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单节段及双节段固定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面参数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4例(Ⅰ度32例,Ⅱ度12例)经TLIF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手术固定节段分为单节段组(29例)和双节段组(15例)。分析比较术前、术后全脊柱侧X线片的面参数脊柱骶骨角(SSA)、T_1骨盆角(TPA)、腰椎前凸(LL)、骨盆投射(PI)、骨盆倾斜(PT)及骶骨倾斜(SS),以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全组患者术后SSA、TPA、LL、SS均较术前增大,PT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JOA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节段组手术前后LL差值、ODI差值与双节段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手术前后LL差值与ODI差值均相关。SSA差值在双节段组与VAS评分差值相关,在单节段组二者无相关性。结论Ⅰ度或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通过TLIF治疗可改善脊柱面参数,且单节段固定更有利于术后脊柱面参数的改善。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肌肉骨骼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压脂t2Wi在诊断颈椎间盘变性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颈椎病患者2100例,观察其核磁共振(MRI)图像,报告变性600例,部分变性没有报告。对比压脂t2Wi与t2Wi的检出情况。结果压脂t2Wi90.50%检出率显著优于t2Wi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颈椎间盘变性患者实施压脂t2Wi进行检查,临床诊断率较高,较为敏感准确,有利于临床治疗,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矢状位压脂t2Wi 诊断 颈椎间盘变性 检出率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的脊柱-骨盆面形态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的29例青少年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影像学资料,以3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青少年影像学资料作为对照。在站立位全脊柱侧X线片上测量滑脱角(SA)、滑脱距离(SD)、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骨盆面厚度(SPT)、L5入射角(L5I)、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脊柱平衡(SVA)、骶骨平台角(STA)、S1指数、腰骶角(LSA)等脊柱-骨盆面参数,并计算滑脱率(SP),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以及低滑脱(SP≤17%)与高滑脱(SP〉17%)亚组之间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SP与各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滑脱组SA为-4.5°±9.6°,SD为(7.1±3.6)mm,SP为(22.2±11.1)%。滑脱组的LSA、STA、S1指数小于对照组,PI、PT、SS、SPT、L5I、SVA及LL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滑脱亚组的SA、TK、LSA、STA及S1指数均显著小于低滑脱亚组,PI、PT、SS、SPT、L5I和SVA均大于低滑脱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亚组的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组PI、PT、SPT、L5I、LL与SP呈正相关,TK、LSA、STA及S1指数与SP成负相关,SS、SVA与S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腰骶部先天发育不良可能是青少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发生的始动因素。受滑脱程度影响,其脊柱-骨盆面形态显著异常,表现出腰椎前凸增大、躯干前倾,同时骨盆后旋、屈髋屈膝等异常代偿姿势。

  • 标签: 青少年 腰椎 脊椎滑脱 盆骨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上窦旁脑膜瘤手术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上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16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Ⅳ级切除;术后随访6~48个月,SimpsonⅡ级切除16例未见复发;SimpsonⅣ级切除6例中,4例术后0.5~2年复发,采用伽玛刀治疗2例,再次手术2例。新增对侧肢体感觉障碍5例、肌力下降2例,随访半年恢复正常。术前5例有癫痫发作,术后不再服用抗癫痫药物4例,药物使用明显减量1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保护重要引流静脉及静脉窦,是提高上窦旁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术中无需强求SimpsonⅠ级切除和上窦重建,会增加手术风险;对残留肿瘤术后可酌情辅以伽玛刀治疗或二次手术。

  • 标签: 脑膜瘤 上矢状窦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窦旁脑膜瘤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5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12例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可包括手术过程、术中技巧等。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到8年的跟踪随访后发现,接受手术治疗后治愈的患者有9例,其余3例患者分别出现了偏瘫、复发以及间断性癫痫发作。结论手术较好的暴露情况、娴熟的外科手术技巧以及对皮质回流静脉进行保护是提升窦旁脑膜瘤预后的关键所在。

  • 标签: 矢状窦旁脑膜瘤 手术技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脑镰及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大脑镰及窦旁脑膜瘤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中,I级者占71.43%(50/70)、II级者占17.14%(12/70)、III级者占11.43%(8/70)。病理学结果中,内皮细胞类型者占42.86%(30/70),纤维类型者占28.57%(20/70),砂粒类型者占7.14%(5/70),血管类型者占10%(7/70),恶性类型者占11.43%(8/70)。跟踪随访中,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均得以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大脑镰及窦旁脑膜瘤治疗中,采用显微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值得在大脑镰及窦旁脑膜瘤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大脑镰及矢状窦脑膜瘤 显微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滑脱患者术后复位程度对脊柱面形态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对照组部分复位观察组完全复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与VAS评分相比较,差距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DI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实施对比,差距明显P<0.05)。结论腰椎滑脱症术后完全复位患者的面形态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整体治疗效果优于部分复位。

