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0例健康人尿作为标本,与健康人血标本混合,用干化学分析仪及显微镜对红细胞数量进行统计,观察不同时间、不同PH值下红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PH值=5和PH值=5.5时,随着时间的增加,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小,在此PH值状态下,红细胞的溶解比较严重;60min与10min比较,红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min与10min比较,红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120min后与10min比较,红细胞数量有极显著差异。结论尿PH较低时,容易发生红细胞溶解现象,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对红细胞检验结果影响增大,容易造成血红蛋白尿和血尿混淆,不利于临床诊断,应排除干扰因素,以获取更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ph试纸定时监测,并研究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钠药物治疗后的效果。方法:依据大数据随机抽调法则摘录我院重症医学科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目标,遵循同等类比法则将其归纳为甲组(n=39)和乙组(n=39),组间行差异化用药方式干预,甲组患者实施西米替丁片药物干预,乙组患者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药物治疗,最终分析甲乙组患者在差异化用药干预下治疗效果、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及胃液PH指标。结果:甲乙组患者经差异化用药干预后,甲组治疗有效率为79.5%,乙组治疗有效率水平高达94.9%(P<0.05);甲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7.7%,乙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仅为2.6%(P<0.05)。结论:对于重症医学科患者而言,通过用ph试纸定时监测留置胃管患者的胃酸ph值,当患者ph值小于等于4时提前预防性用抑酸的药,给予患者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及胃功能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见,ph试纸定时监测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阴道pH值改变与阴道宫颈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感染患者共1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患者阴道pH和阴道症状、细菌感染情况以及阴道洁净度等相关性。结果根据阴道pH测定结果,其中A组患者阴道pH值>45的有58例,B组患者阴道pH≤45的有82例。结果显示,pH值大于45的患者其阴道分泌物和宫颈分泌物会明显比pH值≤45的患者多,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而pH>45和pH≤45的两组患者在宫颈糜烂对比上没有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和B组患者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两组数据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而B组患者感染乳酸杆菌、加德纳菌、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明显要高于A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阴道洁净度分级越高,患者阴道pH值越高。三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阴道的pH值越高会影响患者阴道洁净度,提高宫颈感染的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口腔并发症患者口腔 pH值变化及护理分析。方法 :抽取我院临床于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诊治的口腔并发症 患者 80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方法: 对两组患者实施 PH 值测试纸进行测量,观察患者口腔 PH 值变化情况,并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进行干预,即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 PH 矫正液含漱口加以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现象明显下降,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研究结果显示,口腔并发症患者的口腔情况与其 PH 值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患者实施 PH 矫正液结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平衡 PH 值,整体提高患者口腔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24h食管pH值及测定胃pH值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50例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和50例未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新生儿胃pH值、连续24h内的食管总pH值<4的时间占总检测时间的百分比、食管pH值<4的次数和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新生儿24h食管总pH值<4的时间占总检测时间的百分比、pH<4的次数以及最长反流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胃pH值则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新生儿进行24h食管pH值及胃pH值测定能够及时观察新生儿的胃肠功能状态,判断新生儿患胃肠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大小,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分娩的有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573例单胎、活产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的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和Pearson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胎龄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4,P=0.077)。Spearman相关分析未发现胎龄与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存在相关性(r=0.003,P=0.940),Pearson相关分析未发现出生体重与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存在相关性(r=0.025,P=0.548)。阴道分娩、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与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均存在线性相关(t值分别为-5.72、-3.99和-4.52,P值均<0.001)。结论不同胎龄的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水平相近。对于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胎盘早剥,且即将阴道分娩的早产儿,需加强监测,做好充分的复苏准备。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pH值对五种大输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2019.01-2019.12,研究对象为盐酸普鲁卡因、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探讨不同pH值下五种药物的稳定性情况,给出建议pH值。结果 盐酸普鲁卡因pH值在3.5时,稳定性最佳;葡萄糖注射液半成品pH值水平越高,成品pH值与葡萄糖含量降幅越大,5-HMF浓度越高;氯化钠注射液灭菌后pH值普遍呈上升趋势,而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灭菌后pH值普遍呈下降趋势。结论 pH值可对大输液稳定性造成影响,制备大输液制剂尽可能选择科学的pH值,以追求合理用药。
简介:目的:评价24h食管pH值监测、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GerdQ)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方法:40例初诊为烧心、反流的患者,分别予以24h食管pH值监测、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结果:食管pH值监测灵敏度0.9722,特异度1,Youden指数0.9722;GerdQ灵敏度0.7778,特异度0.25,Youden指数0.0278;胃镜检查灵敏度0.833,特异度0.75,Youden指数0.583。24h食管pH值监测较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有显著差异(P〈0.05);24h食管pH值监测较有胃镜检查显著差异(P〈0.05)。结论:24h食管pH值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GerdQ)。
简介:摘要:在药品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趋势下,药品分析行业对简单化、精准化的检验技术给予高度重视与关注,检验行业的建设速度日益加快,众多现代化精密仪器设备获得广泛运用与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