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马克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对绝对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双重扬弃和超越。它颠覆了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在哲学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确立了现代存在论的根基,超越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模式;打破了形而上学的现成论,形成了动态生成的世界观;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人本主义思想,关注人的自由本质的全面实现。这场深刻的哲学革命也为现代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启发了现代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等方面进行学科建构的突破性的变革,同时也为当代中国美学走向中西融会、古今传承的历史性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 标签: 马克思 实践的唯物主义 现代美学革命
  • 简介:自从现代美学诞生后,审美与自由的关系就成为美学与文论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文章将现代主义美学主张的审美自由与马克主义美学所理解的审美自由作一番比较,指出,现代主义所倡导的审美自由与马克主义提出的审美自由,二者的哲学基础不同,前者建立在现代主体性哲学话语基础上,后者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二者的理论指向和目的不同,前者企图以精神和感性的超然来对抗现代主义的秩序和同质,带有浓厚的审美乌托邦幻想色彩,后者主张通过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来反对资本主义异化和物化现实对人的奴役;二者对待现代性的态度不同,前者简单地批判反对社会现代性,后者从历史进步的高度于批判中赞成肯定社会现代性。

  • 标签: 审美自由 马克思主义 现代主义 非功利 实践
  • 简介:心理活动课的开设,必须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各种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活动课的课程性质决定心理活动课的开展要重感受,不重认知;重引导,不重教导;重真诚开放,不重有无错话.然而,许多教师在深入了解这个"原则"后,觉得课堂更难构建了:"重感受,不重认知"意味着以往用于构建课堂框架的知识结构不复存在,课堂对于师生交流的深度要求进入一个新的层次;"重引导,不重教导"意味着教师对于学生课堂反应的回馈要更加细腻、人情人理;"重真诚开放,不重有无错话"意味着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要努力营造一种真诚、尊重、开放自我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愿于、乐于敞开心扉去观察、体验、反思——而这三个层面,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现场反馈能力,无疑都是巨大的挑战.

  • 标签: 小学生 心理活动课 课堂生成
  • 简介:本文首先讨论了马克在异质文化环境中应该以何种方式言说自己的问题,由此引出对马克文本解读的宗旨与原则:为马克而马克。让马克自己说话、让马克发出自己的声音正是秉承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本身的学术态度。其次阐发了让马克自己说话的理由:第一,思想重构以文本解读为基础。第二,倾听150多年前马克自己的言说,反而对我们极具现实意义。再次是对马克早年哲学文本解读的分期与研究马克早年哲学的意义。最后阐述了马克哲学文本解读的方法:学术背景探源的方法、系统研究的方法、前后呼应的方法、历史考察法。

  • 标签: 马克思 科学 意识形态 文本解读 思想重构
  • 简介:从前,人们出门坐远洋船,从上海到巴黎,沿途经过香港地区、越南西贡、新加坡和斯里兰卡,经红海,通过苏伊±运河,入地中海,再从马赛到巴黎,总共要三十多天时间。船上有闲,可怀念故乡、回忆亲友和儿时往事,写信或写文章。许多空日子任你安排,这也是人生一乐。

  • 标签: 现代生活 香港地区 斯里兰卡 新加坡 地中海 巴黎
  • 简介:马克对政治的分析大致可从政治社会学、政治人类学、政治经济学、政治伦理学、法哲学、阶级分析,以及政治设计和政治理想等方面来了解。政治社会学分析是在对社会整体进行把握时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分析社会政治生活、政治组织和政治行为及其历史;政治人类学分析重在探寻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去研究人们的社会管理、政治行为和政治组织;政治经济学分析是对政治进行经济分析,剖析政治在总体上对生产的服务作用,揭示政治与经济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法哲学分析是通过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从法理上探讨法的产生和作用;政治伦理学分析是研究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社会的道德准则、政治与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制度的正义性的评价;阶级分析是把生产关系、所有制同国家联系起来考察时,看到国家的阶级属性,看到处于一定生产关系中的各社会阶级为着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彼此间进行的阶级斗争。由此出发,从工人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着眼,马克及恩格斯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设计和政治理想及其实现途径。

  • 标签: 马克思 政治分析 政治设计
  • 简介:关于中产阶级的思想和理论,国外理论界对其已有深入而成熟的研究,而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则相对滞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成为学界研讨和政府决策的一种现实语境。长期以来,我国坚持马克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形成了传统的阶级斗争思维定势,对于马克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中问阶级”理论却没有足够的重视。然而,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间阶级 当代价值 文本 阶级斗争理论 资本主义社会
  • 简介: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概念框架,而且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同时也为马克哲学变革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维向度。本文以对库恩范式理论的考察和理解为前提和基础,选取和借鉴范式理解维度对马克哲学变革及其理论实质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作者认为:马克的哲学变革及其理论实质,从范式生成维度来看,它是通过多环节变革而展开的新哲学范式的历史生成过程;从范式构成维度来说,它是以多领域变革为基础的马克哲学范式的理论建构过程;就范式变革的内涵和意义而言,它是马克的实践哲学范式和马克主义实践哲学传统的开创和形成过程。

  • 标签: 马克思哲学变革 库恩范式理论 范式理解维度 实践哲学范式
  • 简介:<正>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便于和国际出版物接轨,积极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本刊决定从2011年第14卷第2期开始采用新的投稿格式。在采用通用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则的基础上,本刊特制定如下规定。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

