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EB病毒(EBV)DNA载量及EA(早期抗原)IgG抗体滴度与鼻咽癌的临床关系。方法:以2014-05-2015-05共164例入住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随机做了外周血EBVDNA病毒载量的为89例,89例中随机又检测EAIgG滴度的为51例,结合鼻咽癌的临床分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鼻咽癌的临床初级中级阶段(如T1,N0,M0,Ⅰ),EBV-DNA-初诊阴性组的比例大于初诊阳性组(P〈0.05)。在整个鼻咽癌诊疗过程中,EBV-DNA的载量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EAIgG与放射标准摄取值(SUV)呈现正相关(P〈0.05)。EAIgG的滴度随着临床分级的提升而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咽癌的临床初级中级阶段,EBV-DNA的病毒载量检测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整个鼻咽癌诊疗过程中,EBVDNA病毒载量的波动性及EAIgG抗体滴度与临床分级/放射标准摄取值的一致性能够指导鼻咽癌的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鼻咽分泌物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课题组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收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再采用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方法对其VCA-IgA、EA-IgG、NA1-IgA、Rta-IgG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以分析其早期诊断价值。结果:治疗后,患者的VCA-IgA、EA-IgG、Rta-IgG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NA1-Ig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的准确性为90.00%,明显高于VCA-IgA、EA-IgG、NA1-IgA、Rta-IgG单一检测的准确性81.67%、83.33%、78.33%、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分泌物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阳性检出率准确性较高,与单一检测指标相比,临床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EB病毒感染患儿131例,采用ELISA检测EB病毒抗体,PCR法测定EB病毒DNA。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结果131例中,≤7岁103例(78.6%)。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依次为发热95例(72.5%)、咳嗽46例(35.1%)、咽痛42例(32.1%)、皮疹21例(16.0%)、淋巴结肿大13例(9.9%)、眼睑浮肿9例(6.9%)、腹痛8例(6.1%)、腹泻3例(2.3%)、精神萎靡2例(1.5%),精神恍惚、恶心呕吐各1例。EB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种类繁多,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76例(58.0%),其次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5例(19.1%)。更昔洛韦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起病症状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检测EB病毒DNA及EB病毒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更昔洛韦对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影响以及它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4月所收治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6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法,疗程为7~10d,用法用量为10~15mg?kg-1?d-1;观察组30例,采用更昔洛韦治疗法,疗程为7~10d,用法用量为5~10mg?kg-1?d-1;观察两组在根据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之后的总有效率差,以及两组在治疗后的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VCA-IgM/NA-IgG的阳性率。结果(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2)观察组的VCA-IgM/NA-IgG的阳性率4/30(13.3%),26/30(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30(60%),12/30(40%)。结论更昔洛韦对EB病毒特异性抗体有较高的影响力,并且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EB病毒抗体与DNA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拟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8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另取4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采取ELISA方法、PCR荧光定量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中EBV四种抗体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载量。结果观察组EBV-DNA与VCA-IgM联合检测仅一项结果为阳性的有79例(97.5%),两项同时为阴性的有2例(2.5%)。观察组VCA-IgM阳性率(92.6%)是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对照组VCA-IgM均为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断中EBV抗体与EBV-DNA载量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诊价值,联合行EBV抗体与EBV-DNA载量检查能显著提高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断敏感性。
简介:EB病毒(EBV)与多种人类肿瘤,如Burkitt淋巴瘤以及鼻咽癌、胃癌等上皮性肿瘤相关。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2A(LMP2A)存在于部分EBV相关胃癌(EBVaGC)中,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的: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LMP2A基因表达,探讨下调LMP2A对EBVaGC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pGCSIL-LMP2A-shRNA-LV和阴性对照载体并转染EBVaGC细胞株GT38,以real-time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慢病毒载体的抑制效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GT38细胞的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GT38细胞转染LMP2A-shRNA-LV后,LMP2A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调65.4%和50.8%,进而导致细胞体外增殖受抑,克隆形成能力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细胞凋亡率增高,与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和未予转染慢病毒的GT38细胞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能高效抑制LMP2A基因表达,进而抑制EBVaGC细胞的体外生长,诱导G0/G1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LMP2A可作为EBVaGC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患儿不同临床疾病类型与其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50例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IM组、CAEBV组、EBV-HLH组(以下简称I组、C组、E组),选取50例不存在EB病毒感染普通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对四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比较CD3+T细胞,I组升高,E组降低(p<0.05);比较CD4+T细胞,I组、C组、E组都出现降低(p<0.05),E组下降幅度最高;比较CD8+T细胞,I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对比CD19+细胞,I组、C组与E组皆明显下降(p<0.05);对比CD56+细胞,E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EB病毒感染通过IM、CAEBV、EBV-HLH三种疾病发病机制引发疾病,三种疾病的发展与患儿免疫功能紊乱有很大的关系,监测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对于EB病毒不同临床疾病类型的判断很有必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EBVDNA浓度检测在初诊鼻咽癌患者诊断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进行临床分期,对5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内EBVDNA浓度。结果EBVDNA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段均无相关性;TNM分期中Ⅲ期和Ⅳ期的EBVDNA浓度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Ⅳ期较高;随T分期的发展,各期EBVDNA阳性检出率增高,T2和T4期EBVDNA浓度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4期较高;M和N分期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EBVDNA浓度水平变化与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可以作为一种初诊鼻咽癌患者的辅助诊断手段。
