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儒学美学是当代儒学美学的存在方式与表现型态,它具有切近当下现实与未来可能性的充分场域,具有在场域中转换与生成的本体论幻象逻辑。儒学美学幻象逻辑在幻象呈现的结构特点方面,以密实的幻象为网络结点,体现儒学致密性的内在追求;在本体驱力方面,幻象是一种特殊的、具有衍射力的心性能体,它通过涵摄场域中的"多"本体因子来实现本体驱力效应;在终极价值方面,幻象本体追求"化境"的能量与气度,主张美学应向文化、学术、生产等场域进行深入掘进,让超常能量的迸射与主体意志、客观势能相协和,幻化出儒学美学的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超越境界。

  • 标签: 后儒学美学 幻象逻辑 致密性 衍射力 气度
  • 简介:克罗齐在精神哲学的理论坐标中对美学独立性的论证,为破解"实践美学派"与"实践美学派"之间的争论提供了可能的借鉴。应首先区分作为整体的"实践活动"与对"实践活动"的掌握方式,然后厘定审美活动、科学活动、经济活动与伦理活动之间的边界,进而才可能将实践的观点真正贯彻到美学研究中去。

  • 标签: 实践 美学 克罗齐
  • 简介:<正>一、实践美学的一个矛盾实践美学把美归结为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认为人通过生产劳动,尤其是工业和科技,使自然人化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美就是"自然的人化",或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此同时,又认为美具有

  • 标签: 实践美学 扬弃异化 审美活动 现实生活 社会实践 自然人化
  • 简介:实践美学的元范畴是"实践"。"实践"是与人的"劳动"紧密相关、甚至二位一体的概念,而"劳动"曾被界说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实践"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并反映"社会关系"的,所以,人的特性、本质又被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种观点是万无一失的吗?如何准确理解二者的关系?本文就此展开重新检讨,希望对实践美学反思赖以立足的元范畴是否逻辑自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 标签: 劳动 社会性 意识性 根本特性 亚特性
  • 简介:如何在继承"实践美学"的理论精髓和中西方美学优秀思想遗产的基础上,来构建一门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与世界对话的当代中国美学,成为当前的美学研究必须正视和面对的基本问题。而我国有学者所提出的"人生论美学",无疑是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和考虑的。在深深地认同并汲取"人生论美学"的理论精神的前提下,就"人生论美学"构建的思想依据、所蕴含的基本观念、追求的理论目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与"人生论美学"研究的深入展开,有所助益。

  • 标签: 实践论美学 人生论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 综合研究
  • 简介:<正>朱寿兴近年在美学研究上十分勤勉,学术成果斐然。去年,我读到他的新著《人的美感性存在研究》,今年他又完成了博士论文《美学实践、生命与存在——中国当代美学存在形态问题研究》,并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而今这部厚重的力作即将出版,值得庆贺。我一直认为,审美活动是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美学作为对审美活动的认识、理解、规范的学术作为,始终应当从人类学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朱寿兴

  • 标签: 美学本体论 中国当代美学 审美活动 博士论文答辩 感性存在 唯物主义美学
  • 简介:本质主义美学观念已为后现代思想所摒弃,然而后现代的宠儿——身份政治和权力历史的美学批评却也在文化研究中遭遇了尴尬。以本尼特和亨特为代表的反美学立场使得美学彻底沦为权力历史的工具,从而有悖于他们思想来源的马克思主义辩证立场。简·朱茀在肯定他们的反美学观点为后现代思想解放做出贡献的基础上,以一种福柯式的方法和激情,检讨了西方性爱文学的合法化历史,探究美学在其中固执与嬗变、规约与反叛的种种情形,析出了色情美学最终导向过度实践、超越道德主义规训的自由基质和历史效果,从而使得权力理论意义上的非法历史具有了朝向自由的基础合法性和进步性。

  • 标签: 美学 文化研究 过度实践 自由
  • 简介:本文主要在细读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朱光潜重要美学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和归纳了1949年朱光潜新美学思想的基本理论形态及其发展轨迹,证明朱光潜建构新美学的重要意义和目的之一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胆突破苏联反映论理论框架。朱光潜为此所做的一切体现了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独立思考,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 标签: 关键词 “物甲物乙”说 突破反映论 美的意识形态理论 实践论美学
  • 简介:杨恩寰先生是实践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实践美学发展过程中,他提出了很多有创见性的观点,对实践美学的更新与拓展做出了贡献。对如何理解“实践”概念、“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以及审美历史发生学与审美现实创造论等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观点.