  • 标签: 投稿格式 注释体例 文献标注 文献引证 学术交流 卷第
  • 简介:本文提出人类正生活在一个神经意识形态时代的观点。马克主义的一种观点是强调异化造成了人的非人化,从而将一线希望寄存于人性或使用价值中;另一种观点则对此表示质疑,同时利用神经科学来解读人性,鉴于神经科学有能力恢复自然的和谐,从而可能真正找出人类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笔者将后一种思想称为神经—马克主义。

  • 标签: 谱系障碍 新马克思主义 灵魂国家
  • 简介:黑格尔在哲学中将自由理解为精神的本质,理解为思维内部主体与实体的同一。因此,在他看来,哲学只要通过一种真理的教化过程就可以使自由实现。与此不同,马克哲学则还原了自由的现实意义,认为人的自由解放只有通过改变世界才能够实现。而这也就要求哲学摆脱其原有的理论样式,成为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尽管马克在哲学与自由的关系问题上超越了黑格尔,但他们二人都自觉地保持着哲学与自由的直接关联。就这一点而言,即使在今天,也仍然有助于哲学的自由关切的实现。

  • 标签: 哲学 自由 黑格尔 马克思
  • 简介:从2005年开始,国内马克与浪漫主义传统的学术研究从文艺美学更多地转向哲学,将马克的唯物论、人性论、异化论、辩证法、历史观、现代性理论,与广义的浪漫主义思潮和狭义的浪漫派联系起来,发掘出马克哲学对浪漫主义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在国内学界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

  • 标签: 浪漫主义 超验 人性 反讽
  • 简介:正如我们不能仅凭马克著述中直接涉及"美"字的地方透析马克的全部美学思想一样,马克对于人类学的兴趣在他一生的理论探索中以不同的方式持续着的这一事实也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且要求以一种新的探讨方式对此加以把握。在关于人的思考中,马克的美学与人类学之间具有深刻的联系,并且以其对于从纯粹意识演化而来的宏大叙事以及关于"他者"的意识形态想象的批判而与传统美学和人类学相区分,从而获得自身的规定性。马克美学不在于解释"美"是什么,而是关于如何创造"美"的理论和实践,亦即一种革命的美学和人类学。因此,纵深发掘马克的人类学思想及其美学意义对于我们在现代语境中更深入地发展马克主义美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人类学转向” 需要 异化 神话
  • 简介:哲学消亡是目前哲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它的触角几乎延伸到当代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现代性问题紧密相关。实际上马克早就谈论了这一问题,而且重要的是,今天关于哲学消亡的讨论的许多问题,马克已多有共识:譬如科学技术与哲学消亡、意识形态与哲学消亡诸问题等,但是也有一些重大的原则区别,那就是,马克对哲学消亡是从进步的、积极的意义上理解的,而且,他关于哲学的消亡就是哲学的实现的思想与时下相关的主流观点相比,无疑是真正革命性的。

  • 标签: 马克思 哲学丧失 否定哲学 消灭哲学
  • 简介:现代服装企业面临着品牌营运之压力,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服装设计师。引领企业走在时尚的前沿,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无论学习或者工作,设计师都应该从主体出发,从实践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设计师应根据品牌所面对的市场取向、客户群体。结合自身的审美情趣、艺术风格,从理论的高度选择各种国际流行时尚的元素,灵活运用面料与工艺,最终创作出能够引领时尚、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产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服装设计师 流行时尚 品牌营运 服装企业 理论修养
  • 简介:施蒂纳对费尔巴哈的批判直接促使了马克重估费尔巴哈哲学的意义,而施蒂纳关于个体自由、"利己主义者的联盟"等思想启迪了马克重新思考个体自由与共产主义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马克看到了施蒂纳理论中存在的矛盾:试图在形而上学的范围内解构旧形而上学,即作为推翻旧形而上学之基础的"我"最终还是作为抽象的主体被固定下来了。在施蒂纳与费尔巴哈的对决中,马克看到了自我意识的批判界限,找到了绝对主体的感性实践基础。

  • 标签: 马克思 施蒂纳 唯一者 形而上学 哲学革命
  • 简介:本文就以往我国马克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所存在的直观论、纯认识论和教条主义倾向作了简略的评论,并认为造成这些倾向的思想根源从哲学上来看,是由于一方面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混同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视马克主义文艺观为仅仅是在总结现实主义文学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认识论文艺观"而未能深入发掘它的"人学"內涵。另一方面,由于不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动态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也不理解任何理论的真理性都是相对的,它只有借助一定的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才能转化为其体的真理。

  • 标签: 直观论 纯认识论 教条主义
  • 简介:在不同的学科和学术活动中包含着多重合理性,由此得出存在着多元现代性的论点。接着,考察关于现代性的替代概念;然后,通过对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尤其是19世纪挪威现代进程的深入分析,展示了有着深厚传统的国家走向现代的复杂而独特的历程。结论是,对不同的现代进程的探讨必须奠基于具体的合理性概念。

  • 标签: 合理性 多元现代性 挪威 民众运动 精英
  • 简介:目的:了解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探讨影响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自编《课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对我校历届应用心理学专业的21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系统课程学习,学生对自我意识、人际沟通、爱情等方面有很大收获,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与方法中,“开展课堂小组活动”、“多媒体课件内容”、“学生自己课堂上的自由阅读”和“学生当‘老师’教学法”四种途径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结论:系统学习社会心理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有效利用多种途径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 标签: 社会心理学 课堂教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