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网络调查技术在新冠肺炎(COVID-19)防控常态化状况下铜陵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选取2022.6-2022.8铜陵市年龄大于18周岁常住居民,在网络平台“问卷星”上推送心理状态评估量表,心理状态评估采用焦虑症筛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 Health Questionnare,PHQ-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PSQI)。结果 1413例样本中排除118例无效样本,共纳入有效样本1295例,有效率91.65%;心理状况评估中焦虑人群共465例(35.91%),抑郁人群共占726例(56.06%),睡眠问题人群108例(8.34%)。结论 研究显示网络调查较为有效;要注意高学历、女性、医护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网络调查问卷-问卷星网络平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调查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速飞溅物导致眼外伤的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分析西安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急诊住院的眼外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外伤由高速飞溅物导致。分析眼外伤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21名患者,占同时期眼外伤住院患者的12.83%,男∶女为10.1∶1,年龄2~77(42.32±13.11)岁,其中40~59岁年龄段多见,均为单眼受伤。绝大多数患者来自农村(164例,74.21%),以体力劳动者为主(198例,89.59%),外伤多发生在工作单位(108例,48.87%)和农耕场所(73例,33.03%)。受伤等级以4级(光感~0.02)为主(136例,61.54%)。几乎均为开放性眼外伤(218例,98.64%),其中眼内异物占比最大(144例,65.16%);受伤分区以Ⅰ区占比最高(138例,62.44%)。220例(99.55%)行Ⅰ期急诊手术,其中66例(29.86%)行Ⅱ期手术。异物致眼外伤的前3位并发症分别是外伤性白内障(164例,74.21%)、眼内异物(148例,66.97%)和玻璃体积血(113例,51.1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前房积血、眼内异物及外伤性白内障是患者视力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速飞溅物致眼外伤的发生率较高,以农村中青年体力劳动者居多,对视力损害大且并发症多,近乎全部需手术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对视力改善与否的影响较大。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稳定的破片模拟弹致长白猪肝脏穿透伤模型,评估深部组织损伤特点。方法根据瞄准点的不同定位方式将12只健康成年长白猪分为A组(瞄准点与描记线上的体表最高点的相对高度h设为5 cm)和B组(高度h设为6 cm),超声定位法确定破片投射方向,使用实验用弹道枪向瞄准点投射高速破片致伤动物。监测两组长白猪的生命体征并进行血常规、血气分析和肝肾功能等指标检测,对肝脏与临近器官的损伤情况以及出血量和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整体分析结果显示,破片模拟弹打击设定部位肝脏命中率为100%(以右前叶及右外侧叶损伤),腹腔其他器官命中率为25%(3/12),血胸或气胸发生率为8%(1/12)。肝脏创面主要表现为线状肝脏裂伤,肝叶远端全部或部分离断。A、B两组间创面长度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创面长度(cm):9.8±1.7比11.2±3.8,出血量(g):597.0±477.1比1 032.0±390.3,均P>0.05〕。瞄准点更靠近前正中线的B组破片模拟肝脏实质裂伤深度明显大于A组(cm:2.8±0.4比1.9±0.6,P=0.015)。实验动物被破片击中后,平均动脉压(MAP)、pH值、动脉血碱剩余(BE)、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在伤后1 h达谷值〔MAP(mmHg,1 mmHg≈0.133 kPa):87.0±33.6,pH值:7.26±0.15,BE(mmol/L):-6.65±8.48,Hb(g/L):9.86±1.10,HCT:0.309±0.029,均P<0.05〕;而血乳酸(Lac)、乳酸脱氢酶(LDH)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呈随时间升高的趋势,在伤后1 h达峰值〔Lac(mmol/L):10.21±4.40,LDH(U/L):1 417.0±223.3,AST(U/L):234.5(162.5,357.5),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出血总量与肝脏实质裂伤的深度相关(r=0.684,P=0.01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组3 h生存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5/6)比33.3%(2/6),P>0.05〕。结论采用破片模拟弹在更靠近前正中线处打击长白猪的方法建立的高速破片致肝脏穿透伤模型重复性好,损伤程度具有可控性,适用于肝脏火器伤的相关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半夏厚朴汤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筛选得到半夏厚朴汤有效成分与靶点,运用GeneCards、PharmGKB、TTD、Drugbank和OMIM获取紧张型头痛作用靶点,利用Perl软件得到“半夏厚朴汤-紧张型头痛”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借助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半夏厚朴汤-药物成分-靶点-紧张型头痛”可视化网络,利用R 