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受某种意识形态影响,通行的文学概念抽象地看待"具体",忽略写作过程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考察这一概念的由来。文学一词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含义多次变化,其过程显示了社会一文化关系的历史变迁。18世纪以来文学概念演化出现过三种趋势:(1)判别文学性的标准由"学识"转向"趣味"和"感受力";(2)由泛指"出版物"逐渐转向专指"创造性"、"想象性"作品;(3)"民族"、"传统"概念的发展引发了"民族文学"观念。通过考察可以确证:文学概念是一定阶级对普遍社会实践进行特指和控制的形式。以往"马克思主义批评"作出过意义非凡的贡献,但由于没有彻底摆脱旧的文学概念的影响,所以未能在文学领域贯彻马克思的"实践意识"。但决定性的理论突破是人们已认识到文学是社会—历史范畴。与语言相关的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语言这一社会物质实践的"生产方式",进而改变着社会关系和文化关系。因此,文学不应受束于某种既定概念,它是一种既恒定持久又不断超越自身旧形式的实践。本文选译自已故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文化学者雷蒙德·威廉斯晚期代表作《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7年),是该书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中的一章。威氏创建阐发著名的"文化唯物论"时尤擅作"关键词历史分析"。本文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 标签: 文学价值 概念 民族文学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文化关系
  • 简介:在当今媒体格局下,传统媒体特别是广电媒体的独特优势犹在,但面临的挑战很严峻。媒体融合发展乃大势所趋,融合的侧重点在于传统媒体须尽快学会与新媒体融合,而非相反;融合的关键在于传统媒体学习、汲取和践履互联网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媒体未来发展潮流,寻得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和创新之道。把握媒体融合的要义,还须从媒介技术、业务和内容、资源所有权以及管理规制等入手,推进深度而真实的融合。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升级后的广电媒体,或将其转化为全媒体,或转变为现代视听传播机构。立足于此,广电媒体可重构、再造流程及产业链。

  • 标签: 媒体融合 互联网思维 全媒体发展
  • 简介:理想不是空想、幻想,它是心灵思维向上的运动。能为人们描绘一幅美好的精神图景,能唤起人们的强烈的奋斗动机与拼搏潜能,把尚未实现的东西转化为现实。文学理想是人类理想之一翼,体现了人类普遍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设立理想维度,将其作为文学价值系统中居于最高位置和核心地位的构成,是因为理想乃是统帅一切元素,聚合所有奋斗目标的核心价值。文章提出,理想能照亮黑暗角落和前进的路程;理想是一种聚合向上之力,推动人类和文学前行;理想教人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艺术境界。理想为人们提供"道路感"、"方向感"和向上目标。永恒之理想,引导我们飞升。

  • 标签: 理想 理想维度 引领文学 美好
  • 简介:文学艺术在今天时代巨变下所遭到的冷遇,应该说是由它的自身特点及其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所决定的.文学艺术是最为精致的文化形态,它与欣赏人的关系超越了感官层面而直达抽象的精神呼应,文学语言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是现代城市精神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审美现象.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标志性文学品牌,并不是作家的创作本身,而是帮助作家的创作在城市文化建构中广泛流布,真正沟通文学创作与城市文化之间的中介性的平台,具体地说,是文学期刊和文学批评.

  • 标签: 文学功能 城市精神建设 城市文化建设 文学艺术 人类文化 自身特点
  • 简介:文学能做什么?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杜威和福柯关于经验的理论对这一问题加以回答。杜威认为,文学提供的是"一个经验",即一种统一的整体经验,这一个经验对读者的经验产生作用,使得读者经验发生转变。福柯则认为文学提供的是一种不寻常的、独特的经验,它能够介入个人或者群体的日常经验中,使他们的主体性形式发生转变。结合杜威和福柯的观点,我们可以说文学引起了作者和读者的经验的改变,从而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因为"存在如经验一样是历史建构起来的"。

  • 标签: 杜威 福柯 经验 一个经验 不寻常的经验
  • 简介:审美是文学的重要特性,但不应把文学的本质只理解为审美本质,文学的本质是系统本质。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性的,但不能把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理解为哲学意义上的理性和思想体系,也不能把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只归结为审美意识形态。鉴于文学本质的系统性,理应对文学开展多维的、宏观的、辩证的综合研究。

  • 标签: 文学 审美 意识形态
  • 简介:以色列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群体,持守着其独特的善恶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传统。这种主要通过"智慧人"和家长传递的传统,同律法和先知的传统一样,对维系和加强以色列的社会生活,增进每个社会成员的人生修养和处事能力,都起到巨大作用。家庭长辈和智者在后来的时代中发扬光大的人生哲学教育,可谓源远

