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清末民初以来,大量进步回族知识分子致力于这场旨在振兴族教、启蒙救亡的社会运动。他们办报译著、兴学组社,向族教内外传播着具有现代意义的全新的民族观、教育观、宗教观等,有力呼应了"改造国民性""立新人""抗战救亡"的时代主潮,推动了回回民族、中华民族的现代历史步伐。在这场历史巨变中,儿童教育问题也引起了回族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思考。当时回族报刊对此进行了探讨,呈现了现代回族知识分子在该领域的求索努力。

  • 标签: 儿童教育 回族社会 现代历史 回回民族 历史巨变 社会运动
  • 简介:为探究儿童在不同利益对比情境以及与己利益无关情境中的公平行为,研究呈现了自我任务的劣势博弈、优势博弈、冲突博弈以及第三方任务博弈四种分配情境。自我任务中儿童需要为自己与另一名匿名儿童迫选方案,第三方任务中则需为两名匿名儿童迫选方案。结果发现:(1)劣势博弈中所有年龄组均倾向于选择公平方案,而非劣势方案;(2)优势博弈中,8岁、10岁组选择公平方案的人显著多于优势方案,而4岁、6岁组均无显著差异;(3)冲突博弈中,4岁、6岁组选择优势方案的人显著多于劣势方案,而8岁、10岁组均无显著差异;(4)第三方博弈中,8岁、10岁组选择公平方案的人显著多于不公平方案,而4岁、6岁组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4岁-6岁儿童尚未真正获得公平观念,且以获得个人利益为主;而8岁是真正获得公平观念的转折年龄,8-10岁儿童对人对己均坚持公平原则,且表现出利他倾向。

  • 标签: 公平 儿童 自我任务 第三方任务
  • 简介:社会素质的提升和人的进步,都是以教育的介入为前提的。这早已成为共识。临夏市木场幼儿园及和平小学理事长马进孝,从1985年开始,其执教生涯从宁夏银川肇始之后,对穆斯林教育的思考和探索,再也没有停止过。在整整十多年的民办阿校教育过程中,他发现了成人教育的困难和有限性。这一困境的发现,催生了他对民族教育的更深层思考。最后,他将视线转向了儿童教育,并得出结论:治病,得从根部开始。

  • 标签: 儿童教育 民族教育 社会素质 教育过程 临夏县 深层思考
  • 简介:研究以独裁者博弈任务为载体,考查了小学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不同来源的正向反馈信息对于儿童分享行为的促进效应。研究随机选取了小学二、四、六年级的学生共386名,每个年级的三个实验组在自然分享条件后分别接受来自权威、同伴和自我的正向反馈信息,继而完成后续任务。结果表明:(1)在自然分享情况下,六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显著多于二、四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随着年级升高,儿童从倾向于利己分享逐渐转为以平分为主;(2)来自同伴和权威的正向反馈可以提高二、四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自我评价的正向反馈明显提高四、六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结论:小学儿童的分享数量和进行平分的人数比例都随年级升高而增加,来自同伴、权威和自我的正向反馈分别适用于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分享行为促进。

  • 标签: 小学儿童 分享行为 正向反馈 反馈来源
  • 简介:家庭重组引发的家庭系统重新排列不完善致使非血缘的亲子教育问题尤为敏感和突出,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微妙而脆弱,易造成重组家庭儿童的性格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催生各种心理问题,使这类儿童容易成为学校中的"问题学生"。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家长必须重视此类儿童的家庭教育,用爱、公平、理解、尊重和关注,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

  • 标签: 重组家庭儿童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 简介:本研究使用儿童一般性信任信念量表和卡特尔十四种人格因素测验,考察8-12岁小学儿童信任倾向的年龄特点,以及人格特征对其信任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1)三个年龄组儿童之间在信任倾向的发展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即随着年龄增长,信任倾向水平越来越高,并且女生的信任倾向要显著高于男生。(2)人格特征各维度与信任倾向之间的偏相关(控制性别)在不同年龄是不同的。随着年龄增长,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相关的维度越来越多。即在8岁组中,只有聪慧性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的相关。在10岁组中,人格特征中的自律性和紧张性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的相关。而在12岁组中,除了自律性和紧张性与信任倾向的相关与10岁组相似外,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轻松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都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的相关。(3)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8岁组中只有聪慧性对儿童的信任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10岁组中只有自律性对信任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而12岁组除了自律性仍有显著作用外,还增加轻松性这一人格特征。

