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乙肝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HBeAg呈阳性,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拉夫米定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谷丙转氨酶(ALT)水平、HBeAg阴转率以及HBV-DNA阴转率。结果治疗后,两组AL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ALT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HBeAg阴转率以及HBV-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序贯疗法治疗乙肝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在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炎琥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口腔溃疡消失时间、手足皮疹消失时间、体温下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一共收集4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临床数据,将他们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均等各20例,保证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对照组仅给予干扰素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进行临床治疗,并依照相关疗效标准,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分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良好,对照组患者与之相比则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同时,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清学指标也更加的正常,虽然对照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也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却不如观察组更为有效。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上,观察组患者为25%,对照组为20%,虽然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与观察组对比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临床治疗慢性乙肝,比单独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效果更为良好,且不会加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加大推广与实践力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5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两组即一般治疗组(45例)、干扰素治疗对照组(40例)。一般治疗组应用抗生素,以及止咳、袪痰、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α-干扰素10万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14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细胞的百分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细胞的百分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其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利于感染控制,缩短病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腺肽联合干扰素在治疗尖锐湿疣及降低复发率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我院收治的使用微波治疗的的尖锐湿疣患者共377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患者在微波治疗后分别给予聚肌胞、胸腺肽、干扰素、及胸腺肽联合干扰素的治疗。观察并跟踪6个月内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a组一次性有效率为73.9%51/69)复发率为49.3%34/69)b组一次性有效率为86.4%70/81)复发率27.2%22/81)c组一次性有效率为88.5%69/78)复发率24.3%19/78)d组一次性有效率为95.3%142/149)复发率11.4%17/149)d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具体见表1;d组复发率低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的不良反应较少见。结论所有四种治疗方案中,患者在微波治疗后利用胸腺肽联合干扰素的治疗方案,对临床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提高,并能够起到降低复发率,笔者认为该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尖锐湿疣并降低复发率中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扰素-α对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应用干扰素-α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丙型肝炎患者6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6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中,5例出现甲减,1例表现为甲亢。甲状腺抗体多有不同程度升高,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干扰素-α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过程中可以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疾病。这类疾病的易感因素包括性别、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发病机制可能是干扰素-α的免疫调节作用或对甲状腺的直接作用。所以,在干扰素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均需要监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抗体水平,并及时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干扰素雾化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4年第2期)、MEDLLNE、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创建至2014年2月)关于干扰素雾化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数据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试验,并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提取资料;用RevMan5.1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随机对照实验,包括2076名患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素雾化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组〔RR=6.04,95%CI(4.36,8.37),P〈0.00001〕,干扰素雾化组退热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MD=-1.30,95%CI(-1.80,-0.80),P〈0.00001〕,干扰素雾化组疱疹消失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MD=-1.77,95%CI(-2.19,-1.36),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干扰素雾化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效,安全性好。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研究质量不统一,本结论尚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简介:2011年5月,2种HCVNS3蛋白酶抑制剂口服药——特拉泼维(telaprevir)和博赛泼维(boceprevir)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此后,HCV-1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方案改变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加入特拉泼维或博赛泼维的三联治疗方案。但pegIFNa联合利巴韦林仍是非1型CH-C的标准治疗方案。一、pegIFNaIFNa是最先用于治疗CHC的药物之一,相比之下,pegIFNa在药动学、患者依从性和总体疗效方面都更好。pegIFNa有2种剂型:pegIFNα-2a和pegIFNα-2b。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两者的药效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该临床试验评价了3种治疗方案对HCV-1型CHC患者的疗效,即pegIFNa~2b每周1μg/kg、1.5μg/kg和pegIFNa~2a每周180μg分别联合利巴韦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慢性宫颈炎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凝胶基质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痊愈率为34.15%,总治疗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41例患者痊愈率为14.63%,总治疗有效率为48.78%;两组间上述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宫颈炎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进行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炎症症状,保证治疗效果,这对改善患者预后,提升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普通干扰素-α、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儿,随机均分为标准剂量组(普通干扰素-α5mU/m2体表面积,3a/周,治疗6个月)和高剂量组(普通干扰素-α以10mU/m2体表面积,3次/周,治疗6个月)。结果高剂量组的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血清转换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剂量的普通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儿均安全、有效,高剂量较标准剂量能更快地抑制HBVDNA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