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讨论肿瘤内科住院的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以及对临床护理的应急处置方法。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3月份-2021年3月份期间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0例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这100例病人当中有50例病人确诊了静脉血栓栓塞症。这50例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另外50例病人则为同时期住院但未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通过对两组病人的各项资料以及检查指标等进行分析了解病人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因素。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人的各项资料进行比较后,病人出现深静脉血栓在性别、年龄以及吸烟史情况进行比较后,P>0.05,说明差异无意义。而对心功能不全史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情况进行比较显示P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引起肿瘤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并讨论临床护理应急处置方法。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肿瘤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病例组纳入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参照组纳入未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后续收集两组的数据进一步对比分析并作为此次研究价值体现的判定标准。结果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参与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结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包含BMI、D-二聚体、甲状腺功能减退、制动(>3d)、心功能不全等,均通过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护理应急处置预案对其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其身心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肿瘤内科住院患者VTE的相关危险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对临床护理应急处置予以讨论,为疾病的科学诊断和治疗护理通过参考价值。方法:从我院病例系统中抽取35例VTE确诊患者,纳入B组(实验组),所有选中患者均为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并选取同期住院的非VTE患者35例,纳入A组(对照组);收集整理A、B两组临床相关资料、检查指标等数据并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和单因素分析,针对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实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B组之前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无明显差别(P>0.05),其他方面(包含BMI、D-二聚体等)存在明显差异(P<0.05);BMI升高、D-二聚体增高、Padua评分≥4分属于该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adua风险评分表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该病症患者的危险度等级,为后期制定临床护理方案提供现实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焊接作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为个体防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于2020年10月,在焊接实验室内采用模拟实验方法分析氩气保护焊(JS80焊丝)与手工焊(ZS60A焊条)和二氧化碳保护焊(907A药芯焊丝)焊接作业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现场对电焊烟尘、金属元素和电焊弧光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氧化碳保护焊(907A药芯焊丝)、手工焊(ZS60A焊条)、氩气保护焊(JS80焊丝)的电焊烟尘浓度分别为6.80、6.17、3.13 mg/m3。焊接面罩外电焊弧光有效辐照度由高到低为手工焊(ZS60A焊条)、二氧化碳保护焊(907A药芯焊丝)、氩气保护焊(JS80焊丝),分别为1 010.7、740.9、589.5 μW/cm2;氩气保护焊(JS80焊丝)产生的长波紫外辐射(UVA)强度最大,为1 500 μW/cm2。3种焊接作业锰的空气中检测浓度最高,JS80焊丝锰最高,为128 493.2 mg/kg;907A药芯焊丝含钛最高,为24 355.5 mg/kg;ZS60A焊条含铜最高,为24 422.12 mg/kg。结论不同焊接作业及不同种类焊材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强度不同,应更有针对性的选择个人防护装备、现场暴露评估和健康监护的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 对选煤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研究并分析危害程度,确定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现场检测等方法对选煤厂运行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结果 巡检工、铲车司机、操作工接触煤尘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皮带工接触煤尘浓度大于职业接触限值;铲车司机、洗煤工接触噪声80dB(A)<LEX.8h<85dB(A),为噪声作业岗位,其余岗位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高校教学与科研实验场所(以下简称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与监测,为高校职业卫生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某高校46处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处场所检测了室内气温、湿度、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6处场所检测了二甲苯、氢氟酸浓度,18处场所检测了菌落总数,23处场所测量了工频电场强度,4处场所测量了X线辐射剂量,检测结果均合格。噪声测量21处场所,7处超标占33.3%(7/21);照度测量21处场所,10处不合格占47.6%(10/21);微波辐射测量10处,3处超标占30%(3/10);室内新风量、风速测量25处,18处不合格占72%(18/25),其中风速在教学、科研、实验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高校教学科研场所中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应予以关注,建议加强实验过程中的工程防护和个体防护。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冠肺炎期间参加抗疫工作并进行三级防护的护理人员面部皮肤损伤及针刺伤的状况,为三级防护时护理人员的面部皮肤损伤及针刺伤的预防提供指导建议。方法对西部某市所属医院参加抗疫并进行三级防护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取自愿参与,手机在线填写。结果共收到1160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其中,24~30岁人数最多522例(45%),女性1135例(97.84%),工作年限>10年人数最多403例(34.74%);使用装备时长>8h的人数最多397例(34.22%),其中采取预防措施的皮损率中,工作时长(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与管理。方法:将我院口腔科护理人员工作期间存在的损伤危险因素展开防护管理,采用问卷调查抽取80例口腔科护士展开研究,就实施口腔科职业防护管理前后进行对比,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40例口腔科护士作为对照组,该组未实行职业防护规范管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40例口腔科护士为观察组,实行口腔科职业防护规范管理,比较实施管理前后两组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几率,及防护改善效果。结果:实施口腔科职业防护规范管理后,护理人员出现锐器刺伤、紫外线损伤、射线臭氧侵害、传染性疾病几率较对照组呈更低水平,差异显著(P
简介:摘 要:随着当代医学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快速和发展以及各类医疗设施配套的功能不断和完善,我们医院对于医学护理人员技能的素质要求自然也变得越来越的高,并且人们对于保护其生命职业风险防护的责任意识自然也都在得到逐渐和加强,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定。手术室本来便是临床护理人员工作最容易导致发生各种问题事件的主要场所之一,我们了解在做手术整个过程工作中,医护人员精神都必须是高度地集中,需共同承担一个较大范围的手术工作压力,加上临床护理人员长期的暴露职业于各种锐器、放射线、血液毒物等有害环境因素之中,受到严重职业因素危害事故的出现概率较大。因此,在护士工作成长过程中,如何及时做好职业护理人员面临的种种职业环境危害与防范,对及时保护病人其精神身心健康将具有其重要社会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外科行PFO封堵治疗的患者。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卵圆孔形态学特征和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FO患者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3例PFO患者,年龄(41.9±14.3)岁,男性116例(57.1%);CS组102例,非卒中组101例。CS组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的患者构成比高于非卒中组,偏头痛患者比例低于非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S组PFO通道更长、更宽且更多合并静息R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优势比(odds ratio,OR)1.06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22~1.111;P=0.003]、PFO长度(OR 1.124,95% CI 1.004~1.258;P=0.043)以及静息RLS(OR 5.449,95% CI 2.283~13.004;P<0.001)是PFO患者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收缩压、PFO长度以及存在静息RLS是PFO患者CS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