哲学。

  • 标签: 哲学教学 批判性思维 改革开放初期 培养 社会变革 “主体性”
  • 简介:在不同的学科和学术活动中包含着多重合理性,由此得出存在着多元现代的论点。接着,考察关于现代的替代概念;然后,通过对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尤其是19世纪挪威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分析,展示了有着深厚传统的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复杂而独特的历程。结论是,对不同的现代化进程的探讨必须奠基于具体的合理性概念。

  • 标签: 合理性 多元现代性 挪威 民众运动 精英
  • 简介:采用独立记得一知道范式(IRK)和加工分离范式(PDP)探讨说明文阅读中因果推理的意识。根据关系部分的描述与目标句是否存在逻辑冲突,创设推理成功和推理失败两种实验条件。实验1和2分别使用独立记得一知道范式和加工分离范式进行研究。两个实验的结果都发现推理成功和推理失败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加工指标上都差异显著,表明说明文阅读中因果推理既影响有意识加工也影响无意识加工,该结果支持和完善了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

  • 标签: 说明文 因果推理 文本表征 意识性
  • 简介:当错误发生后,人们往往会放慢错误后反应的速度,以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对错误后反应的影响。为了探讨刺激属性是否也在错误后的反应中起作用,本研究从刺激同一角度出发,探讨错误反应刺激与错误后刺激的同一以及反应-刺激间隔时间(RSI)对错误后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错误后的刺激与错误反应的刺激一致时,可减小错误后反应时延长的程度,同时,RSI越大,PES越小。本研究得出结论,刺激同一和RSI作为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在PES的产生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 标签: 错误后反应时延长(PES) 刺激同一性 认知控制
  • 简介: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要自立于世界之林,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就要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思维品质。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从于漪课堂人手,作了分析与探索。

  • 标签: “人”与“出” 批判性思维
  • 简介:在满足了实用的功能后,装饰跃居为人们选择服装的重要条件。这种需求使服装设计必须具备更高的创新力。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每个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都力求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更多地表达个性化和装饰。服装设计师通过创造思维表达特殊的视觉形式和情感语言,并将这种情感语言传达给使用者,以引起审美上的共鸣。服装造型设计、工艺手法,特别是材料运用、结构处理、设计语言表达等都是创造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主要展现方面。

  • 标签: 服装设计师 创造性思维 实用功能 情感语言 设计作品 视觉形式
  • 简介:以整群取样的方式选取650名小学儿童,采用社会创造故事情境问卷、小学儿童社会创造倾向问卷,分别测量了儿童在问题情境中的社会创造和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创造,同时采用小五人格学生问卷中的开放分量表、Rosenberg(1965)编制的自尊量表以及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中的(网络交往)信息交流偏好分量表,考察了儿童问题情境中的社会创造与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创造的特点和性质。结果表明:(1)二者的发展趋势有所不同,儿童在问题情境中的创造得分总体上呈现“倒z形”的发展趋势,而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倾向总体上呈现“U形”发展趋势;(2)两种社会创造与经验开放、自尊及网络交往(信息交流)偏好呈现不同的相关,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创造与经验开放、自尊及网络交往偏好均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问题情境中的社会创造与经验开放、自尊之间也具有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而且与网络交往偏好无显著相关;(3)经验开放、自尊和网络交往偏好均可以显著地预测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创造,而难以预测问题情境中的社会创造。这表明,社会创造可能存在状态与特质之分。

  • 标签: 状态创造性 特质创造性 社会创造性 小学儿童
  • 简介:宗教文本的翻译者,谨小慎微、力求精确地在向另一种语言传达被信徒视为的神圣之言,以免改变其意义或意图。然而,对于诠释和翻译之本质的多学科研究却表明,这往往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通常,一个人对于自己所读到的内容的理解,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读者特定的情况有所变化的。每一个读者或翻译者都在与文本之间产生特别的对话,这对话是自发的,或者是根据读者所处的特定环境而具有独特性的。因此,翻译者超越了传统语文学的界限,进入了诠释学的范畴,从诠释的客位视角转为主位视角。文本的对话属性已为巴赫金和伽达默尔等人指出。贝克尔的"动态语言"理论亦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对于翻译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当代语言学、社会学、哲学和人类学研究的成果上,我们将探讨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动态的相互作用。本文将探讨宗教文本的对话、启发性和转变性特征及这些特性对于此类文本的翻译有哪些启发。

