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杨文会(1837-1911),字仁山,号拙道人,安徽石埭(今石台)人,其弟子尊称为“深柳大师”,也被誉为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父.此盖缘清末知识界对佛教兴趣日增,甚多人信仰由儒归佛,诚如梁启超所言:“故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①而其中的关键人物乃杨文会.杨文会的思想取向守持传统,即“教宗贤首,行归弥陀”.他学佛“启自马鸣(相传《大乘起信论》之作者);净土之缘,因于莲池;学《华严》则遵循方山,参祖印则景仰高峰.”②因而具有诸宗圆融特征,在佛学义理方面,他主张“十宗”平等说.这在当时也有很大影响,但其所思所想在中国近代佛教思想史上的最大意义,还在于从切身体验出发,感受到为克服当时中国社会与中国佛教面临的重重危机,非有个人担当,以及纠集志同道合的朋友,培养新生代为之一起努力不可.恰恰缘于此点,尽管他在实质上所启动的与传统义理诠释阐发有着质的区别的佛学义理研究新局也许与他志在“复古”的初衷并不一致,但这正是历史走向与个人意愿有异的吊诡之处.就此,本文试从他所启动的刻经、办祗洹精舍、研究唯识学与创办佛学研究会四个面向以证明.
简介:共同致富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广大农村又是脱贫致富的难点所在。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基层组织和集体经济'双弱化'困境,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构成了农民共同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宝山村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以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为目标,走出一条创新、绿色、共享的全面小康之路,有效破解了'双弱化'困境,从昔日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变成如今的'西部第一村'。在具体做法上,宝山村坚持用基层党组织建设来统筹农村各项工作,坚持从集体经济分配制度入手来推动共同致富,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全球思维和战略眼光来拓展发展空间,坚持以自力更生的精神推动跨越式发展,这些做法和经验对全省乃至全国类似农村实现全面小康有重要的样本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并积极抓好宝山经验的推广应用:认真总结推广宝山经验;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统筹城乡党建资源;大力弘扬'正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