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布尔什维主义的起源不应从马克思主义当中去寻找,即使没有马克思主义俄国也会产生和出现布尔什维主义运动,只不过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和旗帜来进行。布尔什维主义并不是非民主国家的原因,而是非民主国家的结果,其产生根源于俄国社会发展的落后实际,是俄国社会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形势使然。作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形态之一,苏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和无根据的,但它与马克思的思想观点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布尔什维主义 民主 专政 现代化
  • 简介:马克思对女性问题的探讨是从哲学抽象原则出发的。他在思维方式上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原则,打破了思维与存在的二元对立关系,把哲学研究的对象转移到了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正是这样,马克思才可能消除理性和感性的二元对立,提升了感性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为确立女性问题在哲学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马克思还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产生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的生产从属于资本主义生产,从而论证了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哲学基础。

  • 标签: 实践唯物主义原则 女性主义 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女性问题
  • 简介:孟子的道德哲学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情感主义学说。这一学说以其“四端”之情为基础,主张任何美德规范和体现美德的行为规范最终源自人类天生的不由自主的情感。他的规范伦理学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主义规范美德伦理学,他所提出的评价性概念,如“仁”、“人”、“君子”和“不仁”、“非人”(“禽兽”)、“小人”等,实质上是针对道德主体的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美德规范(人性的应然之规定)。在孟子看来,美德与行为规范并非源自对外部世界的经验或理性的认知,而是源自人类天生的情感,因此,最有效的道德教育手段不是灌输关于外部世界(包括社会)的经验知识或理性知识,而是“反求诸己”,培养和发展道德主体内心原本就有的“四端”之情,只要保有它们并加以体验扩充,就能“知性”、“知天”,“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的道德情感主义充分反映了儒家哲学的根本特点,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 标签: 孟子 道德情感主义 美德伦理学 “四端”
  • 简介:强迫症是一组症状特殊的以强迫观念、强迫行为为主的神经症a多表现为:重复表现强迫观念,强迫意向感动作。明知不合理、不必要、但自己无法控制。如反复计数,反复回忆,反复某些动作(如洗手。强迫性人格的特征是,胆小怕事,谨小慎微,

  • 标签: 强迫症 完美主义 强迫观念 神经症 反复 强迫性
  • 简介: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巴黎手稿》)是个丰富多义的文本。通过仔细爬梳此文本,笔者发现,马克思当年提出的许多富有张力的问题,对今天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依然具有新鲜的启发意义。其中,关于"政治寂静主义"的命题就与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的独创性与公共性等命题构成一个值得探讨的语义场。本文通过提出"政治寂静主义"这一个新颖的思想理论与美学命题,指出至少在三方面,《巴黎手稿》体现了"政治寂静主义"内涵的三大矛盾,即:关于"经济决定论",《巴黎手稿》的矛盾;关于"历史进步论",《巴黎手稿》的矛盾;以及关于"政治终结论",《巴黎手稿》的矛盾。

  • 标签: “政治寂静主义”、《巴黎手稿》 “经济决定论” “历史进步论” “政治终结论”
  • 简介:脱离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难以科学揭示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的理论特质与所属的理论谱系。开展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追踪研究,对于开启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的理论论域,深化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实现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研究之间的有机互动,是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论。

  • 标签: 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简介:2012年4月第二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在曼彻斯特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会议着重讨论了威廉·莫里斯《生活之美》、马尔库塞的《审美之维》、雅克·朗西埃《歧见》和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四个文本,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讨论了人道主义思想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生活之美》 《歧见》 《审美之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伦理学界认真反思市场经济确立之后集体主义的缺陷与不足,对集体主义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诠释和界定,对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如何完善发展集体主义作了积极探索.

