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前,慈善事业生态系统中存在部分慈善异化现象。慈善异化是对慈善本真状态的偏离与违背,分化出其对立面,并成为奴役和支配本真慈善的外在异己力量,最后通过扬弃促使慈善本真状态回归。它主要包括自我异化与交往异化,其表现形态多样,原因复杂,但主要是由权力贪欲、财富贪欲与声誉贪欲所导致的。慈善异化需理性审视,一方面它是慈善事业自身发展的否定形式,是其发展的必经阶段,另一方面它容易导致慈善陷入“塔西佗陷阱”,需加以防范。因此,我们应运用“利益制衡欲望”原理,正确认识慈善的价值,协调慈善活动中的伦理关系,推动慈善伦理制度化与慈善制度伦理化的双向运行,积极扬弃慈善异化,推动慈善本质回归。
简介:过去,由于受卢卡奇和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影响,我国学术界对异化(Entfremdung)、拜物教(Fetischis-mu$)、物象化(Versachlichung)、物化(Verdinglichung)等概念没有做严格的区分。但是,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曾区分过“物象”(Sache)和“物”(Ding)概念。在马克思那里,物象化和拜物教基本上同义;物象化不同于异化,它属于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结构,异化则是一种主客关系结构,从异化到物象化意味着早期马克思思想框架的转变。卢卡奇、广松涉、平子友长虽然都讨论过物化概念,但如何定义物化还没有定论。今天,我国学术界应该将这些概念区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