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对重庆34个站1960~2014年夏季逐日气温资料统计分析,分析重庆地区高温热浪时空变化特征,探讨重庆高温热浪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近55a重庆高温热浪发生频次、持续天数及强度年际变化先减小后增加;20世纪60-80年代减小,90年代后增加,21世纪后增势尤其明显。重庆北部、中部和西部是高温热浪高发区,北部、中北部、东南部及西部偏西地区是高温热浪低值区。重庆地区夏季平均高温热浪频次为3.2次,平均持续5.9d,年平均累计18.9d。分析认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对流层高低层有中心位置基本一致暖高压相对应,加上局部地形地势影响,是重庆地区发生持续性高温热浪天气主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及成因进行Meta分析。方法随机选择中国知网、超星、万方等数据库中在2013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发表的与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及成因有关的文献资料,统计分析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及成因。结果67例文献资料中,共321例患者,共计76例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是23.7%,其中细菌培养占14.5%,抗生素用药占71.1%。给药浓度、无适应症用药、间隔时间的出现率分别是3.1%、6.9%、5.3%。321例不合理用药的成因,以药物因素、外界因素、人员因素等为主,其中人员因素中,以药品信息了解不足为主。结论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需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规范临床给药行为,促使医务人员按时、按量给药,从而减少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的出现。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及成因进行Meta分析。方法随机选择中国知网、超星、万方等数据库中在2013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发表的与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及成因有关的文献资料,统计分析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及成因。结果67例文献资料中,共321例患者,共计76例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是23.7%,其中细菌培养占14.5%,抗生素用药占71.1%。给药浓度、无适应症用药、间隔时间的出现率分别是3.1%、6.9%、5.3%。321例不合理用药的成因,以药物因素、外界因素、人员因素等为主,其中人员因素中,以药品信息了解不足为主。结论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需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规范临床给药行为,促使医务人员按时、按量给药,从而减少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的出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和成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肝硬化患者1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肝硬化患者中,肝硬化并胆囊结石32例(25.4%),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9~78岁,其中年龄>60岁27例,年龄<60岁5例;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中,单纯胆囊结石20例(62.5%),胆囊联合胆管结石12例(37.5%);症状不明显15例(46.9%),临床症状显著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胀痛、肝部不适、厌烦油腻食物17例(53.1%)。94例单纯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内径(12.41±2.46)mm、胆囊壁厚度(3.84±1.31)mm、血浆白蛋白(42.45±8.24)g/L,32例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肝门静脉内径(14.29±2.13)mm、胆囊壁厚度(5.28±1.73)mm、血浆白蛋白(36.12±7.23)g/L,单纯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内径、胆囊壁厚度、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治疗后,单纯肝硬化患者死亡2例(2.1%),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死亡5例(15.6%),单纯肝硬化患者死亡率低于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与患者年龄、胆囊壁厚度、肝门静脉内径、血浆白蛋白水平相关,加强肝硬化并胆囊结石诊断,及时治疗。
简介:本文利用高空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资料,对青海省2015年3月31日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2015年3月31日沙尘暴天气主要影响系统是冷锋过境,锋面前抬升作用是必要触发机制,冷湖中尺度低压系统的东移南压进一步促进了沙尘暴天气发展加强;结合卫星云图特征,此次沙尘暴天气主要有锋前型对流性和锋后型沙尘暴两种类型;从柴达木盆地到敦煌地区K指数以负值为主,在小灶火北部地区分布有K指数负中心,达-28℃;在沙尘暴天气出现前,沙尘暴落区400hPa以下有气旋性涡度生产,而400hPa以上则出现有反气旋,这种配置形式对于垂直运动发生发展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