  • 标签: 集体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 简介:1918——1920年,德国工人委员会运动处于衰落的状态,革命高潮不断跌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正面寻求革命失败的原因,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观点截然不同的柯尔施却强调,马克思主义失败和处于低潮状态的原因是由于第二国际理论家错误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正统”理论家们抛弃了马克思主义中的核心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柯尔施强烈地要求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恢复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的核心地位,恢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但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创者的柯尔施却又是笼罩在黑格尔思辨哲学的阴影之下的,对马克思哲学的阐释仍然存在着理论的限度,而马克思却在存在论的高度上发动了一场哲学革命。只有深入到历史性的本质的那一度中,方能领会这一哲学革命的真实意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柯尔施 哲学本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
  • 简介:女性主义伦理学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深化,产生于最近三十年,其主要标志是卡罗尔·吉利根教授的《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的出版.此后,女性主义伦理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政治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性伦理等领域,形成不同的交叉学科.作为女性主义伦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关怀伦理学,一直备受女性主义伦理学家的关注.关于关怀伦理学,学术界比较有争议的几个问题有:性别与道德的关系、关怀与正义的关系、关怀伦理学的理论归属等.女性主义伦理学的出现为女性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同时,也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性别分析法.但是,女性主义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兴学科,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女性主义伦理学 关怀伦理学 关怀 正义 性别 道德
  • 简介:帝国主义现象是"严肃的和真正的北美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保罗·斯威齐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一以贯之的重要主题。在早期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中,斯威齐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式来说明帝国主义现象。这个理论模式阐发了帝国主义的国际对抗特点、帝国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冲突的影响、帝国主义的极限问题以及法西斯主义的形成原因。这些思想和观点在斯威齐的终身学术生涯中一直得以保持和发展。这些观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 标签: 保罗·斯威齐 垄断资本 帝国主义 法西斯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在当前的处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资本主义和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困境,给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激励;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上的分歧又使马克思主义陷入了各种争论。具体来说,在马克思主义是一元还是多元、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截然对立还是可以互补的、马克思主义是否存在着性别盲点、后殖民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欧洲中心主义指责是否公正、无政府主义能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起补充作用、马克思是否反自然的普罗米修斯、宗教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边缘化是否损害它的批判能力等等问题上,存在着互不相容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反思和发展需要回应上述挑战,了解这些争论蕴涵的问题性,并对不同的观点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标签: 多元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女权主义 后殖民主义 无政府主义 生态学
  • 简介: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质的规定性与其在民族国家运用过程中个性化冲动之间的张力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与民族特色相结合,才能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坚持民族特色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地位的否定和背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是其应有之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较好地处理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普遍性与民族特色之间的张力关系,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彰显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民族化 民族特色
  • 简介:西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就“马克思主义是否从‘事实’推出‘价值”’的问题得出了以伍德为代表的肯定论、以胡萨米为代表的否定论和以伊斯顿为代表的超越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过分专注于语言分析而较少研究历史现实、缺乏辩证的思维方式。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取得的各种成果,为我们解决“事实一价值”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其理论失误则表明,仅仅用语言分析的方式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存在方法论上的重大疏漏。

  • 标签: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事实 价值 语言分析
  • 简介:马克思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马克思只分析了自由竞争阶段的生态问题的特点,无法分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才开始出现的许多新的特点。基于自由竞争时代的分析,马克思认为脚踏车式的生产导致了资本主义的新陈代谢断裂,导致了对资源与环境的过度消耗。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政治经济学家,如凡勃伦、巴兰、斯威齐以及史奈伯格等人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经济浪费等而导致的生态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生态学
  • 简介:本文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参照系、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逻辑、流派与重要人物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本土学术话语建构四个方面来勾勒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图景,强调将思想史研究与历史研究联系起来,揭示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流派、重要人物思想的问题意识,并以此作为参照系,推动本土学术话语的建构。

  • 标签: 国外马克思主义 理论逻辑 问题意识 本土学术话语
  • 简介:为什么评论资本主义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是因为这些关系影响着我们对反常性倾向(特别是同性恋经验)和现代性的理解。本文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但并不排斥其他传统,通过动力学的分析,表明我们的人类意识受束缚于人道主义观念的程度,从而有助于解释或支持更为普遍的性自由。

  • 标签: 性倾向 马克思主义 同性恋 家庭
  • 简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革命的世界观,是内容丰富而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不能把它庸俗化为非阶级性的理论、支离破碎的个别词句或习惯性的常识体系;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行动指南,不能教条主义、封闭僵化地对待;需要通过理论灌输来武装群众,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不能自发主义、修正主义地对待。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列宁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
  • 简介:就朱光潜公开发表的文章看,其最早提及马克思可以追溯到1922年,但是直到1948年前后,朱光潜才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朱光潜对马克思主义的犹豫态度,从接触、疏离到接受,其间经历了26年,这是由朱光潜的思想性格和学术品格决定的。作为一个自由知识分子和纯粹的学者,这决定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主要是在学理层面的,而不是政治层面的;也正是基于此,朱光潜在建国后将研究重心调整到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上面来,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细读和钻研,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为实践美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

  • 标签: 朱光潜 马克思主义 自由知识分子 学术品格
  • 简介:本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文艺发展的关系,从回顾"五四"后三个三十年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于实践所导致的历史和文艺的变化,以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文艺理论与文艺实践的互动和有关争论,总结了九十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达到的关于文艺基本规律和社会主义文艺规律的认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文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