  • 标签: 诠释学 文本 读者 对话 语境
  • 简介:采用篇章朗读任务,探讨了词汇的获得年龄与句子长度对10名阅读障碍儿童与10名普通儿童阅读流畅的影响。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流畅比普通儿童差,表现为朗读时间更长,准确差,出现更多的省略错误、替代错误、添加错误。词汇获得年龄和句子长度对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流畅都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单字词加工难度增加,句长效应被放大。词汇获得年龄影响替代错误的发生,句子长度影响省略错误的发生。

  • 标签: 阅读障碍 阅读流畅性 句法难度 句长 词汇获得年龄
  • 简介: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多元文化世界。我们不是"一"而是"多"。应该用"全球地域化"这样一个新词来替代根植于地域的"全球"概念。哲学或"世界哲学"的目标是反思世界的现实。"横贯"("transversality"或"trans(uni)versality")这一新概念试图克服或超出西方现代——尤其是西方"启蒙精神",其知识形态是与西方借普遍的名义在哲学上数百年的统治地位共生的。横贯反对任何形态的种族中心主义,它涵盖了跨文化、跨种类、跨学科的诸多现象,这些现象超出了人性与自然、身与心、东方与西方的分立。横贯的世界是差异的无尽之旅,其语言中散布着"inter-"、"con-"、"trans-"之类的前缀,它从被现代主义者黑格尔奉为其辩证法之政治"目的"的主权民族国家中获得重生。横贯的世界与诸多勾连和混杂现象无限融合在一起,走向一种世界大同。

  • 标签: 横贯性 全球化 现代性 普遍性 差异
  • 简介:根据一种实践的规则观,功利原则不能用于辩护特定制度之下的具体行动。将功利原则直接应用于制度本身,提供了一种看起来更为合理的功利主义版本,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免于批判的考察。制度功利主义有两幅面孔,一种是制度选择的决策程序,另一种是评价制度是否正义的标准。相应地,它有两种证明方式,分别是诉诸个人理性选择的类比和诉诸道德平等的论证。通过梳理罗尔斯和金里卡等人的讨论,可以看出这两种证明都存在问题。

  • 标签: 制度功利主义 决策方式 正义标准
  • 简介:为了探讨哪一类别商品的平面广告更适合于采用幽默诉求方式,研究随机选取64名大学生为被试,以产品颜色矩阵(ProductColorMatrix)为商品的分类标准选取了八种具有代表的商品,并对应改编了16则平面广告,以广告类型(幽默,事实)、商品类别(白色商品、红色商品、黄色商品和蓝色商品)为自变量,以广告评价、广告顺序为协变量,以商品印象、喜爱程度、购买意向、眼动指标(首次进入时间、注视时间密度、注视空间密度)为因变量,进行平衡设计实验。通过传统自评和眼动指标表明,幽默平面广告可以提高具有功能和低风险的蓝色商品的记忆效果,在幽默广告中被试更关注广告图片,而事实广告中被试更关注广告词。

  • 标签: 幽默广告 产品颜色矩阵 平衡设计 眼动
  • 简介:回顾百年西方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历程,在科学主义研究理念的强势影响下,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始终呈现出一种“去宗教”的研究倾向,即将宗教心理现象的研究化约为对世俗心理现象的探讨,并由此造成了宗教心理学研究的无序、纷乱、零星和琐碎。唯有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承认、接纳并尊重宗教心理现象所固有的“宗教”,宗教心理学研究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宗教性 去宗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