简介:目的探讨EB病毒(EBV)和支原体(MP)双重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2例由EBV和MP双重感染导致IM的临床表现,将其与单独EBV感染导致的IM进行比较。结果2组间临床表现比较:双重感染组的高热持续时间明显长于EBV感染组,双重感染组的肺炎发生率和咽峡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B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实验室指标比较,双重感染组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B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和MP双重感染IM临床症状较重,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并发症如血小板减少症、肺炎和贫血的发生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研究及免疫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于我院儿科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14例,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成两组,即观察组64例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对照组50例为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免疫学特点。结果观察组患儿ALT异常、CK-MB异常、肺大叶实质变、尿常规异常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高于对照(P<0.05)。结论与单纯支原体肺炎患儿相比,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患儿发病时间长,容易合并胸腔积液、肝功能改变、淋巴肿大,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确BV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例数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人丙种球蛋白,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治疗干预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儿经治疗之后总有效率分别63.3%显著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9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比较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BV感染的患儿采用阿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病毒感染几率,改善患儿日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患儿不同临床疾病类型与其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50例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IM组、CAEBV组、EBV-HLH组(以下简称I组、C组、E组),选取50例不存在EB病毒感染普通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对四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比较CD3+T细胞,I组升高,E组降低(p<0.05);比较CD4+T细胞,I组、C组、E组都出现降低(p<0.05),E组下降幅度最高;比较CD8+T细胞,I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对比CD19+细胞,I组、C组与E组皆明显下降(p<0.05);对比CD56+细胞,E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EB病毒感染通过IM、CAEBV、EBV-HLH三种疾病发病机制引发疾病,三种疾病的发展与患儿免疫功能紊乱有很大的关系,监测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对于EB病毒不同临床疾病类型的判断很有必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研究及免疫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于我院儿科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14例,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成两组,即对照组64例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观察组50例为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免疫学特点。结果观察组患儿ALT异常、CK-MB异常、肺大叶实质变、尿常规异常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支原体肺炎患儿相比,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患儿发病时间长,容易合并胸腔积液、肝功能改变、淋巴肿大,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
简介:目的调查重庆地区男男性行为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EB病毒(Epstein-Barrvirus)血清流行病学现状,推测MSM人群EB病毒感染和再活化情况。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对1082例MSM(来源为2012--2015年重庆地区进行临床药物试验预防艾滋病感染的MSM人群)和1059名健康成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EB。VCA-IgG、EB-NA-IgG和EB.VCA-IgM,使用)(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82例MSM中HIV阳性130例,HIV阴性952例:①EB病毒既往感染率在MSM、HIV阳性、HIV阴性者中分别为1002例(92.6%)、115例(88.5%)、887例(93.2%),其中MSM组、HIV阴性MSM组与对照组952例(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B病毒未感染率在MSM、HIV阳性MSM、HIV阴性MSM组分别为5例(0.5%)、1例(0.8%)、4例(0-4%),3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3例(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阳性与HIV阴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EB病毒血清学再活化率在MSM、HIV阳性MSM、HIV阴性MSM组中分别为52例(4.8%)、13例(10.0%)、39例(4.1%),其中HIV阳性MSM同对照组40例(3.8%)、HIV阴性MSM组39例(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①MSM人群EB病毒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其发生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威胁更大。②非HIV感染的MSM人群EB病毒再活化率可能与正常人无差异。③HIV感染的MSM人群EB病毒血清学再活化率明娃增高,可能同HIV感染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发生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更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EB病毒DNA载量、VCA-IgA及EA-IgA在鼻咽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我院病理确诊的12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浆EBV-DNA,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VCA-IgA及EA-IgA。比较分析三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时对鼻咽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VCA-IgA、EA-IgA、EBV-DNA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敏感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8.33%、84.04%,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及约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48、13.561,P均<0.05);在鼻咽癌各分期中EBV-DNA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对各临床分期鼻咽癌的阳性率均可达100.00%。结论EB病毒DNA载量、VCA-IgA及EA-Ig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各临床分期鼻咽癌的阳性率,且检测结果互补性较强,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