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猪瘟(CSF)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中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此病列为A类传染病之一,在我国被列为一类传染病。根据猪瘟病毒株毒力的强弱,将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祁迟发型。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通过检测淘汰技术早已成功控制猪瘟。长久以来,我国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猪瘟综合防制策略对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起到了决定性控制作用。但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和发病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性变为菲典型与温和型,特别是低毒力猪瘟病毒的存在,出现了持续感染(亚临床或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这些带毒病猪的存在,成为猪瘟发生的祸根。本课题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种猪群通过“普防免疫一抗体检测一淘、太”的技术开展种猪群的猪瘟净化,已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心得分享如下。
简介:初步研究了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对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Xoo)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水稻上防治白叶枯病的生物活性及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抑制Xoo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90.17±4.66)μg/mL,且通过紫外光诱导难以获得生长不受影响的抗药性菌株。温室盆栽试验表明,活体条件下噻唑锌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EC-50值分别为22.90和52.38μg/mL,其治疗作用显著优于保护作用。从药剂处理稻苗后接种Xoo所形成的病斑上,能够筛选到致病力不受影响的Xoo抗药性突变体,其突变频率为13.3%。交互抗性研究表明,噻唑锌与噻枯唑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抗药性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内吸传导性研究表明,噻唑锌能被水稻根部和叶片吸收,且表现为向上传导性。噻唑锌对Xoo的活体抑制活性高于其离体活性,且抗性风险低,适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