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市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至2015年1~21岁接受幽门螺旋菌感染治疗的患者。纳入完成2周治疗且依从性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治疗结果根据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和(或)组织学进行评估。结果261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中,239例完成了一线治疗。239例中有207例(86.6%)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PPI),14/239例(5.8%)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PPI,18/239例(7.5%)采用了其他方案。在接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PPI治疗的207例患者中,有111例(53.6%)检测了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其中84例(75.7%)得以根除。阿莫西林/甲硝唑/PPI及其他方案治疗成功率分别为71.4%(5/7)和63.6%(7/11)。在PPI(n=31)和非PPI(n=43)使用者之间,治疗后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PPI方案的根除率为75.7%,提示我们的研究人群中存在明显的抗生素耐药情况。PPI的使用不影响治疗后的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的检测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12~16岁在校青少年抑郁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3—6月,采用整群、分层、随机相结合的方法,抽取镇江市12所学校12~16岁的学生4 268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抑郁因子测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4 268份,回收有效问卷3 544份。12~16岁在校生3 544名,抑郁因子检出214名,总检出率为6.04%(214/3 544),其中男生检出率为5.14%(87/1 691),女生检出率为6.85%(127/1 853),男女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0,P=0.032)。不同性别、学习情况、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系、与家人关系、与周围人关系以及父母期望的青少年抑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情况、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系、与家人的关系、与周围人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是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学习情况、与周围人关系不和以及与家人关系不和是造成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原因。
简介:摘要中国15~24岁青少年占总人口的17.1%,由于初次性行为的年龄提前,而结婚、生育的年龄后移,使青少年人群一旦发生非意愿妊娠,多以人工流产为结局。为避免人工流产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特制定《青少年避孕服务指南》,以促进青少年知情选择和持续使用高效避孕方法,有效避免非意愿妊娠。本指南建议由专门的医疗机构和接受过培训的服务提供者,遵循不歧视、保密和知情同意的原则,按照本指南建议的服务流程向青少年服务对象提供友好和规范的避孕服务。服务提供者应依据青少年选择避孕方法的原则,指导青少年优先选择并落实长效可逆避孕方法(宫内避孕或皮下埋植),特别是在人工流产后、产后和寻求紧急避孕等现场服务的时机。对选择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或临时避孕方法(避孕套、外用避孕药等)的青少年,应指导坚持和正确使用,以降低使用失败率。本指南强调选择任何其他避孕方法的青少年均应同时坚持使用避孕套,以减少包括HIV在内的性传播感染的风险。
简介:摘要: 此次为了研究尼泊尔青少年幸福感指数与自我、学校、居住环境、朋友、家庭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此研究引用了心理学普遍量表《 General Life Satisfaction Level 》对尼泊尔当地的中学生进行集中问卷的调查、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访谈,深度并科学的得出结论 。
简介:摘要:现在的青少年近视率比较高,很大一部分出现了近视问题。所谓近视,就是远处的物体难以在青少年的视网膜上汇聚,所以在视网膜之前形成了焦点,这样导致视觉变形,难以看到比较远的物体。青少年的学业压力比较重,而且要阅读大量的材料,近距离做作业。在休闲的时候,许多青少年用手机看视频或者玩游戏,这让近视问题更加严重,属于近些年青少年视力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青少年的视力问题并不是一个因素导致的,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学生体育锻炼不足属于环境因素和后天因素,经过运动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青少年的视力,属于重要的近视干预方式,相关的治疗和预防策略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分析了运行对青少年视力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一学校存在网瘾的青少年40例,时间为2019.1~2020.1月之间,将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前后的心理焦躁和恐惧情况。结果: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前,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焦躁、恐惧等心理状况评分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躁、恐惧等心理评分有显著的降低,且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对存在网瘾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青少年的恐惧、焦躁等心理状况,说明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护理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青少年电子健康素养研究现状,为推动我国青少年电子健康素养发展,有效提高青少年电子健康素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 Pubmed、 Embase、 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 ,从青少年电子健康素养的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模式以及对健康结局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国外对青少年电子健康素养研究较丰富,在研究对象、影响因素研究、量表编制、干预方法有较详实的理论支持。