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C统计量是评价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区分度的常见指标,然而,目前对C统计量的算法仍存在争议。本文将探讨C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及其SAS实现,为编程输出Cox模型的C统计量提供参考。方法运用PHREG过程估计研究观察期末的累积生存概率,判断实际生存时间与预期生存函数是否同趋势,并以此计算C统计量及其95%置信区间。以某注册登记研究为例,评价年龄、血压和心率对急性心衰患者出院后30d死亡率的预测区分度。结果研究共纳入2836例急性心衰患者,年龄、基线收缩压和基线心率对出院后30d死亡的影响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其中年龄(单位:岁;风险比(hazardratio,HR):1.02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022~1.037)和心率(单位:次/分;HR:1.011;95%CI:1.007~1.014)为危险因素,收缩压(单位:mmHg;HR:0.992;95%CI:0.989~0.995)为保护因素。模型C统计量达到0.638(95%CI:0.570~0.704),可见模型具有一定的区分度,使用SAS程序能够得到所需结果。结论C统计量是评价模型区分度的良好手段,并可以通过SAS程序求得。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计划数据库构建脑胶质瘤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并在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中验证,探讨该模型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TCGA数据库中668例脑胶质瘤患者(试验组)、CGGA数据库中619例脑胶质瘤患者(验证组)的临床资料及其胶质瘤组织RNA测序数据,同时选取5例来源于TCGA数据库的正常脑组织样本的RNA测序数据作为对照。筛选TCGA数据库中脑胶质瘤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基因。在试验组中应用Cox回归方法建立风险模型。分别在试验组和验证组中,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检验高、低风险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将独立预后因素纳入分析,绘制列线图。高风险组中高表达的基因用于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试验组与验证组的年龄(<40岁或≥40岁)、性别、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病理类型分布、异柠檬酸脱氢酶1/2(IDH1/2)突变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筛选出SHD、MRC2、RPLP0P6、HOXA5、SULF2、FOXJ1、CDKN2A、NKX2-5、PLEKHA4及CDK4共10个差异基因,用于构建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模型风险值>0.646为高风险,≤0.646为低风险。试验组中高风险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6%、27.7%和17.8%,而低风险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4%、88.2%和73.6%;验证组中高风险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0%、40.1%和30.6%,而低风险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0%、76.7%和63.3%。试验组和验证组高、低风险患者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HR=3.031,95%CI:2.152~4.269,P<0.001)、WHO肿瘤分级Ⅳ级(HR=1.961,95%CI:1.494~2.575,P<0.001)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高风险(HR=3.100,95%CI:1.915~5.020,P<0.00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用于构建个体化评估患者1、3、5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其预测结果与患者预后匹配度高,一致性指数为0.844。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中高表达的基因与肿瘤的微环境、免疫调节等13项功能关系密切。结论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构建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列线图或可用于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评估。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肾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Kap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概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及应用Cox模型将获得随访的71例肾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偶发、临床分期、病理分类、手术方式、有无免疫治疗等因素作为分析因子,计算生存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1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4.1%,3年生存率为81.3%,5年生存率为63.6%。单因素分析筛选出8个对肾细胞癌预后有影响的因素,分别为是否为偶发癌、TNM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有癌栓、是否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有无肿瘤细胞坏死、术后是否行免疫治疗、肿瘤病理类型。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是否为偶发癌、是否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是否行免疫治疗为影响肾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肾细胞癌患者预后与肿瘤的TNM分期、是否行肾癌根治术、是否为偶发癌、术后有无行免疫治疗有关,其中肿瘤的TNM分期为危险因子,后3个因素为保护因子。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中老年(50岁以上)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随访资料,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评估与生存相关因素。结果中老年食管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8.3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化程度、体重减轻、术前并发症、病变长度、手术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后临床分期、术前低蛋白、术前放化疗与5年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术前低蛋白、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手术方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术前放化疗等是影响中晚期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食管癌多数属于中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有一定难度,在可耐受情况下,积极行术前放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而术前低蛋白、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可能预测患者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行手术或介入治疗后死亡风险相关影响因素,构建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A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生存时间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不同Stanford分型的AD患者生存率差异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建立AD术后死亡风险列线图模型,应用C指数评价对模型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准确度,采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获益情况。结果:共纳入256例AD患者,行手术或介入治疗后死亡37例(4.45%),术后3、6、12个月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23%、87.50%及85.55%。不同Stanford分型的AD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苏州市六所医院ICU收治的2014年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铝粉尘爆炸事故中的46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根据预后将患者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ICU时烧伤程度、白细胞、乳酸、48 h乳酸、肌酐、白蛋白、尿量、血钙、入ICU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及90 d预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对预后(死亡情况)的影响。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在入院时,白细胞、肌酐、白蛋白、尿量、SOFA评分和入ICU当日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烧伤程度、乳酸、48 h乳酸以及血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白蛋白与48 h乳酸水平是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年龄、白蛋白水平、48 h乳酸水平是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初步评估特重度烧伤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120例连续性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2022年7月至2024年2月收入,记录患者入院6 h内首次血压测量值及入院72 h内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患者随访复发情况,应用 Kaplan-Meier 法进行复发率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复发模型。