  • 标签: 实践论美学 思想述评 历史发生学 人的自然化 自然的人化 代表人物
  • 简介: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围绕实践概念进行的讨论作了梳理,认为卢卡奇等通过对劳动、意志、日常生活、批判、兴趣、交往行动、个体实践等的阐释为实践概念注入了新的思想文化元素,为全面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提供了丰富的资养。认为在构成实践的各种元素中,劳动是最基本的,但只有和繁衍结合在一起,才可能构成人与自然的原初关系,实现从生物人到现代人的过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表述过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即"生命的生产",它回答了作为始源或基元的日常生活的基本结构、生产活动的基本模式以及人类发展的基本驱动力问题。认为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即人的救赎,历史上有关经验之美与超验之美的讨论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的确立为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哲学基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实践本体论 美学
  • 简介:柯汉琳教授近期出版社的《美学原理》是一部特色鲜明、颇有建树的美学著作。其体系性思考、学术性诉求、继往开来之精神,以及思辨性与可读性兼容的文风,都将给读者以新鲜而持久的美学启迪。

  • 标签: 柯汉琳 《美学原理》 美学启迪
  • 简介:<正>正如费希特所说:"人们将选择哪一种哲学,就看他是哪一种人。"①没有耐心因而精神短路常常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出现思想与学术视点游移不定的基本原因,一些我们常常自以为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其实很可能仅仅是某种特殊文化时代的情绪反应,而那些通过不断更新的思潮引进产生出一知半解的所谓新学术、新思想,更似乎成了近年来中国美学界话语表意实践的生活常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坚守也是美学思考所不得不领纳的一种圣命、一种学术美德。

  • 标签: 新实践美学 美学界 费希特 美学思考 美学范畴 审美范畴
  • 简介: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对绝对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双重扬弃和超越。它颠覆了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在哲学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确立了现代存在论的根基,超越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模式;打破了形而上学的现成论,形成了动态生成的世界观;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人本主义思想,关注人的自由本质的全面实现。这场深刻的哲学革命也为现代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启发了现代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等方面进行学科建构的突破性的变革,同时也为当代中国美学走向中西融会、古今传承的历史性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 标签: 马克思 实践的唯物主义 现代美学革命
  • 简介:无产阶级不能够代表我们同时代里有生命力的革命代理人,后者可以是我们同时代中"被排除出去的人"。假如我们打算重新开始革命,就不得不找到一种新的代理人。政治的与艺术的先锋往往携手前进并且具有相同的目标。"美学的革命"标示的是这样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它涉及一种统一的艺术与政治日程,艺术在其中变成了政治,而政治则变成了艺术,因为这两者都在一个单一的乌托邦规划中被合并了。这种现象的一些极为重要的例子就是早期意大利未来主义、俄罗斯的极端先锋、60年代的美国文化、自70年代早期以来的"非官方"俄罗斯艺术、最近的中国艺术,以及80至90年代的某些斯洛文尼亚艺术等。现代艺术时代中,这些美学运动的日程、技法与程序,即它们的"实质",仍然是极为类似的。这些美学革命是20世纪最独特的现象。只有这些美学运动和现象与20世纪"人类感官知觉的方式"之间的关系似乎最接近我们的理解力。期盼未来或者现在会产生这些美学革命的新实例,也是合理的。任何真正的先锋都不仅要求政治的日程,而且也要求艺术的或者至少是美学的日程。作为一种艺术努力,美学的革命仍然主要存在于"英雄"阶段的范围之内,即便当它作为艺术已经历了同化乃至商业阶段。

  • 标签: 美学革命 政治先锋 艺术先锋 新革命代理人
  • 简介:刘清平,男,1956年生。197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政治历史系,1981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1999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1981年至2003年在武汉大学政治教育系、哲学系工作,2000年晋升教授,2001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先后任美学教研室主任、美学研究所副所长。2003年至200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工作,任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学研究所所长。

  • 标签: 美学研究 哲学系 刘清平 武汉大学 博士生导师 2001年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实践转向的理论产物。刘纲纪的实践自由论美学理论在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实现实践转向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刘纲纪从理论性质上将马克思美学确证为'实践观点的美学',不仅将'实践'确证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逻辑起点,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逻辑起点的实践转向,而且还促使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从反映论模式向实践论模式的转向,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逻辑架构的实践转向。同时,得益于刘纲纪对马克思实践观的本体化阐述,使得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在逻辑起点上实现了现实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在理论逻辑架构上实现了唯物性与辩证性的统一。

  • 标签: 刘纲纪 实践转向 实践美学
  • 简介:哈贝马斯对阿多诺的批判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然而本文认为,阿多诺并不像哈贝马斯所认为的那样彻底否定理性。恰恰相反,阿多诺试图以美学来拯救被工具合理性所取代了的理性。因此,阿多诺的美学强调的是工具合理性与审美合理性的辩证关系。这就赋予艺术以认知的功能。在阿多诺那里,艺术的认知特性体现在艺术作品的真理内容上。不过,这种真理内容并非纯粹客观的知识,而是指艺术作品对社会现实本质的认识,它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上。当然,阿多诺心目中的艺术作品,主要指的是现代主义的自律性作品,在其中,摹仿行为体现了主体—客体问的自由交往。因此,阿多诺认为,现代自律艺术乃是人类解放实践的典范。

  • 标签: 阿多诺 艺术 真理内容 摹仿 主体—客体的交往
  • 简介:当代著名美学家王世德教授毕生致力于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是80岁以后的他宝刀不老,集结出版了193万字的《王世德文艺审美学文集》和105万字的《王世德美学研究精选》两部文集,还公开发表了37篇美学论文和文艺评论,体现出了他热爱平凡生活的人生观、弘扬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的文化观、凝练学术思想的美学观,从而实现了他美学生命绽放的生命美学

  • 标签: 王世德 美学生命 生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