国内对青少年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以调查性研究为主,且研究内容较为局限,缺乏干预性研究及全面性、特异性的测量工具等问题。结论 推荐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 ,在青少年电子健康素养标准化评估工具、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方法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AD)青少年患者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收集符合DSM-5诊断标准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40例,并同期收集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进行症状评估,采用注意偏向任务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注意偏向进行评估。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注意偏向任务测试中,病例组负性反应时小于中性反应时[(647.14±94.44)ms,(661.08±112.07)ms],病例组注意偏向值大于正常对照组[(13.93±33.27)ms,(-0.13±18.49)ms],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SCARED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中,SCARED总分与中性正确率成负相关(r=-0.38),分离性焦虑因子分与负性正确率成负相关(r=-0.52),社交恐怖因子分与负性正确率(r=-0.45)及中性正确率(r=-0.43)呈负相关(均P<0.05);躯体化、广泛性焦虑及学校恐怖与注意偏向测试分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更快关注负性刺激,并难以将注意力从负性刺激转移,对中性刺激的回避可能是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青少年胃癌发病罕见,目前国内外关于青少年胃癌研究局限于少量病例报道,缺乏其临床病理特征大样本数据分析。本文探讨10~24岁青少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10~24岁青少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照1∶2比例、通过电脑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4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青少年胃癌患者和>40岁胃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和治疗措施。对青少年胃癌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其总体生存情况。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青少年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2000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胃癌患者14 794例,青少年胃癌患者63例(0.4%),其中男性31例(49.2%),女性32例(50.8%);体质指数(19.5±4.3)kg/m2。青少年胃癌患者确诊前仅35例(55.6%)有警示性症状,包括体质量减轻、腹水、梗阻、呕血、黑粪等;存在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者5例(7.9%)。确诊前症状持续中位时间为3个月,确诊时肿瘤为低分化者58例(92.1%),肿瘤浸润深度T3~4者57例(90.5%),印戒细胞癌和黏液细胞癌19例(30.2%),淋巴结转移者57例(90.5%),远处转移者36例(57.1%)。29例(46.0%)进行根治性手术,12例行姑息性手术,5例仅行剖腹探查术,17例由于分期较晚无法手术。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者为56例(88.9%),其中51例(81.0%)接受化疗。同期收治的126例>40岁胃癌患者中,男性98例(77.8%),女性28例(22.2%);体质指数(23.8±3.2)kg/m2。肿瘤为低分化者60例(47.6%),肿瘤浸润深度为T3~4者90例(71.4%);印戒细胞癌和黏液细胞癌16例(12.7%);淋巴结转移79例(62.7%),远处转移12例(9.5%),接受根治性手术者115例(91.3%),肿瘤TNM分期Ⅲ~Ⅳ期者74例(58.7%),67例(53.2%)接受化疗。与同期>40岁胃癌患者比较,63例青少年胃癌患者体质指数更低,女性、低分化程度、印戒细胞癌和黏液细胞癌、肿瘤浸润深度T3~4、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及接受化疗者比例更高(均P<0.05)。52例(82.5%)青少年胃癌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72.1(36.1,100.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0.4个月(95% CI:6.5~15.1),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4.2%、25.0%和18.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HR=7.15,95% CI:1.71~29.89,P=0.007)、淋巴结转移(HR=6.00,95% CI:1.42~25.42,P=0.015)、远处转移(HR=7.25,95% CI:3.25~16.18,P<0.001)、肿瘤TNM分期(HR=5.49,95% CI:1.67~18.12,P=0.005)和非根治性切除(HR=0.18,95% CI:0.09~0.37,P<0.001)与预后不良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远处转移是青少年胃癌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3.67,95% CI:1.32~10.19,P=0.012)。结论青少年胃癌分化程度差、诊断时多处于进展期、根治性切除比例低。有远处转移的青少年胃癌患者预后不良风险高。