结果 未复发90例,复发30例,经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3分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短期复发风险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ESRS评分≥3分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短期复发风险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ESRS评分≥3分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短期复发风险主要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OX模型分析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原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实施人工流产手术,接受流产后关爱并完成术后随访1年的女性(486名)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486名女性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随访资料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将其分为重复流产组52名和非重复流产组434名,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法对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的相关危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对人工流产妇女进行PAC咨询服务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内486例研究对象中,52例发生重复流产,占总例数的10.70%;434例未发生重复流产,占总例数的89.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流产妇女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避孕知识认知水平、既往产史、生殖健康知识、既往孕史、术后6个月避孕措施及术后12个月避孕措施均为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避孕知识认知水平、既往孕史、术后6个月避孕措施及术后12个月避孕措施均为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避孕知识认知水平、既往孕史、术后6个月避孕措施及术后12个月避孕措施均为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的独立因素。因此,针对上述因素应加强全程规范化的流产后关爱服务,院内配备专人负责和加强培训,院外增加随访干预深度及广度,将避免重复流产的服务不断拓展,鼓励社会及家庭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切实保障广大女性的生殖健康。
简介:目的将特定转移Cox模型应用于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进程研究中,探讨AD不同阶段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太原市三个社区2010年10月~2014年10月的9次随访数据,根据AD进程中的五个状态结构,包括轻度认知损害(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AD、失访或删失、死于AD(DEATH)和死于其他原因,拟合特定转移Cox模型,分析AD进程中各状态向其他状态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按照α=0.05水准,年龄(HR=0.68,95%CI:0.52~0.90)、性别(HR=2.13,95%CI:1.32~3.43)、吸烟(HR=1.93,95%CI:1.25~2.98)、高血压(HR=2.51,95%CI:1.55~4.08)、高血脂(HR=2.03,95%CI:1.25~3.30)、糖尿病(HR=1.71,95%CI:1.10~2.67)对MCI→AD转移有统计学意义;亲属痴呆情况(HR=4.11,95%CI:1.33~12.69)对MCI→DEATH转移有统计学意义;亲属痴呆情况(HR=5.88,95%CI:1.91~18.06)、高血压(HR=7.06,95%CI:1.60~31.26)对AD→DEATH转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AD进程中各状态间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疾病分状态的重点防治措施,延缓疾病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logistic回归与χ2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决策树模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07-2013年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689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通过问卷调查和病历查阅获得母亲及其新生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母亲孕周及分娩方式等基线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通过构建CHAID决策树模型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689例新生儿中,HBV宫内传播率为11.47%(79/689)。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logistic多因素模型1与多因素模型2分析结果均显示,剖宫产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保护因素(OR=0.25,95%CI:0.14~0.43;OR=0.27,95%CI:0.15~0.46);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以及HBV DNA水平≥2×105 IU/ml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OR=3.89,95%CI:2.32~6.51;OR=3.48,95%CI:2.12~5.71)。CHAID决策树模型共筛选出3个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其中,母亲分娩前HBeAg状态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分娩方式和母亲HBV DNA水平;母亲分娩前HBeAg与分娩方式、分娩方式与母亲分娩前HBV DNA水平间存在交互作用,HBeAg阳性且行阴道分娩的母亲所生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率由19.08%增至29.37%,行阴道分娩和HBV DNA水平≥2×105 IU/ml的HBe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率升至33.33%。结论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HBV DNA水平≥2×105 IU/ml和阴道分娩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与阴道分娩、阴道分娩与母亲HBV DNA高载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logistic回归与CHAID决策树模型可互为补充,能更好地识别HBV高危人群,有利于准确地制定预防策略。
简介:目的:尝试建立中间型综合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以便较为客观地预测中间型综合征(IMS)的早期发生.方法:连续观察2000年4月~2009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36例,按成组设计分为IMS组27例与非IMS组109例.观察指标为入院24h内的农药种类,服用剂量,复能剂量,洗胃次数,血糖,血钾,胆碱脂酶(AchE),红细胞,肝功白蛋白,年龄,是否出现烟碱样症状,呼吸骤停,阿托品化及导泻.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结果:建立预测模型为:[LnR/(1-R)]=-1.844+2.196烟碱样症状-0.053胆碱酯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值为0.469,表明模型拟合较好.结论:烟碱样症状和AchE作为IMS的两个主要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后可应用于IMS的早期预测.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伤害(自伤)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武汉地区10所不同层次高校1966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伤行为问卷、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和艾克森人格量表,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变量。结果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8%,有自伤行为大学生在情绪调节困难和人格得分上均高于无自伤行为大学生(均有P〈0.05)。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学校水平具有聚集性,性别、来源地、留守经历、情绪调节困难、人格量表得分是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均有P〈0.05)。结论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应对困难方式,发挥同伴教育的干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预测成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价新模型相较于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BISAP)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能否提高预测SAP的效能,为临床早期诊断SAP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25例AP患者。根据2012年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AP患者分为非SAP组75例和SAP组50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一般情况、辅助检查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取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预测因子是否与SAP的诊断相关,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分别评价新模型、BISAP评分、NLR预测SAP的灵敏度、特异度、AUC。结果125例AP患者中,胆源性病因占36.00%,是AP的主要病因,其次分别为特发性(31.20%)、高脂血症性(18.40%)、酒精性(14.40%)。非SAP组与SAP组HR、呼吸(R)、BUN、ALP、ALB、TBIL、Ca、乳酸脱氢酶(LDH)、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CRP、有胸水、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等研究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4个因素进入方程,根据OR值大小判定其作用强弱依次为:Ca、R、NEUT、LDH,得到预测S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Y=0.667×R(次/min)-4.097×Ca(mmol/L)+0.011×LDH(U/L)+0.105×NEUT(×109/L)。新模型、BISAP评分、NLR预测SAP的AUC分别为0.884、0.799、0.735。结论胆源性因素仍是AP的主要病因;Ca、R、NEUT、LDH与SAP的发生独立相关;新模型对SAP的预测价值优于BISAP评分、N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