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邓小平善于用辩证的方法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这是他的一大鲜明特点。'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判断价值的一个目标,但不能涵盖他判断事物价值的全部方法。邓小平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包括'价值目的'分析和'价值判断'方法两个层面,在宏观价值判断上,他坚持社会发展的'目的论'思考维度,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出发判断事物的价值,以人的需要的满足作为判断事物价值的依据。在具体事物价值判断上,他坚持数量、质量、点面结合,正确把握事物的数量关系、质量关系以及'点''面'关系。邓小平判断事物价值的特点是始终坚持客体性和主体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唯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后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邓小平价值判断方法的补充、丰富与突破。

  • 标签: 邓小平 价值目的 价值判断 判断方法
  • 简介:2006年,我国著名价值哲学家王玉樑先生出版了一本代表作:《21世纪价值哲学:从自发到自觉》。在该书中,王先生通过对一百多年来中外价值哲学发展轨迹的理性审视和解读,揭示了当代西方价值哲学崇拜自发性的局限,提出了走出价值哲学研究困境的期盼——从自发到自觉。

  • 标签: 价值哲学 哲学研究 评介 实践 21世纪 理性审视
  • 简介:效用抑或劳动孰为价值源泉的争论在经济思想史上由来已久。发生在边际效用价值学说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之间的争论表明:把效用归结为价值源泉的学说,由于很难找到一个有效的衡量效用的尺度而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认为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价值的量的尺度的劳动价值学说,无论从历史还是逻辑角度看,都是经得起考验的。

  • 标签: 马克思 价值悖论 边际效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
  • 简介:以制造业智能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新的车间革命,没有改变劳动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也没有否定活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科学论断。依据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和生产劳动思想,凡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并实现商品价值的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均属生产性劳动,都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和物化劳动在使用价值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创造价值。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推进,没有改写收入分配同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率无关的基本思想。总之,新生产方式变革非但没有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反而在收入差距拉大、劳资关系紧张、公平正义问题凸显的新的历史背景下不可或缺。

  • 标签: 工业4.0 价值链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公平正义
  • 简介:人类社会不存在无价值的政治。政治伦理的产生,正是根源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价值选择。从政治伦理的发生看,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对政治实质和政治形式的价值分析、对“政治是什么”与“政治应当是什么”的价值取向、对政治的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的抉择,是政治伦理发生和建构的基础和前提。

  • 标签: 政治伦理 价值前提 政治实质 政治形式 实质价值 形式价值
  • 简介:“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本质之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历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都对人民幸福问题高度重视。人民幸福不仅具有目的性价值,而且具有手段性价值。提升人民幸福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减少人民痛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人民幸福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手段,社会怨恨是社会动荡和社会溃败的深层根源。正确认识人民幸福的双重价值对于当前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人民幸福 目的性价值 手段性价值 社会转型
  • 简介:政治妥协是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解决政治生活冲突的主要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政治妥协,对于政治生活而言,是一支调解的润滑剂,追寻的是双方互利共存。它的价值内涵具备工具性价值、精神性价值和调和性价值,是实现个体权利的重要保障,是解决冲突的重要调节机制,是实现自由民主的基本方法,其伦理底线是适度妥协,伦理基础是独立平等的主体性,伦理条件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性。

  • 标签: 政治冲突 政治妥协 价值属性 伦理价值
  • 简介:世界本身无意义,人却反向创造之.人的价值创造活动沿着观念旨趣和物质旨趣两个方向展开,体现为“个人的价值取向维度”与社会化的“价值域”两个维度.个人的价值选择自古就有,现代性的“去魅”使其日常化与显明化,我们因而进入了“价值多元主义”时代.“价值域”的形成则表现为社会组织化、制度化与机制化,表现为“规范空间”的形成与人类生活形式的形成.在“价值域”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人们在价值选择上严重的“人际不均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将挑战韦伯自己对于“价值多元主义”基本特征的判定.

  • 标签: 韦伯 旨趣 价值域 价值选择 人际不均等
  • 简介:所谓价值观自信,首先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自信,但其根本内容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自信,同时还是基于“三个自信”基础上的一种自信。价值观自信的底气源于“四个来自于”。坚定价值观自信不仅有利于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筑牢社会转型期思想基础,还有利于坚定“三个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价值观自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使人们从对社会主义教条化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科学对待中西文化成果,在价值多元的社会转型期增强价值观认同;抓住重点人群,拓展核心价值观融入领域,在实践养成中坚定价值观自信;遵循价值观建设的固有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价值观自信。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自信
  • 简介:道教文献向来难读,历代注释歧义百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道教思想是建立在隐喻概念之上。这些隐喻概念潜在地制约着道教理论推论的起点和方向。考察道教隐喻的构成理据,对道教隐喻概念的相互关系、定名、内部层次、语义系统进行研究,建设道教隐喻语料库,不仅在道教语言研究、道教词典编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开拓道教学新的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价值。论文对国内外的道教隐喻研究、道教隐喻的识别、道教隐喻语料库建设的基本原则及语料库结构、道教隐喻语料库研究的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道教 隐喻 语料库
  • 简介:人类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态度,是文明发展各个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人类每次思想解放,都首先开始并最终落实于身体的解放。有关身体及其与心灵关系的认知和观念上的突破,贯穿于社会的进化历程。李约瑟指出:“道教的身体不朽并非奇特幻想,而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信念。它再好不过地表明中国思想有机特性的一个侧面,而没有遭受欧洲那种典型的神经分裂症:一方面脱离不了机械唯物论,另一方面又脱离不了神学的唯灵论。”