  • 标签: 信任倾向 人格特征 小学儿童
  • 简介:在家庭、学校和传媒这三大影响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力量中,前两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传媒作为唯一没有间断过的社会化主体,对儿童的身心成长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传媒中又以电视媒介的影响为首,如今,骨感的人物形象、整形美容广告、快速减肥药物等这些与身体有关的媒介信息持续充斥荧屏,影响着儿童的身体自我意识,此种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 标签: 儿童 电视媒介 身体自我
  • 简介:2-3.5岁是婴儿成长到幼儿的重要发展转折期,也是儿童执行功能及言语能力的发展萌芽期。研究通过测查北京市81名2-3.5岁儿童在固定盒子任务、搭积木任务、A非B任务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上的表现,探究了该年龄段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特点、各成分间的内部关系、以及言语能力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2-3.5岁期间,除认知灵活性外,儿童的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均快速发展,其中,2.5岁前后是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的重要发展时期;(2)在2-3岁期间,认知灵活性与工作记忆之间相关密切,在3-3.5岁期间,认知灵活性与抑制控制的相关密切,3岁是儿童执行功能内部成分关系的重要发展转折期;(3)在2-3.5岁期间,儿童言语能力呈现快速发展,并且言语能力对该年龄段执行功能各成分间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同言语能力的儿童在执行功能各成分的表现并没有显著差异。

  • 标签: 执行功能 言语能力 2-3.5岁儿童
  • 简介: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与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本文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参照段成荣和杨舸(2008)的方法)。留守儿童最核心的问题并不是家庭的贫困,而是心理上的问题。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与父母长期分离,亲情的缺失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乏等。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沟通的极度缺乏。

  • 标签: “留守儿童” 社交焦虑障碍 元认知 干预 大学 农村生活
  • 简介:从中国和美国中部地区选取小学儿童236人,采用状态社会创造性开放问卷和教师领导方式结构式问卷考察了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的文化差异及其与教师领导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美国儿童在社会性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较强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但中国儿童表现出较强的适当性、有效性和冒险性等社会适应和人格状态;(2)状态社会创造性总体上存在着国别与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美国的四年级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3)教师领导方式的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中美儿童的状态社会创造性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 标签: 状态社会创造性 跨文化研究 儿童
  • 简介:为考察儿童对说服行为的理解及其与自身作出的说服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理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采用情境故事法,考察72名3-6岁儿童(M=4岁10个月,SD=9.72月)对说服行为的理解、自身做出的选择性简单说服行为、互动性复杂说服行为和心理理论(包括错误信念理解、情绪心理理论等)。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言语能力后,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心理理论能直接预测儿童的简单说服行为;而说服理解对儿童复杂说服中采用正面说服策略次数的影响则受到了心理理论的调节。结果表明,儿童对说服行为的理解和心理理论能力共同决定了其主动作出的说服行为。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说服 说服行为 说服理解 心理理论
  • 简介:采用亲职压力量表和对立违抗行为表现评估表调查了来自北京、山东和云南三地14所小学有ODD(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行为表现的301名儿童及其父母。通过为期两年的追踪研究,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了父母亲职压力与儿童的ODD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数据中,父母亲职压力和儿童的ODD行为表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父母亲职压力得分显著正相关,同样,两年的儿童ODD行为表现得分也显著正相关;(3)交叉滞后分析发现,对于有ODD行为表现的男孩来说,其父母第一年的亲职压力能预测他们第二年的ODD行为表现,但对于有ODD行为表现的女孩来说,其父母第一年的亲职压力并不能预测她们第二年的ODD行为表现;而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第一年的ODD行为表现都不能预测第二年的父母亲职压力。研究结果揭示出男孩父母的亲职压力可预测男孩的ODD行为表现,而不论是男孩或女孩的ODD行为表现都不能预测其父母亲职压力,说明父母亲职压力可能是男孩ODD行为表现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儿童 亲职压力 ODD行为表现 交叉滞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