4.1.0语言及相关程序对交集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Tools-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半夏厚朴汤与紧张型头痛的交集靶点有33个,拓扑属性分析提示MAPK1、TP53、ESR1、PTGS2、MYC、CYP1A2、CYP3A4、GSTP1等可能是半夏厚朴汤防治紧张型头痛的重要潜在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516个细胞生物学过程,62个细胞组分,149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胆碱能突触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94条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半夏厚朴汤防治紧张型头痛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主要通过ESR1、TP53、PGTS2等多靶点,作用于5-HT突触通路、TNF信号通路、胆碱能突触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等多种通路发挥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青少年共计245名作为研究对象,剔除无效问卷,225名青少年纳入研究。采用网络成瘾量表(IAT)评估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孤独感自评量表(UCL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青少年网络成瘾和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分别为3.56%和28.44%,合并网络成瘾行为检出率为32.0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状(OR=1.158,95%CI:1.088~1.233)、消极应对方式(OR=2.283,95%CI:1.242~4.196)、独立生活能力过得去(OR=2.703,95%CI:1.205~6.061)和独立生活能力很差(OR=39.741,95%CI:5.858~269.619)是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状、消极应对方式、独立生活能力过得去和独立生活能力很差是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参附注射液经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控应激反应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参附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PharmMapper、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和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补充预测并统一基因名;通过检索GeneCards、OMIM、TTD、CTD、Drugbank、Disgenet和Pharmgkb数据库筛选应激反应调控的相关靶点。使用Venny2.1工具获得参附注射液与应激反应调控交集的潜在作用靶点后,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将潜在作用靶点上传至Metascape数据库中,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行机制研究;使用Autoduck、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展示。结果筛选并获取参附注射液主要活性成分43个,相关作用靶点257个;数据库检索到应激反应调控相关靶点4 811个,与参附注射液成分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188个潜在作用靶点,通过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得到关键靶点14个。GO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8条,主要涉及循环系统及体液调控、对外来刺激及创伤的反应、MAPK级联反应、突触后膜、受体复合体、离子通道复合体、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高度相关通路20条,主要涵盖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肾上腺素能信号转导、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IL-17、TNF、MAPK、cGMP-PKG、PI3K-Akt、NF-κB、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等。分子对接结果提示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参附注射液中山柰酚、β-谷甾醇、去甲基棱砂贝母碱、豆甾醇、人参皂苷、蛇床子苷、次乌头碱等成分可能作用于AKT1、TNF、IL1B、PTGS2、HSP90AA1、MAPK1、NFKBIA、NR3C1、ADRB2等靶点,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状态、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和减少细胞凋亡等机制对应激反应进行调控。
简介:摘要情绪障碍相关疾病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伤害,甚至可持续影响至成年,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是大脑在静息状态下仍活跃的脑区所组成的脑网络。DMN是静息态脑功能研究领域的热点,但少有研究关注其在青少年情绪障碍相关疾病下的病理变化。近几年发表的多篇与青少年情绪障碍疾病相关的文章,从影像学角度为理解青少年情绪障碍特征及其潜在机制提供了线索。本文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后发现,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发生与DMN脑区激活、皮质厚度、灰质体积或密度以及脑区之间功能连接变化密切相关,部分脑结构和功能改变可作为预测因素。本文通过归纳这些情绪障碍疾病脑影像学的改变,以期探究新的神经影像学标志性改变,为青少年情绪障碍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