  • 标签: 道教史 李约瑟 道家文化 思想解放 三元延寿参赞书 中国思想
  • 简介:档案查询利用在当今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档案查询利用总体运行良好,实现了档案查询利用的现代价值,即实现了档案的工具价值、档案的信息价值和档案的实践育人价值。档案的查询利用在实践教学和协同育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档案 查询利用 价值 协同育人
  • 简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与思想的重要典籍,其译介与西传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给欧美各国的文化与文明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本文在概述《论语》及其英译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典籍英译的当代价值,指出《论语》英译研究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典籍英译以及教育的全球化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有助于助推中华民族文化的全球化.

  • 标签: 《论语》英译 典籍 全球化
  • 简介:红色文化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一方面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去审视它;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必须以有效的机制去传播它,从而让红色文化成为"四个全面"建设中宝贵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 标签: 红色文化 当代价值 传播
  • 简介:娱乐是人以娱悦心身为主要或唯一目的的生命活动,简单地说是一种乐生活动。娱乐活动的价值在于:首先,娱乐活动从消遣的角度看,是人类游戏本能的自然宣泄,是人的存在价值与人生意义的重要体现。其次,它具有内涵和形式上的审美性。最后,娱乐作为人的类活动方式和集体活动,自然也具有伦理价值及其相应规范。娱乐伦理是指人们在娱乐活动中形成并应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伦理规范和良风美俗的总和。它的研究和实践价值体现为:(1)道德人格的培养;(2)人际交往的和谐;(3)社会风气的提高。

  • 标签: 娱乐 娱乐伦理 娱乐价值
  • 简介:西方民主核心价值观生长于欧美资本主义文化,其实质是以"私"为核心的个人主义民主核心价值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核心价值观正在将个人引向精致的利己主义和理直气壮的个人主义,将国家引向碎片化、极端化、民粹化,将人类引向战争。然而,由于欧美资本主义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强势地位,西方民主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造成了语境之困。

  • 标签: 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 核心价值观
  • 简介:知识生产力是以知识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创新为灵魂和核心、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力形态。知识生产力的相关研究,克服了过去仅从物质生产力的视角界定生产力的做法,扩展了生产力的涵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内容,具有重大理论及实践价值

  • 标签: 知识生产力 物质生产力 唯物史观
  • 简介:李桂荣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12期撰文认为,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开启了东方大国对先进的社会主义理想的价值求索,而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顾毛泽东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主要内容,不但发现其极具代表性,体现了其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不懈追求,更能够看出他是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先声和实践先导,是永远值得我们珍视和继承的宝贵财富。

  • 标签: 社会主义理想 价值观体系 毛泽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理论教育
  • 简介:邓小平立足国情又放眼世界思考中国反贫困的战略意义,他认为反贫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之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的反贫困事业不仅关乎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更能促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邓小平从两个层面阐明了反贫困的价值目标,一是国家兴旺富强;二是人民共同富裕。邓小平认为:帮助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摆脱贫困是中国反贫困的着力点;要探索一条通过改革开放,制定并实施由政府主导的扶贫开发战略,大力发展农业,先富带后富,发达地区帮助落后地区的反贫困道路;反贫困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邓小平反贫困理论指导下,中国的反贫困事业成就卓著。学习邓小平的反贫困理论,对于当前做好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反贫困 共同富裕 全面小康
  • 简介:“机器伦理”是当前道德哲学与人工智能领域交叉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如何在智能机器中嵌入符合伦理原则的程序,使其能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机器伦理思想的发展具有内在机制,一方面是由于道德行为对象发生了由“人”到“非人”的转变,另一方面以机器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由直接关系变为间接关系。机器伦理思想促进了技术设计伦理由隐性向显性的变化,引导技术产品“负责任”地为人类服务。同时,机器伦理思想存在着将道德行为数字化、道德行为主体模糊化以及信任机制不明确等局限性。

  • 标签: 机器伦理 显性伦理主体 人机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