  • 标签: 智慧文学 以色列人 信仰 文学背景 社会生活 个人道德
  • 简介:基督教,英文为Christianity,公元一世纪源于巴勒斯坦,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及一些小的教派。《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早期的《圣经》包括《圣经旧约》、《圣经后典》和《圣经新约》。1520年后,基督教分为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新教的《圣经》只包括《圣经旧约》和《新约》,天主教《圣经》除此之外,还包括《后典》。《圣经》的前一部分为希伯来文,后一部分为希腊文。及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统一的拉丁文译本。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前后,《圣经》在欧洲逐渐被译成各国文字。

  • 标签: 基督教 《圣经》 西方文学 宗教改革运动 文学规模
  • 简介:什么东西叫佛性?我们先看印顺老的评价。若依印公的研究,从中观学角度看“空就是佛性”,“一切凡圣众生以空为其本”;若依唯识论者,《大涅盘经》说如来藏名为佛性,佛性就是真我。依印老自己的研究,释尊出在人间,所以是即人成佛的,是净化人性而达到正觉解脱的。释尊是人,

  • 标签: 古典文学 佛性 《庐山远公话》 《红楼梦》
  • 简介:李伯元的文学之路欧阳健居晚清四大小说家之首的李伯元,不是梁启超那样的时代巨子,而是处于政治漩涡之外的小人物;他的人生价值,在于作为一名职业报人和职业小说家的成功事业和开创一代风气的广泛影响。李伯元,名宝嘉,又名宝凯,伯元是他的字,别号南亭亭长.又号游...

  • 标签: 李伯元 庚子国变 “游戏” 《官场现形记》 《绣像小说》 弹词小说
  • 简介:唐君毅的文学文化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一个重要斩获,在中国当下及未来的文学理论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价值。他不仅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和宗教学等各学科方向造诣很高,而且对文学也有专精的研究。唐君毅的文学文化观较之一般的文学理论,在遵循中国文化提出独特的文学文化逻辑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迄今为止,对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文章着重梳理并发掘唐君毅的文学思想,揭示其隐含在文学文化观里面的系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理论创设。同时,就唐君毅独具个性的学术探讨,阐释其文学文化观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从中西比较视野融摄古今文学理论精髓,将文学文化逻辑模型应用于对文学本性、文学创作过程、文学结构与机制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切合于中国文学实际的理论创说。

  • 标签: 唐君毅 文学 文化 生命情志 价值境界
  • 简介:<正>法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皮埃尔·马舍雷(PierreMacherey)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哲学家阿尔都塞的学生,在他1996年出版的《文学生产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独特的"文学沉默观",创造性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解释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 标签: 马舍雷 文学本体论 话语生成 文学生产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学理论家
  • 简介:《焦氏易林》的文学价值近期出版的上海社科院院刊《学术季刊》(1993年第2期),发表了著名古文论家、诗评家陈良运教授的《论(焦氏易林)的文学价值》一文。作者指出:《易林》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一部占卜书。明代中叶以后虽有一些有见识的学者、诗人,开始注...

  • 标签: 《焦氏易林》 《易林》 文学价值 思想内容 中国文学史 艺术特色
  • 简介:本书作者张培锋先生以宋代“士大夫佛学”为研究重点,于广阔之文化背景下,对宋代士大夫佛学之特质及其与文学之关系做综合贯通之研究,实为独具特色者。全书由导论、宋代士大夫佛学的政治背景、宋代士大夫佛学的社会背景、宋代士大夫佛学的思想、背景、佛教对宋代士大夫影响个案研究及宋代士大夫佛学诗文与著述五章构成。笔者通读全书,既为作者深邃之思想、从容之谈辩所折服,更时为书中具体之结论而击节。全书有三个特点,即一、独具只眼别开生面。二、宏观烛照微观探研。三、严辨名相析义精微。

  • 标签: 士大夫 宋代 文学 出版 文化背景 政治背景
  • 简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又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生成的重要条件。了解了文学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与作用、文学语言的构成要素和结构层次、文学语言的类型及其特点,才能认识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特殊性,深入把握文学创作的特点和规律。

  • 标签: 文学语言 文学作品 艺术门类 价值生成 构成要素 文学创作
  • 简介:醮联是道教举办醮仪布置坛场所用的对联,在道教世俗化的明清时期曾广泛应用,至今存有《九阳醮联》一类的仪式文本。作为一种典型的宗教文学,醮联具有重要的仪式功能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不失古雅、精巧、华丽的一面。通过对醮联的分析,可以透视宗教与文学之间微妙的互渗关系。

  • 标签: 醮联 仪式功能 宗教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