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形势下提出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治国理政方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阶段性理论成果。"四个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哲学智慧,其辩证统一性体现为十个方面: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辩证统一;继承性和发展性的辩证统一;系统性与协同性的辩证统一;战略性与方向性的辩证统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简介: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解决了一系列关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重大关键问题:高举正确的旗帜。坚定地举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道路。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领导党和国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作出伟大战略决策。力促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着手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制定基本路线。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创立邓小平理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思想阐明了九大相互联系的观点,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于形容“现实的个人”的“现实性”,与感性、经验、个体、具体、受时间限定等意义内在相关,或含有“有生命的”“历史的”“单独的”及“肉体的”之意义。主要指一种受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性质。受施蒂纳的影响和刺激,马克思恩格斯曾突出强调个体性的现实性意义,但同时他们也强烈意识到个体性所具有的现实性的有限性,强调阶级甚至仍然坚持“类”的现实性意义,在个体性与普遍性,经验性与本质性之间维持一种张力,而绝没有导向仅仅在20世纪初和改革开放初被中国学者大力弘扬的个体性之中寻求现实性。另外,虽不是强调的重点,但自然性仍然是历史唯物主义现实性观念的重要内涵,而实践活动的创造性才是整合、提升实存性与本质性之统一的最重要的“现实性”含义之所在。
简介: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和挑战性-阻碍性压力二维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以225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的关系,情绪导向应对策略和问题导向应对策略在这一关系中的多重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挑战性压力源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阻碍性压力源对工作倦怠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对工作投入有负向的预测作用;问题导向应对策略在挑战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情绪导向应对策略在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简介:阶级艺术论争,是20世纪前期无产阶级文学阵营和纯文学阵营之间展开的文学论争。20世纪10年代后期,以本间久雄、大杉荣和加藤一夫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阵营,明确指出第四阶级的文学才是当下最重要的艺术,由此诞生了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但这时的认识局限于对'民众'和'民众艺术'概念的讨论上。进入20年代后,以中野秀人和平林初之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认为,无产阶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产阶级文化是高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性质对比来看,无产阶级劳动大众的精神和文学精神都比资产阶级高贵,因此无产阶级文学也是优于资产阶级文学的,这就肯定了艺术的阶级性。而以菊池宽、久米正雄和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的纯文学主义者,则主张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自律,即超阶级性,认为若无产阶级艺术从属于无产阶级运动,那么无产阶级艺术也就不可能存在艺术至上主义思想。阶级艺术论争是之后展开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有力前提,也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论争的理论源泉之一。
简介: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在这一理论体系中,他特别强调了交通要优先建设、重点发展、科学规划和加大投入的思想。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邓小平强调交通的建设还要尽可能地继续发展;就整个国家建设来说,交通运输是重点;研究长远发展,主要是制定交通运输的发展规划;加强交通投资,他要求坚持十到二十年,宁肯欠债,也要加强;看到交通发展的辉煌成就,他笑吟: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邓小平关于交通发展的系列论述,丰富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理论内涵,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国综合超前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蓬勃繁荣的交通运输体系,有力地保障并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此回顾和学习邓小平的重要论述和思想,以缅怀这位总设计师的丰功伟绩,更称颂他的远见卓识。
简介: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价值追求。"四个全面"的实施必须把握公正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这一"金规则"。就目的而言,实施"四个全面"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公正的社会;就手段而言,实现好"四个全面"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核心的价值指标在于公平正义;全面深化改革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更要凸显公平公正;全面从严治党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任何违背公平正义的做法将难以真正落实"四个全面"。因此,当代中国实践必须要在制度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凸显制度的公平正义,既要保证制度设计时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又要通过制度来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制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