  • 标签: 术后复位程度 腰椎滑脱患者 脊柱矢状面形态 影响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胬肉切除加改良双结膜瓣转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翼胬肉切除加双结膜瓣转术式的63例63眼原发性翼胬肉患者,观察12到18个月。结果63例,复发6例,复发率9.52%。结论翼胬肉切除加双结膜瓣转手术治疗原发性翼胬肉,复发率较低,可以作为翼胬肉一种术式选择。

  • 标签: 翼状胬肉 双结膜瓣转位术 复发率
  • 简介:近10年左右,骨盆护理的重要性渐渐被越来越多人重视。骨盆是身体健康的关键理应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有些关于骨盆保健的说法一经提起就会引起广泛共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骨盆矫正』。

  • 标签: 骨盆矫正 过度紧张 压力 女性 放松 身体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面失衡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0例患者,根据每组患者的后脊柱平衡状态分为,A组(生态平衡组),B组(代偿平衡组)以及C组(失平衡组),在术后12个月时间中对患者随访,对比三组患者疗效。结果三组的对比中,A组患者均优于B组C组,在A组与B组的对比中P<0.05,在A组与C组的对比中P<0.05,在B组与C组的对比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活动功能ADL评分中A组均优于B组C组,在A组与B组的对比中,P<0.05,在A组与C组的对比中,P<0.05,在B组与C组的对比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使用经皮椎体形成术(PVP)微创手术的形式进行治疗,患者脊柱平衡情况与疗效紧密相关,面失衡的患者中更容易出现新发腰背痛、活动功能低下、机体平衡维持能力下降以及新发骨折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形成术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老年人 压缩性 经皮椎体后凸形成术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手术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功能区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探讨两组治疗方式的不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肿瘤全切除率以及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常规手术治疗而言,功能区窦大脑镰旁脑膜瘤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有效减少,提高肿瘤全切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满意度。

  • 标签: 脑膜瘤 常规手术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骨盆骨折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盆外固定支架联合早期康复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骨盆骨折患者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根据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术后有2例差,3例可,18例良,31例优,优良率为90.74%;最后一次回访Majeed评分,4有例差,8例可,14例良,28例优,优良率为77.78%。结论对骨盆骨折患者采取骨盆外固定支架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助于患者骨折愈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骨盆骨折 骨盆外固定支架 早期康复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背景:第2趾锤趾畸形的手术治疗众多,如何选择尚无定论。目的:探讨改良Weil截骨结合软组织平衡治疗第2趾锤趾畸形的疗效,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91例第2趾锤趾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72例;年龄42-82岁,平均(57.3±3.4)岁。均为单侧手术,左足50例,右足41例;改良Weil截骨24例,改良Weil截骨+趾长伸肌腱延长24例,改良Weil截骨+趾长伸肌腱延长+近节趾间关节融合12例,改良Weil截骨+近节趾间关节融合+屈肌腱移位21例,改良Weil截骨+趾长伸肌腱延长+跖板修复10例。记录手术方式、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手术前后AOFAS前足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9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27个月,平均(21.4±2.7)个月。AOFAS前足评分,术前平均(48.6±8.5)分,术后平均(85.0±10.6)分。术后并发症:漂浮趾6例,跖趾关节半脱位10例,跖趾关节僵硬4例,复发3例,未见足趾坏死。结论:第2趾锤趾畸形是前足常见的足趾畸形,病因复杂。改良Weil截骨合并软组织平衡可以有效解决该畸形存在的面与横断面不稳定,但是畸形复发、漂浮趾畸形、跖趾关节半脱位仍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锤状趾 截骨 肌腱
  • 简介:所谓骨盆矫正是指什么呢?通过刺激骨盆周围的肌肉来调整肌肉和关节平衡的一种手术。所谓骨盆矫正,通常会觉得是按压骨骼发出咯咯声,但是整形外科医生、脊椎推拿疗法医生日本竹谷内医院(东京都中央区)的竹谷内康修院长说『矫正骨盆的手法主要作用对象不是骨骼和关节而是肌肉』。

  • 标签: 骨盆矫正 健康 外科医生 推拿疗法 肌肉 中央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各型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不同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伤后24小时内收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及骨科的Tile骨盆骨折分型中各型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护理干预。结果接受我急诊科护理干预109例患者,存活98例,死亡11例。结论急诊早期护理干预对各型骨盆骨折,尤其是C型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死亡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 标签: 多发伤 骨盆骨折 ISS评分 APACHE Ⅱ评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院前急诊及院内救治在严重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对临床中的严重骨盆骨折救治提供参考。方法从2010年1月—2017年12月这段时间内在我科接受治疗的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中选取1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以损伤控制骨科为原则,实施院前急诊和院内救治,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复位情况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的存活率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共有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对照组中共有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骨盆骨折的救治中,首先应实施损伤控制原则,以此为基础实施相关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对患者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损伤控制骨科 骨盆骨折 院内救治 院前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接治的36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同时骨盆前外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骨盆前外固定术进行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骨盆前外固定术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并发症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